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及协调模式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579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及协调模式分析方法,上述协调评价方法包括:获取村镇建设本底评价指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对应的指标值,根据村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构建中国村镇建设水平函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根据上述函数和指标值分别获得村镇建设子系统综合指数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综合指数,再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获得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测算出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村镇发展的规模、范围和强度进行科学评估。为准确分析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模式,提供了一种可用的分析方法。析方法。析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及协调模式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资源评价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及协调模式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村镇区域作为国土空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其地域范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价值正处于不断变化和重新界定中,与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相互作用动态发展使得村镇地域功能发生巨大变化。
[0003]村镇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村镇发展方式及现状的错位问题已逐渐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和研究的难点。因此,探索中国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规律,推进村镇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对减缓城乡发展差距与推动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4]而现有的测算模型主要是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未考虑到村镇可持续发展与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没有对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评估结果不准确,也不能对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模式的可行性提供准确的分析结论。
[0005]因此,现有的技术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及协调模式分析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对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评估结果不准确,不能对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模式进行准确分析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方法,其中,上述方法包括:
[0008]基于村镇建设本底评价指标,获取若干第一指标值;
[0009]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获取若干第二指标值;
[0010]根据村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构建中国村镇建设水平函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
[0011]将所述第一指标值输入中国村镇建设水平函数,获得村镇建设子系统综合指数;
[0012]将所述第二指标值输入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获得资源环境子系统综合指数;
[0013]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获得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
[0014]可选的,所述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获得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包括:
[0015]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计算村镇建设子
系统与资源环境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
[0016]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计算反映村镇建设子系统与资源环境子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的发展度;
[0017]根据所述耦合度和所述发展度,获得所述耦合协调度。
[0018]可选的,所述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计算村镇建设子系统与资源环境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具体表达式为:
[0019][0020]其中,C为耦合度,μ1为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μ2为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
[0021]可选的,所述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计算反映村镇建设子系统与资源环境子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的发展度,具体表达式为:其中,T为发展度,a,b为设定系数;μ1为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μ2为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
[0022]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耦合度和所述发展度,获得所述耦合协调度,具体表达式为: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发展度;C为耦合度。
[0023]可选的,所述根据村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构建中国村镇建设水平函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包括:
[0024]根据村镇的主导功能类型确定资源环境子系统所属分类;
[0025]根据所述分类确定用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
[002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系统,其中,上述系统包括:
[0027]指标值模块,用于基于村镇建设本底评价指标,获取若干第一指标值;以及,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获取若干第二指标值;
[0028]函数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村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构建中国村镇建设水平函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
[0029]子系统综合指数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指标值输入中国村镇建设水平函数,获得村镇建设子系统综合指数;以及,将所述第二指标值输入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获得资源环境子系统综合指数;
[0030]耦合协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获得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
[0031]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终端,上述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上并可在上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程序,上述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程序被上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意一项上述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方法的步骤。
[0032]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程序,上述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程
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意一项上述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方法的步骤。
[0033]由上可见,本专利技术方案获取村镇建设本底评价指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对应的指标值,根据村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构建中国村镇建设水平函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根据上述函数和指标值分别获得村镇建设子系统综合指数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综合指数,再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获得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测算出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评估结果准确,能够用于对村镇发展的规模、范围和强度进行科学评估。
[0034]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协调模式分析方法,上述方法包括:
[0035]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方法,获得耦合协调度;
[0036]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确定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水平的影响因子;
[0037]统计所述影响因子的分布情况,获得分布信息;
[0038]根据所述分布信息和所述耦合协调度,确定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模式。
[0039]由上可见,本专利技术方案在获得耦合协调度后,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确定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水平的影响因子,并根据影响因子的分布信息和耦合协调度,确定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测算出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后,再进一步与影响因子一起确定协调模式,能够准确地获得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模式的分析结果。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村镇建设本底评价指标,获取若干第一指标值;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获取若干第二指标值;根据村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构建中国村镇建设水平函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将所述第一指标值输入中国村镇建设水平函数,获得村镇建设子系统综合指数;将所述第二指标值输入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获得资源环境子系统综合指数;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获得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获得村镇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包括: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计算村镇建设子系统与资源环境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计算反映村镇建设子系统与资源环境子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的发展度;根据所述耦合度和所述发展度,获得所述耦合协调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计算村镇建设子系统与资源环境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具体表达式为:其中,C为耦合度,μ1为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μ2为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计算反映村镇建设子系统与资源环境子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的发展度,具体表达式为:其中,T为发展度,a,b为设定系数;μ1为村镇建设子系统的综合指数,μ2为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耦合度和所述发展度,获得所述耦合协调度,具体表达式为: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发展度;C为耦合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建设与资源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胜杨清可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