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09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和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钢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开设与所述连接杆数量、位置、大小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混凝土支撑锚固连接,所述连接板置于所述钢立柱和所述混凝土支撑之间;本连接结构采用多个连接杆对连接板进行预连接,使用时,不需要深挖钢立柱周边土方,避免施工人员下到深坑内焊接连接板和钢立柱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时,减少了沟通地下水的风险,简化了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的施工工序,减少了土方开挖工程量,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工成本。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结构常采用混凝土支撑+钢立柱形式,可提高基坑稳定性,同时通过增加栈桥盖板,可为基坑施工提供便利场地条件或为社会交通提供交通导改空间条件。第一道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通常采用加劲板+柱顶连接钢板+锚筋锚固连接。
[0003]混凝土支撑施工通常采用地模法施工以缩短支撑施工时间。地模法施工是在开挖表层土后,浇筑砼垫层作为支撑地模,再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梁。通常采用地模法施工时,开挖表层土至支撑底,同时开挖钢立柱周边土方至支撑底以下1.5m,施工人员需要下到1.5m深坑内,再焊接加劲板以连接钢立柱与柱顶钢板,完成支撑与钢立柱的有效连接。柱顶钢板安装完成后,回填钢立柱周边土坑至支撑底,浇筑混凝土垫层作为支撑梁地模。
[0004]传统的施工方法需要人工下到钢立柱周边开挖的土方内固定钢立柱与柱顶钢板,操作不便,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当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施工时,开挖深度较深可能存在沟通地下水的风险,影响施工工期,投入的施工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时需要人工下入钢立柱周边开挖的土方内,施工时间长、施工成本高,地下水位较高时难以实施的问题,提供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和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钢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开设与所述连接杆数量、位置、大小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混凝土支撑锚固连接,所述连接板置于所述钢立柱和所述混凝土支撑之间。
[0008]本连接结构采用多个连接杆,先将连接杆与钢立柱连接,再使用预开设与连接杆相匹配通孔的连接板,将连接板上的通孔一一穿过对应的连接杆,这样连接板就能搁置在下部钢立柱上,且连接杆能够限制连接板的水平位移,随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支撑施工,将连接杆的另一端锚入混凝土支撑内,确保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稳固。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在采用地模法施工时,不需要深挖钢立柱周边土方,避免施工人员下到深坑内焊接连接板和钢立柱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时,减少了沟通地下水的风险,简化了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的施工工序,减少了土方开挖工程量,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八个,所述钢立柱的四面各设置两根所述连接杆。
[0010]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在钢立柱的四面各设置两根连接杆,能够确保连接板与钢立
柱连接的稳定性。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钢立柱焊接。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使用直径为15

30mm的钢筋。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为钢板。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多个固定钢筋,所述固定钢筋与所述连接板之间丁字穿孔塞焊。
[0015]在连接板上预连接多个丁字穿孔塞焊的固定钢筋,固定钢筋锚入上部混凝土支撑,确保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的更加牢固。
[0016]优选地,本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劲板,所述加劲板位于所述钢立柱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
[0017]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基坑开挖后,为了加强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的稳定性,可以在钢立柱与连接板的连接处加装加劲板,加固钢立柱与连接板的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加劲板的数量为十二个,所述钢立柱四个面上各设置三个所述加劲板。
[0019]在钢立柱的四面各设置三个加劲板,能够增强连接板与钢立柱连接的稳定性。
[0020]优选地,所述通孔为直径30

50mm的圆形孔。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连接结构采用多个连接杆,先将连接杆与钢立柱连接,再使用预开设与连接杆相匹配通孔的连接板,将连接板上的通孔一一穿过对应的连接杆,这样连接板就能搁置在下部钢立柱上,且连接杆能够限制连接板的水平位移,随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支撑施工,将连接杆的另一端锚入混凝土支撑内,确保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稳固。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在采用地模法施工时,不需要深挖钢立柱周边土方,避免施工人员下到深坑内焊接连接板和钢立柱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时,减少了沟通地下水的风险,简化了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的施工工序,减少了土方开挖工程量,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0023]2.在连接板上预连接多个丁字穿孔塞焊的固定钢筋,固定钢筋锚入上部混凝土支撑,确保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的更加牢固;基坑开挖后,为了加强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的稳定性,可以在钢立柱与连接板的连接处加装加劲板,加固钢立柱与连接板的连接。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钢立柱与连接板连接时示意图;
[0025]图2是连接杆与钢立柱连接立面示意图;
[0026]图3是连接板示意图;
[0027]图4是连接板立面示意图;
[0028]图5是钢立柱与连接板安装立面示意图;
[0029]图6是带加劲板的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立面示意图。
[0030]图中标号:1

连接板,11

通孔,12

固定钢筋,2

连接杆,3

加劲板,4

钢立柱,5

混凝土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3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实施例1建议再细化一下实施例对特征和效果进行进一步描述
[0034]如图1

6所示,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1和八个连接杆2,连接板1为钢板,连接板1采用工厂加工或现场加工,加工时,在连接板1上提前预留八个与连接杆2相匹配的,直径为40mm的圆形通孔11,连接板1上还连接有多个固定钢筋12,固定钢筋12与连接板1通过丁字穿孔塞焊连接,固定钢筋12能够锚入上部混凝土支撑5中,增强混凝土支撑5与连接板1连接的牢固程度。
[0035]连接杆2使用直径22mm的钢筋,连接杆2一端焊接在钢立柱4的四个面上,每个面上焊接两根连接杆2。连接杆2焊接完成后,经过通孔11将连接杆2穿过连接板1,这样连接板1就能搁置在下部钢立柱4上,由于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和多个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与钢立柱(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上开设与所述连接杆(2)数量、位置、大小相对应的通孔(11),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1)并与混凝土支撑(5)锚固连接,所述连接板(1)置于所述钢立柱(4)和所述混凝土支撑(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的数量为八个,所述钢立柱(4)的四面各设置两根所述连接杆(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与所述钢立柱(4)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混凝土支撑与钢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使用直径为15

3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轶魏磊张海洋曾红兵陈海银姜涵施卫华陈大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