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64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其中电源模块与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向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提供电能,MCU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通信模块,并由通信模块反馈至CAN通信驱动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前检测到电池有漏液的故障,能够提前给用户提示报警,做及时的处理,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新能源汽车里面的充电电池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的关键部件,对其电池的使用状态监控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能源车的电池是由多个电池串联叠置组成的,用户使用汽车都会经常对整个电池组进行充电和汽车在行驶中放电,由于电池的使用都会有一定的寿命,其充放电达到一定的次数后,其电池会有漏液的现象,为了能及时发现这种现象,排除隐患,汽车内电池队都会有电池故障检测系统。
[0003]目前,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系统,都是等汽车电池的漏液产生后,才会检测地到,但是这时电池的漏液已经发生了,假设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如果有电池漏液产生,而且有很大的漏液出来,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处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随时都会有危险出来,因此急需一种能提前感知汽车有漏液的检测控制电路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其中电源模块与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向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提供电能,MCU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通信模块,并由通信模块反馈至CAN通信驱动模块。
[0006]优选的,MCU主控模块包括型号为STC8H3K64S4的主控芯片U1,该主控芯片U1的第46、4脚分别连接气体传感器S1的发送端、接收端,主控芯片U1的第17脚连接电容C8并接地。
[0007]优选的,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SJA1000的通信芯片U2以及辅助电路,其中辅助电路包括电阻R4、R6、R7以及电容C4、C5、C6、C7,通信芯片U2的第16脚连接电阻R4,通信芯片U2的第20脚连接电阻R6、R7的第一端,且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通信芯片U2的第9脚连接电容C4以及电阻R5的第一端,通信芯片U2的第10脚连接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6的第一端,电阻R5以及电容C6的第二端相接通并接地。
[0008]优选的,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TO263的电源芯片U4,二极管D1、D2、D3以及电容C18、C19、C20、C21,其中二极管D1、D2、D3相并联,电容C18、C20并联于电源芯片U4的输入端,电容C19、C21并联于电源芯片U4的输出端。
[0009]优选的,CAN通信驱动模块包括型号为82C250的芯片U3,电阻R1、R2、R3,电容C1、C2、C3,以及二极管D4、D5,其中芯片U3的第2脚接地,芯片U3的第8脚连接电阻R3并接地,芯片U3的第7脚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芯片U3的第8脚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芯片U3的第3脚以及电阻R3,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
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以及信号线CANL;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信号线CANH,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能够提前检测到电池有漏液的故障,能够提前给用户提示报警,做及时的处理,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又能及时发现电池的问题,相对的即保护了电池组的继续损坏,提高的电池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模块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其中电源模块与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向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提供电能,MCU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通信模块,并由通信模块反馈至CAN通信驱动模块。
[0016]在本实施例中,MCU主控模块包括型号为STC8H3K64S4的主控芯片U1,该主控芯片U1的第46、4脚分别连接气体传感器S1的发送端、接收端,主控芯片U1的第17脚连接电容C8并接地。
[0017]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SJA1000的通信芯片U2以及辅助电路,其中辅助电路包括电阻R4、R6、R7以及电容C4、C5、C6、C7,通信芯片U2的第16脚连接电阻R4,通信芯片U2的第20脚连接电阻R6、R7的第一端,且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通信芯片U2的第9脚连接电容C4以及电阻R5的第一端,通信芯片U2的第10脚连接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6的第一端,电阻R5以及电容C6的第二端相接通并接地。
[0018]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TO263的电源芯片U4,二极管D1、D2、D3以及电容C18、C19、C20、C21,其中二极管D1、D2、D3相并联,电容C18、C20并联于电源芯片U4的输入端,电容C19、C21并联于电源芯片U4的输出端。
[0019]在本实施例中,CAN通信驱动模块包括型号为82C250的芯片U3,电阻R1、R2、R3,电容C1、C2、C3,以及二极管D4、D5,其中芯片U3的第2脚接地,芯片U3的第8脚连接电阻R3并接地,芯片U3的第7脚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芯片U3的第8脚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芯片U3的第3脚以及电阻R3,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以及信号线CANL;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信号线CANH,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电容
C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
[0020]上述汽车车载电源由本身汽车内电源提供,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模组是采用先进的片式厚膜半导体气敏元件,该气敏元件对乙二醇,甲醛、苯、一氧化碳、氨气、氢气、酒精、香烟烟雾、香精等有机挥发气体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模组使用前已经通过了老化调试、标定、校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以及极高的灵敏度。经对汽车电池做测试发现,当汽车电池刚刚有漏液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其中电源模块与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向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与CAN通信驱动模块提供电能,MCU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气体传感器,MCU主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通信模块,并由通信模块反馈至CAN通信驱动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主控模块包括型号为STC8H3K64S4的主控芯片U1,该主控芯片U1的第46、4脚分别连接气体传感器S1的发送端、接收端,主控芯片U1的第17脚连接电容C8并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漏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SJA1000的通信芯片U2以及辅助电路,其中辅助电路包括电阻R4、R6、R7以及电容C4、C5、C6、C7,通信芯片U2的第16脚连接电阻R4,通信芯片U2的第20脚连接电阻R6、R7的第一端,且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通信芯片U2的第9脚连接电容C4以及电阻R5的第一端,通信芯片U2的第10脚连接电容C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方德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