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悬置总成、悬置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595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2
本申请提供一种辅助悬置总成,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动力总成相连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一侧上设有限位芯轴,限位芯轴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的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形成用于约束限位芯轴的限位空间;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接时,限位芯轴进入第一空腔;限位芯轴的轴线与第一空腔的轴线相重合。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辅助悬置总成具有满足悬置隔振要求且避免悬置总成、车身或动力总成壳体不出现受力过大损坏的优点。不出现受力过大损坏的优点。不出现受力过大损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悬置总成、悬置系统及车辆


[0001]本公开一般涉及汽车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辅助悬置总成、悬置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动力总成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在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会产生剧烈的震动和噪声,动力总成与车身结构通过悬置总成进行连接,悬置总成起连接和固定动力总成的作用,同时还需隔离动力总成和车身之间的震动传递;它对汽车NVH性能有很大影响。
[0003]悬置总成通过螺栓连接将动力总成固定在车身结构上。在正常行驶工况下,动力总成震动能量通过悬置总成传递到车身上,造成车身和座椅振动,从而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驾乘体验。为减少动力总成的震动传递到车身结构上,现有悬置总成一般采用三点悬置结构,以减少振动传递路径;其结构一般至少包括悬置总成(左)、悬置总成(右),悬置总成(后或前)组成,三点悬置总成均设置在动力总成质心以下位置,悬置总成(左)和动力总成的左侧连接,悬置总成(右)动力总成的右侧连接,悬置总成(后或前)与动力总成的后侧或前侧连接。
[0004]三点悬置总成经常会出现由于车身布置结构限制,使悬置分布位置不均匀,悬置总成各安装点受力不均匀,造成悬置、车身或动力总成壳体在车辆经过部分极限行驶工况时,出现受力过大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辅助悬置总成、悬置系统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辅助悬置总成,包括:
[0007]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动力总成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侧上设有限位芯轴,所述限位芯轴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
[0008]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车身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形成用于约束所述限位芯轴的限位空间;
[0009]当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配接时,所述限位芯轴进入所述第一空腔;所述限位芯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空腔的轴线相重合。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0011]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具有第一连接座;
[0012]所述限位芯轴包括:
[0013]限位架和用于将所述限位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接的第三连接件。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架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的第二空腔;
[0015]所述第三连接件沿第一方向进入第二空腔;
[0016]所述第三连接件进入第二空腔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接。
[001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0018]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内骨架;
[0019]所述内骨架具有沿第一方贯穿其的第四空腔;
[0020]所述第四空腔内嵌入有限位软垫;所述限位软垫内设有所述第一空腔。
[002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空腔内还设有内衬套;
[0022]所述内衬套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的第五空腔;
[0023]所述第五空腔内嵌套有所述内骨架。
[002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具有环绕所述限位芯轴的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0025]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相对应;所述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应;
[0026]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
[002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靠近第二连接座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区;
[0028]所述第一连接区成曲型结构;
[0029]所述限位芯轴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区圆心的一侧。
[003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对应的第二连接区;
[0031]当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相对应时,所述限位芯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空腔的轴线相重合。
[0032]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悬置系统,所述悬置系统用于对动力总成进行限位固定,包括:
[0033]所述动力总成的质心以上区域为安装区;
[0034]所述安装区内安装有如上所述的辅助悬置总成;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安装区的法线方向相平行。
[0035]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悬置系统。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限位芯轴,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形成限位空间,使得在正常行驶工况下,动力总成带动第一连接件运动,由于正常行驶工况动力总成运动平缓,所述限位芯轴在所述限位空间内振动,但不与所述第一空腔侧壁接触,此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限位芯轴不接触受力,也不会传递动力总成的振动到车上,满足了悬置隔振要求;在极限行驶工况下,动力总成带动第一连接件运动,由于极限行驶工况动力总成运动剧烈,所述限位芯轴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接触,此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限位芯轴接触限位,辅助悬置总成受力,进而避免悬置总成、车身或动力总成壳体出现受力过大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3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8]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辅助悬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图1所示的辅助悬置总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3为图1所示的辅助悬置总成中第一连接件和限位芯轴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图1所示的辅助悬置总成中第二连接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42]图5为图1所示的辅助悬置总成与动力总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3]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辅助悬置总成在动力总成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44]附图标号:1、动力总成;2、车身;100、第一连接件;110、第一连接板;111、第一连接座;112、第一连接区;200、限位芯轴;210、限位架;220、第三连接件;221、连接端;222、限位端;223、限位部;300、第二连接件;310、第二连接座;311、凸出部;312、第二连接区;320、内骨架;330、限位软垫;340、内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47]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在正常行驶工况下既不增加传递路径,又能保证在极限行驶工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00),所述第一连接件(100)用于与动力总成(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00)的第一侧上设有限位芯轴(200),所述限位芯轴(200)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300),所述第二连接件(300)用于与车身(2)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0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形成用于约束所述限位芯轴(200)的限位空间;当第一连接件(10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00)配接时,所述限位芯轴(200)进入所述第一空腔;所述限位芯轴(200)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空腔的轴线相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10),所述第一连接板(110)上具有第一连接座(111);所述限位芯轴(200)包括:限位架(210)和用于将所述限位架(210)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11)固接的第三连接件(2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21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三连接件(220)沿第一方向进入第二空腔;所述第三连接件(220)进入第二空腔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11)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辅助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0)包括:第二连接座(310),所述第二连接座(31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其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内骨架(320);所述内骨架(320)具有沿第一方贯穿其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嵌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盼刘克君常健于冲云梁宗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