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外壳结构的滤波、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72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波器或放大器。它的内套筒是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体,其筒壁对应两侧向突具诸多连片,并於筒壁对应处形成诸多通孔;内套筒内可套入一电路板,电路板受诸多连片顶撑,使电路板两侧与内套筒内壁接触,且在通孔对应连片与电路板两侧的接地线焊固;同时,内套筒两端固接端盖,电路板两端的接脚穿入端盖的接头,且两端盖恰抵顶夹固电路板两端;外套筒的中空体套固在端盖及内套筒外。可得到较佳的密封性、抗EMI特性及接地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波器或放大器,尤其指一种可使整体得到较佳的密封性、抗EMI特性及接地性的滤波器或放大器的外壳结构。按,一般视讯等讯号传输,会在传输线上串接滤波器以对讯号滤波,或串接放大器以对讯号放大等处理。就此种滤波器及放大器而言,其外壳的结构亦深深的影响着接地性及抗EMI(electrmagnetic interference)等特性,以下乃列举两种习用结构说明。请参阅图4-5图所示,有一种滤波器或放大器,其外壳(10)由两端盖(20)及一套筒(30)所组成。该两端盖(20)的外端分别具设一中空的接头(201),两端盖(20)间共同套设一电路板(40),电路板(40)两端的接脚(401)可对应穿套於接头(201)内,端盖(20)两侧凸具连片(202),以供与电路板(40)外缘的接地线(402)焊接;而后,在外侧套设一中空筒状的金属套筒(30),套筒(30)两端恰可分别与两端盖(20)螺固。使用时,两端盖(20)的接头(201)可对应螺接传输线(如同轴电缆),使电路板(40)两端的接脚(201)与传输线的中心等线相连接,即可完成组装串接。然而,在实际使用时,此种习用结构会产生如下缺点。1、其仅在电路板(40)两端套设端盖(20),再于套设套筒(30),并将套筒(30)两端与端盖(20)螺固,借此形成外壳。因此,其密封性差,遮蔽有效度差,当然抗EMI的特性亦差。2、仅利用两端盖(20)的连片(202)与电路板(40)的接地线(402)两端焊接,故其接地性差,相对的,其讯号平坦度差,匹配性差,且高频频率响应差,产生共振的机率高。按,请参阅图6、7所示,另有一滤波器或放大器,其外壳(50)由一罩壳(60)及两盖板(70)所组成。该罩壳(60)一顶、底侧呈开口的金属壳体,其两端分别设有中空的接头(601)、(602),其两侧璧内凸具诸多凸块(603);再者,罩壳(60)内可套设一电路板(80),电路板(80)两端的接脚(801)、(802)可与接头(601)、(602)穿套,且对应凸块(603)及电路板(80)外线的接地线(803)加以焊接,而对应罩壳(60)顶、底侧的开口则分别冲压盖固盖板(70)。使用时,两接头(601)、(602)可分别螺接电传输线(如同轴电缆),使电路板(80)的接脚(801)、(802)与传输线的中心导线相连接,即可完成组装串接。然而,此种习用结构会产生如下缺点1、罩壳(60)内套设电路板(80),并将电路板(80)外缘的接地线(803)与罩壳(60)内侧凸具的凸块(603)焊固,再於罩壳(60)顶、底侧冲压盖板(70)。然而,由于经冲压后的盖板(70)会略为偏翘,加上盖板(70)周缘略有毛边,故将盖板(70)盖固於罩壳(60)顶、底侧的密封效果差。因此,其密封性差、遮蔽性有效度差、抗EMI特性亦差。2、再者,其电路板(80)与罩壳(60)的侧壁之间尚留有一间隙,未能密切靠合,亦影响其密封性及抗EMI特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式外壳结构的滤波、放大器,可使整体得到较佳的密封性、抗EMI特性及接地性的滤波器或放大器的外壳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式外壳结构的滤波、放大器,由两端盖一内套筒及一外套筒所组成,两端盖外端分别设有一中空的接头;其特征是内套筒是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体,其筒壁对应两侧向突具诸多连片,并於筒壁对应处形成诸多通孔;内套筒内可套入一电路板,电路板受诸多连片顶撑,使电路板两侧与内套筒内壁接触,且在通孔对应连片与电路板两侧的接地线焊固;同时,内套筒两端固接端盖,电路板两端的接脚穿入端盖的接头,且两端盖恰抵顶夹固电路板两端;外套筒是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体,该中空体套固在端盖及内套筒外。所述两端盖内端设有较小径的套合段,且固定在内套筒内。