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直径“Z”形压弯件的切断压弯模
[0001]本技术涉及小直径丝材的“Z”形压弯
,特别是一种小直径“Z”形压弯件的切断压弯模。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小直径“Z”形压弯件采用的加工工艺是切断、压弯,分为2个单独的工序,且压弯时需要人工手动送料及取件。传统的加工工艺存在以下几个缺点:工艺路线长,生产周期长;手动送料及取件,增加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切断时产生的误差及压弯时产生的误差,易出现不合格品,零件合格率低。传统的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高质量、快节奏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直径“Z”形压弯件的切断压弯模。其具有自动完成切断、压弯、送料、卸料的功能,和操作方便的优点。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
[0005]小直径“Z”形压弯件的切断压弯模,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包括凸模固定板、斜锲固定板、上垫板和上托,从下到上依次通过第三螺钉连接,凸模固定板从左到右依次连接压弯凸模、切断凸模和压料凸模,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直径“Z”形压弯件的切断压弯模,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其特征在于,上模部分包括凸模固定板(12)、斜锲固定板(14)、上垫板(15)和上托(17),从下到上依次通过第三螺钉(16)连接,凸模固定板(12)从左到右依次连接压弯凸模(25)、切断凸模(23)和压料凸模(24),斜锲固定板(14)连接斜锲(11),斜锲(11)推动推板(10)进行往复运动,上垫板(15)对斜锲(11)进行支撑,上托(17)连接冲头把(18);下模部分包括凹模(5)、凹模垫板(4)和底座(1),从上到下依次通过第一螺钉(3)连接,凹模(5)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支撑块(7)、推板(10)、压条(36)、定位块(26)、压弯镶件(27)、顶出器(28)、压料镶件(30)和导向块(29),支撑块(7)连接第二螺钉(6)和第一弹簧(9),并给推板(10)提供弹力,压条(36)固定推板(10)及给推板(10)进行导向,上模部分与下模部分通过第一导柱(34)、第一导套(35)、第二导柱(39)和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寅,莫连敏,张红林,袁明涛,岑廷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九一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