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99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包括:除砂筒本体,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排砂筒,内置于除砂筒本体内,所述排砂筒外壁与除砂筒本体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螺旋导流件,内置于排砂筒内,所述螺旋导流件与排砂筒同轴而设;所述排砂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排砂条孔;接砂组件,设置于除砂筒本体一侧,且与除砂筒本体的内腔连通;液流控制件,与除砂筒本体相连,用于控制油液在单位时间内进入除砂筒本体的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可确保其在使用时压力稳定,不会影响其除砂效果而且也能避免除砂器的内部构造受到损伤。砂器的内部构造受到损伤。砂器的内部构造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作业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地层砂会伴随地层流体进入油井,如果不进行合理防治,地层砂会加快管柱、井下工具及动力泵磨损。严重时还会出现卡泵和堵塞油管等现象。使动力泵效率降低,检泵周期缩短,造成修井作业频繁,成本上升。在原油集输过程中,由于产液含砂日益增多,经常出现管线积砂堵塞,输油泵泵壳磨穿,阀门损坏,仪表失灵,加热装置及油、气、水分离装置积砂过多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原油的正常生产和集输。特别是当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长期的注水开发造成地层胶结变差,同时填砂压裂、聚合物驱油和三元复合驱油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产液携砂能力增强,随着注聚、压裂等增产增注措施的实施,虽然产液量不断加大,但是同时也导致地层出砂量上升。产液含砂对原油生产和集输的影响日益加重,并已成为影响油田稳产增产的重要问题之一。
[0003]因此常常需要采用水力旋流的方式除砂。水力旋流的工作原理及设计自100多年前提出,现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等许多工业部门,在水处理领域实现除砂、降浊、固液分离等效果好。旋流除砂器可满足水力旋流器实现固液分离的应用。但是现有的旋流防砂器在使用时往往存在压力不稳定的现象,一方面会影响其除砂效果,另一方面也会使除砂器的内部构造受到损伤,缩短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包括:除砂筒本体,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排砂筒,内置于除砂筒本体内,所述排砂筒外壁与除砂筒本体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螺旋导流件,内置于排砂筒内,所述螺旋导流件与排砂筒同轴而设;所述排砂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排砂条孔;接砂组件,设置于除砂筒本体一侧,且与除砂筒本体的内腔连通;液流控制件,与除砂筒本体相连,用于控制油液在单位时间内进入除砂筒本体的流量。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排砂筒外壁与除砂筒本体内壁之间的间隙由中间部位向两侧延伸时逐渐减小。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螺旋导流件包括固定内杆和旋流导向片;所述固定内杆与排砂筒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旋流导向片设置于固定内杆的外壁。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排砂条孔均匀分布在排砂筒的筒壁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接砂组件包括:
接砂管,所述除砂筒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接砂管;斗形接口,所述除砂筒本体的筒壁上开设有斗形接口,所述接砂管的上端将所述斗形接口包纳其中;所述接砂管上还串联有启闭阀和气压检测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除砂筒本体的两端分为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液流控制件设置于进液端,包括:预流管道,与除砂筒本体的进液端连通,所述预流管道内部设置有弧面横向隔板,所述弧面横向隔板的前端与预流管道的上壁圆弧过渡连接,弧面横向隔板的后端与预流管道的下壁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弧面横向隔板的中央部位开设有通口;所述预流管道的内壁还卡接有弹性面板,所述弹性面板的下端连接有卡套,所述卡套内滑动连接有堵头,所述堵头与通口配合密封,所述堵头与卡套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所述弹性面板的上方抵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在预流管道的上方。
[0011]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螺旋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液流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各构件为:1、除砂筒本体,11、进液端,12、出液端,2、排砂筒,21、排砂条孔,3、螺旋导流件,31、固定内杆,32、旋流导向片,4、接砂组件,41、接砂管,42、斗形接口,43、启闭阀,44、气压检测表,5、液流控制件,51、预流管道,52、弧面横向隔板,53、通口,54、弹性面板,55、卡套,56、堵头,57、弹簧,58、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请参阅图1,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包括:除砂筒本体1,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排砂筒2,内置于除砂筒本体1内,所述排砂筒2外壁与除砂筒本体1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螺旋导流件3,内置于排砂筒2内,所述螺旋导流件3与排砂筒2同轴而设;所述排砂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排砂条孔21;接砂组件4,设置于除砂筒本体1一侧,且与除砂筒本体1的内腔连通;
液流控制件5,与除砂筒本体1相连,用于控制油液在单位时间内进入除砂筒本体1的流量。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排砂筒2外壁与除砂筒本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由中间部位向两侧延伸时逐渐减小。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旋导流件3包括固定内杆31和旋流导向片32;所述固定内杆31与排砂筒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旋流导向片32设置于固定内杆31的外壁。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砂条孔21均匀分布在排砂筒2的筒壁上。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砂组件4包括:接砂管41,所述除砂筒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接砂管41;斗形接口42,所述除砂筒本体1的筒壁上开设有斗形接口42,所述接砂管41的上端将所述斗形接口42包纳其中;所述接砂管41上还串联有启闭阀43和气压检测表44。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除砂筒本体1的两端分为进液端11和出液端12,所述液流控制件5设置于进液端11,包括:预流管道51,与除砂筒本体1的进液端11连通,所述预流管道51内部设置有弧面横向隔板52,所述弧面横向隔板52的前端与预流管道51的上壁圆弧过渡连接,弧面横向隔板52的后端与预流管道51的下壁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弧面横向隔板52的中央部位开设有通口53;所述预流管道51的内壁还卡接有弹性面板54,所述弹性面板54的下端连接有卡套55,所述卡套55内滑动连接有堵头56,所述堵头56与通口53配合密封,所述堵头56与卡套55之间还设置有弹簧57;所述弹性面板54的上方抵接有调节杆58,所述调节杆58螺纹连接在预流管道51的上方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首先油液先经液流控制件5控压后进入除砂筒本体1内,在螺旋导流件3的作用下形成旋流,液体内杂质在重力及离心力作用下从排砂条孔21透出,经过排砂筒2外壁与除砂筒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的斜向空隙集聚到斗形接口42处,并最终进入接砂管41中集中排放。
[0022]而液流控制件5则是通过弹性面板54的上下压差对液流进行自动调节控制。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砂筒本体(1),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排砂筒(2),内置于除砂筒本体(1)内,所述排砂筒(2)外壁与除砂筒本体(1)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螺旋导流件(3),内置于排砂筒(2)内,所述螺旋导流件(3)与排砂筒(2)同轴而设;所述排砂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排砂条孔(21);接砂组件(4),设置于除砂筒本体(1)一侧,且与除砂筒本体(1)的内腔连通;液流控制件(5),与除砂筒本体(1)相连,用于控制油液在单位时间内进入除砂筒本体(1)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其特征在于:排砂筒(2)外壁与除砂筒本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由中间部位向两侧延伸时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件(3)包括固定内杆(31)和旋流导向片(32);所述固定内杆(31)与排砂筒(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旋流导向片(32)设置于固定内杆(31)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砂条孔(21)均匀分布在排砂筒(2)的筒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旋流防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砂组件(4)包括:接砂管(4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兆谢军唐蓉蓉
申请(专利权)人:建湖县杰林石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