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436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及系统,属于地震勘探采集领域。该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根据已有资料解释成果建立近地表层速度模型;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结果进行正演模拟获得数值模拟资料;然后利用数值模拟资料和不同的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进行反演得到反演模型,最后利用反演模型获得优化的关键采集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为采集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在近地表结构复杂的地区,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获得准确的关键采集参数,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采集资料,提高了地震原始资料的品质,也提高了复杂探区的勘探效果。也提高了复杂探区的勘探效果。也提高了复杂探区的勘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勘探采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山前带等复杂地区勘探问题的根源是起伏地表和复杂近地表引起的原始单炮信噪比低的问题,导致后续地震处理的一系列问题。在采集设计之初就需要研究面向浅层速度建模的观测系统。同时深部的速度模型也是采用基于反射的层析建立。那么反射层析同样需要成像道集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但是山前带的资料信噪比低,就导致深部的建模也不准确,提高成像道集的信噪比需要较高的覆盖次数、较好的激发接收和准确的静校正。实际山前带的资料由于无法准确地识别反射信号,导致很难利用剩余静校正等其他技术来解决静校正的问题,但是不解决好静校正问题会进一步引起后续去噪、时间域速度建模的问题。
[0003]为了提高成像的质量,地震采集人员在激发、接收、覆盖次数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收效甚微,不得不重新考虑地震成像的过程。
[0004]地震成像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完整的波场采样,即采集的波场需要满足偏移归位的需要,不能产生偏移假频,需要一定的有效覆盖次数和方位角;二是成像需要准确的速度模型。
[0005]那么速度模型包含浅层的速度模型和深部的速度模型,因为地震资料浅层的信噪比比较低,所以浅层的速度模型一般是通过层析反演来建立,需要研究面向浅层速度建模的观测系统。
[0006]同时深部的速度模型采用基于反射的层析建立。那么反射层析同样需要成像道集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但是山前带的资料信噪比低,就导致深部的建模也不准确。提高成像道集的信噪比需要较高的覆盖次数、较好的激发接收和准确的静校正。
[0007]那么解决静校正就需要建立一个准确的浅表层模型,所以问题又回到了浅表层速度模型,因此研究面向精细的浅表层建模的观测系统非常必要。
[0008]山前带等复杂探区地表起伏大,低降速带的速度和厚度在空间上变化剧烈,折射界面不稳定,而且受强干扰噪声的影响,单炮初至准确拾取困难,因此复杂的近地表结构及难以辨识的初至导致这些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异常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地下构造准确成像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及系统,能够提升采集设计中关键采集参数的准确性,获得更好的采集资料。
[0010]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所述方法根据已有资料解释成果建立近地表层速度模型;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结果进行正演模拟获得数值模拟资料;然后利用数值模拟资料和不同的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进行反演得到反演模型,最
后利用反演模型获得优化的关键采集参数。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3]所述关键采集参数包括: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和炮线距。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5]所述方法包括:
[0016]步骤1:根据已有资料解释成果建立近地表层速度模型;
[0017]步骤2: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结果设计观测系统;
[0018]步骤3:利用近地表层速度模型和观测系统获得数值模拟资料;
[0019]步骤4:获取不同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对应的反演模型;
[0020]步骤5:利用反演模型确定优化的关键采集参数。
[002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22]所述步骤3的操作包括:
[0023]利用步骤1建立的近地表层速度模型,采用步骤2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正演模拟,获得数值模拟资料;
[0024]所述正演模拟采用高精度谱元法。
[002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26]所述步骤4的操作包括:
[0027](41),设计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
[0028](42),获得每种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对应的反演模型。
[002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30]所述步骤(41)设计的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包括:
[0031]道距退化方案:道距分别采用多种数值,炮点距、接收线距、炮线距保持不变,道距为道距退化方案中的关键采集参数;
[0032]炮点距退化方案:炮点距分别采用多种数值,道距、接收线距、炮线距保持不变,炮点距为炮点距退化方案中的关键采集参数;
[0033]接收线距退化方案:接收线距分别采用多种数值,道距、炮点距、炮线距保持不变,接收线距为接收线距退化方案中的关键采集参数;
[0034]炮线距退化方案:炮线距分别采用多种数值,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保持不变,炮线距为炮线距退化方案中的关键采集参数。
[003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36]所述步骤(42)的操作包括:
[0037]对每一种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进行以下处理:
[0038]根据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中的关键采集参数,拾取所述数值模拟资料的初至,并提取初至文件;然后采用初至波层析反演,获得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对应的反演模型。
[003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40]所述初至波层析反演采用Tomodel反演系统实现。
[004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42]所述步骤5的操作包括:
[0043](51)利用多个道距退化方案对应的反演模型获得优化的道距;
[0044](52)利用多个炮点距退化方案对应的反演模型获得优化的炮点距;
[0045](53)利用多个接收线距退化方案对应的反演模型获得优化的接收线距;
[0046](54)利用多个炮线距退化方案对应的反演模型获得优化的炮线距;
[0047]优化的道距、优化的炮点距、优化的接收线距和优化的炮线距即为优化的关键采集参数。
[004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49]所述步骤(51)到(54)的操作均包括:
[0050]将每种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对应的反演模型与所建立的近地表层速度模型进行对比,找到精度符合要求的反演模型;
[0051]分别提取精度符合要求的反演模型的深度、速度值,并与同一位置的微测井解释结果进行对比,找到变化趋势与近地表层速度模型的变化趋势最相似的反演模型,该反演模型对应的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中的关键采集参数即为优化的关键采集参数。
[005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53]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已有资料解释成果建立近地表层速度模型;
[0054]观测系统设计单元:用于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结果设计观测系统;
[0055]数值模拟单元:与模型建立单元、观测系统设计单元分别连接,用于利用近地表层速度模型和观测系统获得数值模拟资料;
[0056]反演单元:与数值模拟单元连接,用于获取不同关键采集参数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根据已有资料解释成果建立近地表层速度模型;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结果进行正演模拟获得数值模拟资料;然后利用数值模拟资料和不同的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进行反演得到反演模型,最后利用反演模型获得优化的关键采集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采集参数包括: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和炮线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已有资料解释成果建立近地表层速度模型;步骤2: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结果设计观测系统;步骤3:利用近地表层速度模型和观测系统获得数值模拟资料;步骤4:获取不同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对应的反演模型;步骤5:利用反演模型确定优化的关键采集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操作包括:利用步骤1建立的近地表层速度模型,采用步骤2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正演模拟,获得数值模拟资料;所述正演模拟采用高精度谱元法。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操作包括:(41),设计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42),获得每种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对应的反演模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1)设计的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包括:道距退化方案:道距分别采用多种数值,炮点距、接收线距、炮线距保持不变,道距为道距退化方案中的关键采集参数;炮点距退化方案:炮点距分别采用多种数值,道距、接收线距、炮线距保持不变,炮点距为炮点距退化方案中的关键采集参数;接收线距退化方案:接收线距分别采用多种数值,道距、炮点距、炮线距保持不变,接收线距为接收线距退化方案中的关键采集参数;炮线距退化方案:炮线距分别采用多种数值,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保持不变,炮线距为炮线距退化方案中的关键采集参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优化关键采集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2)的操作包括:对每一种关键采集参数退化方案进行以下处理:根据关键采集参数退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维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