一种智能定位装置、地震采集系统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612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定位装置、地震采集系统及方法,属于地震勘探领域。所述智能定位装置包括:主控制器以及分别与其连接的通讯模块、输入模块、定位卫星接收模块、振动信号发生模块;在所述定位卫星接收模块上连接有天线;在振动信号发生模块上连接有振动模块。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采集之前对所有观测点进行定位获得观测点与采样点的对应关系,在采集过程中能够通过分析接收信息获得观测点的位置信息和桩号信息,并利用观测点与采样点的对应关系,确定观测点的采样数据,保证了记录数据与实际观测点的一一对应,解决了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系统(DAS)的定位问题。系统(DAS)的定位问题。系统(DAS)的定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定位装置、地震采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定位装置、地震采集系统及方法,主要用于陆地地震勘探和监测。

技术介绍

[0002]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地震勘探技术开始应用以来,地震勘探一直是石油、煤炭等领域寻找石油、煤炭等矿产的主要技术手段。在近百年的地震物探技术发展过程中,地震采集装备是地震物探技术的关键设备,与地震物探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其技术水平、性能指标和应用效果均直接关系到地震采集数据的效果。
[0003]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主流地震采集系统形成了有线和节点两种主要形式,但是其接收震动信号的传感器还是一样的,观测系统也是一样的,两种采集系统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0004]陆地有线地震采集系统如图1所示,具体如下:
[0005]当前在陆地上使用的有线地震采集系统主要包括中央控制服务器M01、采集站M02、管理站M03、数传电缆M04、通讯电缆M05,系统内不同设备间通过不同电缆进行连接和通讯,可以实时查看系统状态和回收数据。
[0006]中央控制服务器M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定位装置包括:主控制器以及分别与其连接的通讯模块、输入模块、定位卫星接收模块、振动信号发生模块;在所述定位卫星接收模块上连接有天线;在振动信号发生模块上连接有振动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模块包括:固定部件和振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两个夹块;每个夹块均为长方体结构,在每个夹块的一侧开有贯穿的半圆柱型槽,在长方体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的中心轴线与半圆柱型槽的中心轴线垂直;在其中一个夹块的一侧开有安装槽,所述振动部件设置在该安装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夹块对称放置后,两个夹块两侧的螺纹孔分别对齐,在两侧的螺纹孔内分别插入螺栓并用螺母固定后,两个夹块上的半圆柱型槽围成一个圆柱型孔。4.一种地震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采集系统包括:系统控制器、光源发生调制器、光纤信号解调器、光纤接口模块、振动检测光纤、主通讯模块;所述光源发生调制器、光纤信号解调器、光纤接口模块分别与系统控制器连接,同时,所述光源发生调制器、光纤信号解调器分别与光纤接口模块连接,多个振动检测光纤分别与光纤接口模块连接;在一个或多个所述振动检测光纤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定位装置通过通讯模块、主通讯模块与系统控制器进行通讯。5.一种地震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地震采集系统实现;所述方法在采集数据之前先对所有观测点进行定位,获得观测点与采样点的对应关系;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利用观测点与采样点的对应关系对采样数据进行重构,获得与观测点一一对应的数据文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震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采集数据之前先对所有观测点进行定位的操作包括:将智能定位装置的振动模块固定在振动检测光纤上,然后智能定位装置运行以下程序:(11),上电初始化;(12),接收输入模块的输入信息,输入信息包括:智能定位装置所在观测点的地理坐标、在排列中的桩号、控制振动信号发生模块产生相应信号和发送振动信号时间、产生振动信号的频率和幅度;(13),判断信息输入是否完成,如果否,则返回第(12)步,如果是,则进入(14)步;(14),判断是否到了发送振动信号时间,如果否,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才董健袁昊郑明姜宇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