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场RTU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井场RTU
,尤其是涉及一种井场RTU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地势环境的因素,各大油田的井场分布都比较分散,为了提高采油效率,保障安全生产,需要采集各个井、站等生产基本单元的设备工作过程的实时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油罐的液位和储油量、电压、电流、示功图等,并通过井场RTU将数据传输到采油厂的生产管理调度部门的生产调度系统。
[0003]目前,井场RTU数据接受装置多数是有线采集,也有少数的采用无线采集,一般使用433通讯或ZigBee通讯,往往下端发送数据由433通讯变成ZigBee通讯时,就面临着要换RTU装置,这样就牵扯到其它设备也要更换,造成设备安装复杂混乱。
[0004]为此,常规的井场RTU多数已经采用了多种无线通讯方式,例如4G/5G通讯、ZigBee或Wifi等,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场RTU装置,以双MCU的形式实现多种通讯,可以无需更换RTU装置,只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通讯方式即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场RTU装置,以双MCU的形式实现多种通讯,可以无需更换RTU装置,只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通讯方式即可。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井场RTU装置,包括:主控MCU电路,设有用于连接外围设备的处理器U1;4G通讯模块电路,通过USB与所述主控MCU电路通讯连接;STM32MCU电路,通过串口与所述主控MCU电路通讯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场RTU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MCU电路,设有用于连接外围设备的处理器U1;4G通讯模块电路,通过USB与所述主控MCU电路通讯连接;STM32MCU电路,通过串口与所述主控MCU电路通讯连接;ZigBee模块电路,通过串口与所述STM32MCU电路通讯连接;Wifi模块电路,通过串口与所述STM32MCU电路通讯连接;其中,所述STM32MCU电路包括STM32芯片U2、晶振X2、电容C1、复位开关SW1、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64和电阻R65;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5与所述晶振X2的引脚3连接,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6与所述晶振X2的引脚1连接,所述晶振X2的引脚2接地,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7均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复位开关SW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外接3V3电压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开关SW1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34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6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5的另一端外接3V3电压端,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38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6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4的另一端外接3V3电压端,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42和引脚43分别与所述处理器U1的引脚51和引脚52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所述ZigBee模块电路包括ZigBee芯片U3、连接器P2、电阻R20、电阻R22、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16、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阻R41、电阻R21、电阻R19、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所述ZigBee芯片U3的引脚8通过所述电阻R20与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29连接,所述ZigBee芯片U3的引脚9通过所述电阻R22与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30连接,所述ZigBee芯片U3的引脚16均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和接地的所述电容C16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外接3V3电压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22连接,所述ZigBee芯片U3的引脚47均与所述电容C18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20的一端和所述连接器P2的引脚5连接,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连接器P2的引脚1、引脚2、引脚3和引脚4相连接后通过所述电阻R41接地,所述ZigBee芯片U3的引脚22通过所述电阻R19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4连接,所述ZigBee芯片U3的引脚23通过所述电阻R21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3连接;其中,所述Wifi模块电路包括Wifi芯片U4、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42、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4,所述Wifi芯片U4的引脚2通过所述电阻R33接地,所述Wifi芯片U4的引脚4通过所述电阻R32外接VCC3.3电压端,所述Wifi芯片U4的引脚7均与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4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外接VCC3.3电压端,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与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53和引脚17连接,所述Wifi芯片U4的引脚8均与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均与所述电阻R34的一端和所述STM32芯片U2的引脚54和引脚16连接,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外接3V3电压端;其中,所述Wifi模块电路还包括稳压芯片U5、电容C7、电容C8、电容C9和电容C12,所述稳压芯片U5的引脚1和引脚3相连接后通过接地的所述电容C7和接地的所述电容C8外接5V电压端,所述稳压芯片U5的引脚5通过接地的所述电容C9和接地的所述电容C12与所述
VCC3.3电压端连接;其中,所述主控MCU电路包括时钟芯片U21、晶振X1、电容C126、电容C122、电容C101、电阻R146、电阻R136、电阻R137和电阻R71;所述时钟芯片U21的引脚1均与接地的所述电容C126和所述晶振X1的一端连接,所述时钟芯片U21的引脚2均与接地的所述电容C122和所述晶振X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时钟芯片U21的引脚3均与所述电阻R146的一端和所述处理器U1的引脚45连接,所述电阻R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忠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国光电子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