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深层碳酸盐岩地层动静态杨氏模量转换精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酸盐岩储层测井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深层碳酸盐岩地层动静态杨氏模量转换精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基本岩石力学参数在钻井、水力压裂和地下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基本岩石力学参数的准确测量是石油工程勘探开发设计的基础。根据试验方法可知岩石力学参数分为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动态参数通过测量岩样的密度和纵波、横波时间差确定,其中,动态弹性模量E
D
表示为:
[0003][0004]式中,ρ
b
为岩样的密度,单位为g/cm3;Δt
s
为横波时差,单位为s/m;Δt
p
为纵波时差,单位为s/m,根据实际测井资料计算获得。
[0005]静态弹性模量则是通过测试岩石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获得,将弹性形变范围内岩样的应力与应变间的比值定义为静态弹性模量,实验中通常将静态弹性模量E
S
表示为:
[0006][0007]式中,(σ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深层碳酸盐岩地层动静态杨氏模量转换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目标工区的深层碳酸盐岩岩样,通过还原碳酸盐岩岩样所处的地层环境进行岩石物理实验,获取碳酸盐岩岩样动静态弹性模量差值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构建大孔隙度动静态弹性模量差转换模型M1和小孔隙度动静态弹性模量差转换模型M2;步骤2,根据目标工区的测井资料,计算碳酸盐岩地层各深度点处的总孔隙度φ
t
、原生孔隙度φ
p
、次生孔隙度φ
s
和孔隙度比值P
tp
,得到碳酸盐岩地层的总孔隙度曲线、原生孔隙度曲线、次生孔隙度曲线和孔隙度比值曲线;步骤3,根据目标工区的测井资料确定碳酸盐岩地层的第一孔隙度节点φ1和第二孔隙度节点φ2;步骤4,利用目标工区的测井资料计算得到碳酸盐岩地层的动态弹性模量曲线,结合碳酸盐岩地层各深度点处的总孔隙度,根据碳酸盐岩地层的第一孔隙度节点φ1和第二孔隙度节点φ2对碳酸盐岩地层各深度点处的动态弹性模量进行校正,确定校正后碳酸盐岩地层各深度点处的静态弹性模量,得到校正后碳酸盐岩地层的静态弹性模量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深层碳酸盐岩地层动静态杨氏模量转换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在目标工区获取深层碳酸盐岩岩样,根据深层碳酸盐岩岩样所处地层的温度和压力,还原深层碳酸盐岩岩样所处的地层环境并进行三轴岩石力学实验,利用三轴岩石力学实验测定深层碳酸盐岩岩样的动态弹性模量E
D
、静态弹性模量E
S
和孔隙度φ,计算动态弹性模量E
D
与静态弹性模量E
S
之间的差值得到动静态弹性模量差值,确定动静态弹性模量差值与孔隙度之间的函数关系E
D
‑
S
(φ);步骤1.2,通过对动静态弹性模量差值与孔隙度之间的函数关系E
D
‑
S
(φ)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曲线,根据拟合曲线将深层碳酸盐岩岩样的孔隙度划分为大孔隙度、中孔隙度和小孔隙度,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分别对大孔隙度所对应的动静态弹性模量差值以及小孔隙度所对应的动静态弹性模量差值进行拟合,确定大孔隙度动静态弹性模量差转换模型M1和动静态弹性模量差转换模型M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深层碳酸盐岩地层动静态杨氏模量转换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态弹性模量差值与孔隙度之间的函数关系E
D
‑
S
(φ)拟合曲线中,大孔隙度和小孔隙度所对应的拟合曲线中动静态弹性模量差值与孔隙度之间呈线性关系,中孔隙度所对应的拟合曲线中动静态弹性模量差值与孔隙度之间无线性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深层碳酸盐岩地层动静态杨氏模量转换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获取目标工区的测井资料,包括中子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曲线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步骤2.2,利用中子测井曲线和密度测井曲线计算碳酸盐岩地层各深度点处的总孔隙度φ
t
,再利用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计算碳酸盐岩地层各深度点处的原生孔隙度φ
p
,并根据碳酸盐岩地层各深度点处的总孔隙度φ
t
和原生孔隙度φ
p
,计算碳酸盐岩地层各深度点处的次生孔隙度φ
s
,如公式(1)所示:φ
s
=φ
t
‑
φ
p
ꢀꢀꢀꢀꢀꢀꢀꢀꢀꢀꢀꢀꢀꢀꢀꢀꢀꢀꢀꢀꢀꢀꢀꢀꢀꢀ
(1)
式中,φ
s
为碳酸盐岩地层的次生孔隙度,φ
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孟,张冉,张明星,董怀民,张琳璞,闵伟,刘海青,彭辉,黄雅睿,谢宁,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有限公司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