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涉及装置载具领域,包括移动底座和前后夹持机构,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并且固定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丝杆。该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通过设置的第一双向丝杆,使得工作人员在转动把手时两侧的前后夹持机构能够同时向着中间部位移动,同时通过齿轮和齿板的啮合连接,使得前后夹持机构在移动的同时第二双向丝杆能够在支撑座的内部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左右夹持机构同时向着中间部位移动,接着通过缓冲限位机构、弹性防滑板和缓冲防滑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前后夹持机构和左右夹持机构在对测温仪器进行固定时不会对其表面造成损伤。测温仪器进行固定时不会对其表面造成损伤。测温仪器进行固定时不会对其表面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
[0001]本技术涉及装置载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
技术介绍
[0002]测温仪器是温度计的一种,其主要用红外线传输数字的原理来感应物体表面温度,操作比较方便,特别是高温物体的测量,应用广泛,如钢铸造、炉温、机器零件、玻璃及室温、体温等各种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而为了更加精确的对待检测物品的各个位置进行温度检测,一般需要使用专门的装置载具来辅助大型测温仪器的移动。
[0003]然而目前的装置载具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现有的装置载具宽度调节较为不便,导致装置载具需要对不同尺寸的测温仪器进行固定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固定机构的调节,从而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并且现有的装置载具防碰撞效果较差,导致装置载具在移动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则极易造成被撞者的身体躯干或载具上固定的测温仪器受损,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进而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
[0004]因此,急需对此缺点进行改进,本技术则是针对现有的结构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有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包括移动底座和前后夹持机构,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并且固定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丝杆,而且第一双向丝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前后夹持机构滑动连接在支撑板的顶部,且前后夹持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并且支撑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丝杆,而且第二双向丝杆的端部边侧固定连接有齿轮,同时齿轮的底部啮合连接有齿板,所述第二双向丝杆的边侧活动连接有左右夹持机构,所述齿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支撑板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缓冲防护机构,并且支撑板的端部嵌设有急停按钮。
[0007]进一步的,所述前后夹持机构包含有夹持板、连接滑块、第一连接机构、T形滑块、缓冲限位机构和弹性防滑板,且夹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块,并且连接滑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机构,而且夹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T形滑块,同时夹持板的边侧嵌设有缓冲限位机构,所述缓冲限位机构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弹性防滑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T形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T形滑块以夹持板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夹持板通过T形滑块与支撑板构成滑动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限位机构的端部与夹持板的边侧固定连接,且缓冲限位机构的另一端与弹性防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且弹性防滑板通过缓冲限位机构与夹持板构成弹性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夹持机构包含有第二连接机构、连接杆、伸缩式连接板和缓冲防滑机构,且第二连接机构的边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式连接板,而且伸缩式连接板的边侧嵌设有缓冲防滑机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的内部与第二双向丝杆的边侧活动连接,且第二连接机构的边侧与连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的底部与伸缩式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而且伸缩式连接板通过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机构构成固定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防护机构包含有防护板、触发杆和弹性缓冲机构,且防护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触发杆,并且防护板的内表面嵌设有弹性缓冲机构,而且触发杆的安装位置与急停按钮的安装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内表面与弹性缓冲机构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弹性缓冲机构的另一端与支撑板的端部固定连接,并且防护板通过弹性缓冲机构与支撑板构成弹性结构。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通过设置的第一双向丝杆,使得工作人员在转动把手时两侧的前后夹持机构能够同时向着中间部位移动,同时通过齿轮和齿板的啮合连接,使得前后夹持机构在移动的同时第二双向丝杆能够在支撑座的内部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左右夹持机构同时向着中间部位移动,接着通过缓冲限位机构、弹性防滑板和缓冲防滑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前后夹持机构和左右夹持机构在对测温仪器进行固定时不会对其表面造成损伤,同时随着前后夹持机构和左右夹持机构的移动能够对更多种尺寸的温度仪器进行固定,并且通过缓冲防护机构和急停按钮的配合,使得该载具在移动过程中如果撞到行人或障碍物时能够及时停止移动,从而避免装置载具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造成被撞者的身体躯干或载具上固定的测温仪器受损的情况发生。
[0015]1、本技术工作人员抓住把手并带动其转动,使得第一双向丝杆在固定板的内部转动,接着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的连接和连接滑块、T形滑块的滑动,使得两侧的夹持板能够同时向着支撑板的中间部位移动,接着通过齿轮和齿板的啮合连接,使得夹持板在移动的同时能够带动第二双向丝杆在支撑座的内部转动,接着通过第二连接机构的连接滑动和连接杆的连接,使得第二双向丝杆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两侧的伸缩式连接板同时向着中间部位移动,使得改进后的装置便于调节夹具的间距,以此来让该装置载具能够适用更多种尺寸的测温仪器,同时通过缓冲限位机构、弹性防滑板和缓冲防滑机构的配合,使得前后夹持机构和左右夹持机构在对测温仪器进行固定时不会对测温仪器造成损伤,从而给工作人员固定测温仪器提供了便捷,同时由于缓冲防滑机构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缓冲防滑机构分别设置在伸缩式连接板的固定端和延伸端,使得伸缩式连接板在伸缩移动的同时缓冲防滑机构的保护效果不会受到干扰。
[0016]2、本技术当移动底座带动测温仪器进行移动时不慎碰撞到障碍物或是行人时,通过弹性缓冲机构的配合使得防护板带动触发杆向着急停按钮的边侧移动,从而使得触发杆按压到急停按钮使得急停按钮自动打开,进而使得移动底座停止继续移动,使得改进后的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如果撞到行人或障碍物时能够及时停止移动,从而有效避免该装置载具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造成被撞者的身体躯干或载具上固定的测温仪器受损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的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的夹持板
‑
伸缩式连接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的防护板
‑
触发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移动底座;2、支撑板;3、固定板;4、第一双向丝杆;5、把手;6、前后夹持机构;61、夹持板;62、连接滑块;63、第一连接机构;64、T形滑块;65、缓冲限位机构;66、弹性防滑板;7、支撑座;8、第二双向丝杆;9、齿轮;10、齿板;11、左右夹持机构;111、第二连接机构;112、连接杆;113、伸缩式连接板;114、缓冲防滑机构;12、缓冲防护机构;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包括移动底座(1)和前后夹持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并且固定板(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丝杆(4),而且第一双向丝杆(4)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把手(5),所述前后夹持机构(6)滑动连接在支撑板(2)的顶部,且前后夹持机构(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7),并且支撑座(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丝杆(8),而且第二双向丝杆(8)的端部边侧固定连接有齿轮(9),同时齿轮(9)的底部啮合连接有齿板(10),所述第二双向丝杆(8)的边侧活动连接有左右夹持机构(11),所述齿板(10)的底部与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支撑板(2)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缓冲防护机构(12),并且支撑板(2)的端部嵌设有急停按钮(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夹持机构(6)包含有夹持板(61)、连接滑块(62)、第一连接机构(63)、T形滑块(64)、缓冲限位机构(65)和弹性防滑板(66),且夹持板(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块(62),并且连接滑块(6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机构(63),而且夹持板(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T形滑块(64),同时夹持板(61)的边侧嵌设有缓冲限位机构(65),所述缓冲限位机构(6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弹性防滑板(6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滑块(6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T形滑块(64)以夹持板(61)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夹持板(61)通过T形滑块(64)与支撑板(2)构成滑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装置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雨芹,
申请(专利权)人:富达电子吴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