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芯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
,尤其涉及一种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芯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芯片的复杂度及使用数量大幅度增加,芯片封装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当前,芯片封装技术正在从单芯片封装,走向多芯片封装。在多芯片封装中,通常可以通过硅片以及有机基板实现多个芯片间的互联。
[0003]对于通过硅片实现的芯片间互联而言,互联金属都是采用密集金属细线的制造工艺(通常线宽小于1um(微米),线高度小于1um),这样一方面可以在短间距的互联中提供高密度、大带宽的互联,另一方面,也可以沿用当前已有先进工艺(如T
‑
65nm(纳米))的后端工艺,从而降低成本。
[0004]然而,由于密集金属细线阻抗较大,在长距离的信号传输中会产生严重的信号损耗,因此需要通过有机基板等具有粗金属线的载体进行长距离信号传输。可是,有机基板也是通过分层布线的方式实现芯片互联的,大量的互联需求导致有机基板的层数不断增加,而随着层数的增加,有机基板的良率、产能和成本都急剧上升,越来越难以满足芯片互联的需求。
[0005]对于如何有效兼顾短距高密度的芯片间信号传输以及长距低损耗的芯片间信号传输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芯片,能够在多芯片封装中有效兼顾短距高密度的芯片间信号传输以及长距低损耗的芯片间信号传输。
[000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本体,所述基板本体中布设有至少两条金属线,各所述金属线之间设置有绝缘介质;所述金属线中包括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以及至少一条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面积阈值,所述第二金属线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面积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面积阈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面积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积阈值为以下至少一项:4平方微米、10平方微米、100平方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本体中的所述至少两条金属线分层布设,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处于不同层,所述第一金属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处于相邻层中的第一金属线,在所述基板本体同一表面上的投影不重叠,或者,处于相邻层中的第一金属线,在所述基板本体同一表面上的投影的重叠面积相对于其中任一所述第一金属线在所述表面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不超过第一比例阈值。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处于不同层;所述第二金属线,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线更靠近所述基板本体的第一表面;其中,所述基板本体的第一表面具有用于与晶粒电连接的金属触点。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处于不同层;所述第一金属线,在高度方向由至少两个金属亚层堆叠而成。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的至少一端通过通孔与所述基板本体表面的金属触点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基板本体的第一表面上的金属触点电连接,第二端通过第二通孔与所述基板本体的第一表面上的金属触点电连接,或者通过第二通孔与所述基板本体的第二表面上的金属触点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的长度大于5毫米。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的横截面的宽与高之比大于第二比例阈值。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例阈值包括以下任一项:2:1、5:1。1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晶粒和至少一个基板,所述至少两个晶粒分别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金属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金属触点通过所述基板中的金属线互联,其中,所述基板为权利要求1
‑
1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板,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一部分金属触点通过通孔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金属触点电连接,所述基板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达,杜树安,沙超群,历军,
申请(专利权)人: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