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02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总成和车辆,所述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横梁;副车架纵梁,所述副车架纵梁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横梁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副车架纵梁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朝向车外一侧弯曲形成弯曲梁;多个安装支架,多个所述安装支架沿所述弯曲梁的弯曲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弯曲梁上,多个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弯曲梁共同形成扇形结构。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弯曲梁共同形成扇形结构。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弯曲梁共同形成扇形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架
,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动力总成产生振动通过前副车架传递至车身,进而引起整车振动噪声问题,如何提升前副车架位置强度,降低动力总成通过其传递至整车振动噪声,是NVH控制重要项目。
[0003]相关技术中,现有副车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前副车架未进行整体结构布局,导致整体结构较弱,尤其多个安装点之间未进行强度互补导致资源浪费。并且,前副车架中的多个安装点支架未进行结构造型设计,未充分利用形状结构强度提升自身强度降低振动响应灵敏度。此外,副车架横梁、纵梁主要为简单闭合圆管结构或方管结构,通过增加圆管、方管尺寸、厚度来增加横梁、纵梁结构强度,降低振动传递灵敏度及可靠耐久性能,单纯增加尺寸、厚度会带来重量、成本增加;副车架纵梁与横梁主要通过横梁断面接口进行焊接连接,该种结构简单,强度低,不能满足用户对车辆品质提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副车架总成,通过对副车架纵梁上的多个安装支架进行结构设计,多个安装支架与副车架纵梁共同构成扇形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其强度,降低振动传递灵敏度。
[000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横梁;副车架纵梁,所述副车架纵梁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横梁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副车架纵梁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朝向车外一侧弯曲形成弯曲梁;多个安装支架,多个所述安装支架沿所述弯曲梁的弯曲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弯曲梁上,多个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弯曲梁共同形成扇形结构。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通过对副车架纵梁和多个安装支架进行整体架构设计,使得多个安装支架与副车架纵梁共同构成扇形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其强度,降低动力总成、路面激励传递至该位置响应灵敏度,为用户打造舒适驾乘体验。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用于与稳定杆连接的第一安装支架、用于与摆臂连接的第二安装支架和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三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依次设置在所述弯曲梁上且与所述弯曲梁共同形成所述扇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副车架横梁相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至少部分相叠加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的至少部分相叠加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车架纵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纵梁段、第二纵
梁段和第三纵梁段,所述第一纵梁段为所述弯曲梁且由至少两个弧形段构成,所述第二纵梁段为直线段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段和所述第三纵梁段之间,所述第一纵梁段和所述第三纵梁段相对所述第二纵梁段弯折设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弧形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段远离所述纵梁本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段靠近所述副车架纵梁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三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段和所述第一弧形段中间。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纵梁段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坑,所述第一凹坑在车辆下表面的投影形状为第一拱形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纵梁段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凹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凹坑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凹坑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纵梁段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管,至少两个所述加强管沿车辆的高度方向贯穿于所述第二纵梁段且与所述第二纵梁段固定连接。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车架横梁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副车架纵梁设置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在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副车架纵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支架,在所述后横梁与所述副车架纵梁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摆臂的第四安装支架和用于安装车身的第五安装支架,所述第四安装支架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五安装支架至少部分相互叠加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副车架总成还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后横梁与所述副车架纵梁朝向车内一侧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副车架纵梁共同构成盒状的闭合腔体;和/或,副车架总成还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副车架纵梁朝向车内一侧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副车架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远离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副车架纵梁的侧边中部朝向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副车架纵梁的连接方向凹陷。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车架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段、第二横梁段和第三横梁段,所述第二横梁段的横截面形状为扁平结构,所述第一横梁段和所述第三横梁段的横截面构造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二横梁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段和所述第三横梁段之间。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副车架总成。
[001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002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的俯视图;
[0022]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的仰视图;
[0023]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的后视图;
[0024]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的前视图;
[0025]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中的副车架纵梁的俯视图;
[0026]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中的副车架纵梁的仰视图;
[0027]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中的副车架纵梁的立体图;
[0028]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中的多个安装支架的局部结构图;
[0029]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中的前横梁的俯视图;
[0030]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中的前横梁的仰视图;
[0031]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中的前横梁的侧视图;
[0032]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中的第五安装支架的后视图;
[0033]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中的第五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0034]图1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中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横梁;副车架纵梁(100),所述副车架纵梁(100)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横梁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副车架纵梁(100)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朝向车外一侧弯曲形成弯曲梁(10);多个安装支架(1),多个所述安装支架(1)沿所述弯曲梁(10)的弯曲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弯曲梁(10)上,多个所述安装支架(1)与所述弯曲梁(10)共同形成扇形结构(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支架(1)包括:用于与稳定杆连接的第一安装支架(11)、用于与摆臂连接的第二安装支架(12)和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三安装支架(13),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13)依次设置在所述弯曲梁(10)上且与所述弯曲梁(10)共同形成所述扇形结构(14),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13)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副车架横梁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1)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的至少部分相叠加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13)的至少部分相叠加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纵梁(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纵梁段(101)、第二纵梁段(102)和第三纵梁段(103),所述第一纵梁段(101)为所述弯曲梁(10)且由至少两个弧形段构成,所述第二纵梁段(102)为直线段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段(101)和所述第三纵梁段(103)之间,所述第一纵梁段(101)和所述第三纵梁段(103)相对所述第二纵梁段(102)弯折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弧形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段(101a)和第二弧形段(101b),所述第二弧形段(101b)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段(101a)远离所述纵梁本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1)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段(101a)靠近所述副车架纵梁(100)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段(101a),所述第三安装支架(13)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段(101b)和所述第一弧形段(101a)中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段(102)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