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84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0
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耐磨损性且手撕性也良好的绑带。解决手段为一种绑带,其是具有基材层与粘着层的绑带,基材层包含无纺布与层叠于上述无纺布的一面的树脂层,上述无纺布具备至少2种具有不同形状的熔接部。优选上述熔接部包含面积不同的熔接部1与熔接部2,上述熔接部1的面积小于上述熔接部2的面积。另外,上述绑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上述熔接部1彼此的间隔优选为0.1~1.5mm,上述熔接部2彼此的间隔更优选为1.0~5.0mm。更优选为1.0~5.0mm。更优选为1.0~5.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绑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绑带。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等的配线中,使用以绑带将电线类捆束成特定形状者。对用于捆绑电线类等的绑带,从防止电线类与周边的壁部或内装材接触而损伤的观点来看,要求耐磨损性优异。另一方面,从捆绑电线类时的作业性的观点来看,也要求手撕性良好。所谓“手撕性”,意指不使用刀具等工具,也能用手轻易地裁切绑带的性能。
[0003]作为耐磨损性高的绑带,例如提出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编织布作为基材的绑带、具有使具有特定厚度的无纺布与树脂膜贴合而成的基材的绑带等(例如,专利文献1、2等)。然而,这些绑带的手撕性差,必须使用专用的夹具来裁切绑带,有捆绑时的作业工时增加的问题。
[0004]作为兼顾耐磨损性与手撕性的绑带,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电线保护材料,其具备用粘接剂贴合2片布材而成为3层结构的基材、和粘着层。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绑带,其具备在具有耐磨损性的2片树脂膜之间存在有织造布或编织布的纤维层、和粘着层。
[0005][现有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154634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137296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

225327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9

1194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2]然而,专利文献3、4中记载的电线保护材料或绑带的耐磨损性及手撕性的兼备不充分。
[0013]此外,在汽车等的配线用途中,近年来要求具有更高度的耐磨损性。即,在刮擦磨损试验中,要求能实现100次以上的磨损次数的绑带。然而,在以往的绑带中,有无法克服上述磨损试验的问题。
[001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耐磨损性且手撕性也良好的绑带。
[00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对于上述课题,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专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具备无纺布与树脂层的基材层,并且在上述无纺布中形成至少2种具有不同形状的熔接部,能够解决上述所有的课题,完成本专利技术。
[0017]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方案。
[0018][1]一种绑带,其为具有基材层与粘着层的绑带,基材层包含无纺布与层叠于所述无纺布的一面的树脂层,所述无纺布具备至少2种具有不同形状的熔接部。
[0019][2]如[1]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熔接部包含面积不同的熔接部1与熔接部2,所述熔接部1的面积小于所述熔接部2的面积。
[0020][3]如[2]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熔接部1彼此的间隔为0.1~1.5mm。
[0021][4]如[2]或[3]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熔接部2彼此的间隔为1.0~5.0mm。
[0022][5]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中构成所述无纺布的纤维为聚酯纤维或聚烯烃纤维。
[0023][6]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0~200g/m2。
[0024][7]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树脂层包含选自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乙烯醇及乙烯

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树脂。
[0025][8]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树脂层由选自聚氯乙烯、聚丙烯及聚乙烯中的至少1种树脂构成。
[0026][9]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树脂层的层叠量为10~200g/m2。
[0027][10]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熔接部1及所述熔接部2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圆形,所述熔接部1及所述熔接部2中的至少1个以相对于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成为平行方向的方式设置。
[0028][11]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用于电线等的捆绑。
[002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绑带,其具有高耐磨损性,并且手撕性也良好。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绑带的1个方案的剖面图。
[0032]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绑带的一例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的方案所限定。
[0034][绑带][0035]本专利技术的绑带是具有基材层与粘着层的绑带,所述基材层包含无纺布与层叠于上述无纺布的一面的树脂层,所述绑带的特征在于:上述无纺布具备至少2种具有不同形状的熔接部。这样的绑带具有高耐磨损性,并且手撕性也良好。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的“手撕性”意指不使用专用的夹具也能用手轻易地在宽度方向上裁切绑带的性能。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宽度方向”意指在经卷绕成卷状的状态的绑带中相对于拉出绑带时的方向(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说明书中,也有将“宽度方向”记载为“TD方向”,将长度方向记载为“MD方向”的情形。
[0036](基材层)
[0037]本专利技术的绑带中的基材层包含无纺布与层叠于上述无纺布的一面的树脂层。另外,上述无纺布具备至少2种具有不同形状的熔接部。
[0038]<无纺布>
[0039]无纺布具备至少2种具有不同形状的熔接部。上述熔接部通过构成无纺布的纤维彼此进行接合,从而在无纺布表面作为凹陷部形成。上述熔接部可通过机械处理而形成,也可通过压花加工而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1个方案中,上述熔接部优选通过热压花加工来热熔接上述无纺布的纤维而形成。通过具有这样的熔接部,从而绑带的手撕性变得良好。进而,磨损时作用的水平方向的应力缓和变大,耐磨损性提高。
[0040]此外,上述熔接部优选设置于无纺布的“未层叠树脂层的一侧的面”(以下记载为“另一面”)。即,在1个优选方案中,可在无纺布的一面上层叠树脂层,在上述无纺布的另一面设置至少2种具有不同形状的熔接部。
[0041]本专利技术中,在“具有不同形状的熔接部”中,不仅包含熔接部的形状本身不同者,而且也包含其大小(面积)不同者。无纺布所具有的熔接部可为面积不同的熔接部,也可为形状不同的熔接部,或它们混合存在。
[0042]熔接部的形状只要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举出圆形(真圆或椭圆形)、菱形(菱形或类似于其的形状(不过,不包括正方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也包含圆角四边形)等形状。其中,从更容易兼顾手撕性与耐磨损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圆形或四边形,更优选为椭圆形、长方形或它们的组合。
[0043](熔接部1及2)
[0044]在1个方案中,上述熔接部优选包含面积不同的熔接部1与熔接部2,上述熔接部1的面积小于上述熔接部2的面积。这样,通过包含面积不同的熔接部1及2,手撕性容易变得更良好。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绑带,其是具有基材层与粘着层的绑带,所述基材层包含无纺布与层叠于所述无纺布的一面的树脂层,所述无纺布具备至少2种具有不同形状的熔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熔接部包含面积不同的熔接部1与熔接部2,所述熔接部1的面积小于所述熔接部2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熔接部1彼此的间隔为0.1~1.5m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熔接部2彼此的间隔为1.0~5.0mm。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中构成所述无纺布的纤维为聚酯纤维或聚烯烃纤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中所述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0~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楯洋亮山本佳明吉村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电化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