所述两端盖的套合段表侧环具凸条,且与内套筒内壁顶抵。所述内套筒的连片朝向筒壁冲设诸多凵形口,而向内突伸形成的凸片,且所述通孔则为对应冲设形成的冲孔。所述外套筒的一端凸设挡缘、且靠合止挡在一端外侧,又另一端盖外端设有小径的缩合段,而外套筒末端收合抵卡於缩合段外侧。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得到较佳的密封性、抗EMI特性及接地性。兹配合图式及图号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技术的组合侧面剖视图图3条本技术的组合端面剖视图。图4一习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一习用结构的组合端面剖视图。图6二习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7二习用结构的组合端面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的外壳由两端盖(1)、(2)、一内套筒(3)及一外套筒(4)所组成。两端盖(1)、(2)外端分别设有一中空的接头(11)、(21),内端则设有较小径的套合段(12)、(22),该套合段(12)、(22)表侧环具凸条(13)、(23);内套筒(3)是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体,其在筒壁对应两侧冲设诸多U形口,以便向内突伸形成诸多连片(31),并同时形成诸多通孔(32);内套筒(3)内可套入一电路板(5),电路板(5)会受诸多连片(31)顶撑,使其两侧与内套筒(3)内壁靠触,且借通孔(32)可对应将连片(31)与电路板(5)两侧的接地线(51)焊固;同时,内套筒(3)两端可套合盖固端盖(1)、(2),电路板(5)两端的接脚(52)、(53)恰可穿入端盖(1)、(2)的接头(11)、(21),且端盖(1)、(2)借套合段(12)、(22)紧迫套入内套筒(3)内而固定,并借凸条(13)、(23)与内套筒(3)内壁顶抵,以增加接合紧度,且两端盖(1)、(2)的套合段(12)、(22)末端恰可抵顶夹固电路板(5)两端;外端筒(4)是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体,可供套固在端盖(1)、(2)及内套筒(3)外,其一端凸具挡缘(41)以供靠合止挡在一端盖(2)外侧,且另一端盖(1)外端设有较小径的缩合段(14),将外套筒(4)该端施压,即可使外套筒(4)末端收合抵卡於缩合段(14)外侧。组装时,先在内套筒(3)一端套合盖固一端盖(1),再将电路板(5)套入套筒(3)内,使其一端的接脚(52)套入端盖(1)的接头(11)内,继而,内套筒(3)另一端套合盖固另一端盖(2),并使电路板(5)另一接脚(53)套入该端盖(2)的接头(21)内,且透过通孔(32)可将诸多连片(31)与电路板(5)两侧的接地线(51)焊固。此时,电路板(5)两侧可与内套筒(3)内侧顶靠,且两端可受两端盖(1)、(2)的套合段(12)、(22)末端夹固抵顶。继而,将外套筒(4)套於内套筒(3)外,使其一端的挡缘(41)与一端盖(2)外侧抵靠,另外将外套筒(4)另一端施压使其收合抵卡在另一端盖(1)的缩合段(14)外侧,即可完成组装。使用时,对应两端盖(1)、(2)的接头(11)、(21)可分别螺接传输线(如同轴电缆),使电路板(5)的接脚(52)、(53)与传输线的中心导线相连接,即可完成组装串接。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确实有如下优点1、将电路板(5)套入内套筒(3)内,并於两端套合盖固端盖(1)、(2),再于整体外套固一外套筒(4),借此形成多层遮蔽。因此,其密封性佳,遮蔽有效度佳,抗EMI特性佳。2、再者,电路板(5)两侧可与内套筒(3)内侧顶靠,且两端可受两端盖(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式外壳结构的滤波、放大器,由两端盖一内套筒及一外套筒所组成,两端盖外端分别设有一中空的接头;其特征是:内套筒是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体,其筒壁对应两侧向突具诸多连片,并於筒壁对应处形成诸多通孔;内套筒内可套入一电路板,电路板受诸多连片顶撑,使电路板两侧与内套筒内壁接触,且在通孔对应连片与电路板两侧的接地线焊固;同时,内套筒两端固接端盖,电路板两端的接脚穿入端盖的接头,且两端盖恰抵顶夹固电路板两端;外套筒是一两端开口的中空体,该中空体套固在端盖及内套筒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顺和
申请(专利权)人:顺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