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及其融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79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9
本申请涉及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及其融合方法,包括框体和多个内支撑件,所述框体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每个内支撑件均包括支撑杆和设置在支撑杆两端的连接件,所述支撑杆用于在浇筑框体时直接浇筑在框体内,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支撑杆固定至基坑侧壁的灌注桩上、以使得框体连接至灌注桩上;本申请具有在对框体浇筑时无需对内支撑件拆除,优化掉了传统拆撑工序,解决了由于拆撑导致基坑出现安全风险的源头,直接将内支撑件浇筑在框体内从而提高框体浇筑后强度的优点。内从而提高框体浇筑后强度的优点。内从而提高框体浇筑后强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及其融合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基坑支护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及其融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交通路线的复杂化,当开挖地下人工通道时,在基坑内挖除地基土后,为了防止因开挖基坑导致基坑本身出现一定的位移,会在基坑的内壁设置几道内支撑,当需要在基坑内浇筑框架结构时,由于框架结构与内支撑之间的位置出现重合,则需要先将内支撑拆除以防止对浇筑框架结构造成影响,但浇筑框架结构的时间较长,此时会导致基坑的侧壁出现位移,如位移较大则会导致基坑侧壁出现坍塌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第一方面,为了防止在浇筑框架结构时导致基坑出现位移坍塌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
[000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包括框体和多个内支撑件,所述框体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每个内支撑件均包括支撑杆和设置在支撑杆两端的连接件,所述支撑杆用于在浇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和多个内支撑件,所述框体(1)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每个内支撑件均包括支撑杆(12)和设置在支撑杆(12)两端的连接件,所述支撑杆(12)用于在浇筑框体(1)时直接浇筑在框体(1)内,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支撑杆(12)固定至基坑侧壁的灌注桩上、以使得框体(1)连接至灌注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所述第一板体(121)固定设置在支撑杆(12)的端部,所述第二板体(122)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板体(122)固定至基坑侧壁的灌注桩上的安装件,所述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杆体固定至一起的固定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板体(122)上的多个安装杆(124),多个所述安装杆(124)用于在浇筑灌注桩时浇筑在基坑侧壁的灌注桩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之间的多个固定工字钢(123),多个所述固定工字钢(123)的一侧同时固定设置在多个第一板体(121)上,多个所述固定工字钢(123)的另一侧同时固定设置在多个第二板体(12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11)以及设置在顶板(11)和底板(111)之间且位于底板(111)两侧的侧板(112),所述顶板(11)、底板(111)和侧板(112)均设置为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支撑杆(12)用于在浇筑框体(1)的顶板(11)时直接浇筑在框体(1)的顶板(11)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上且位于相对于框体(1)的两侧侧板(112)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加强板(13),所述第一加强板(13)的一侧设置在支撑杆(12)上,另一侧朝向侧板(112)所在的位置延伸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与主体框架融合的内支撑支护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奎徐宇陈子龙徐海涛杨贵勇万川唐科行马鹏龙红宇李瑞单源椿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