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379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支架(2)和悬挂组件(3);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固定在支架(2)上,悬挂组件(3)挂在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的成本低、重量轻、搭建简单和占用空间小;同时,相较于传统直梁式机翼结构模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适宜,静态受力情况和动力特性分析难度适宜。静态受力情况和动力特性分析难度适宜。静态受力情况和动力特性分析难度适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际工程中,很多问题难以通过相关的理论和计算进行解释和解决。于是,在工程
基于相应的理论发展出了许多工程测试技术。基于这些技术,通过测试可以很好地揭示工程现象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和其变化规律。目前,几乎大部分的工业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内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静态或动态测试,以保证其能满足正常工作的要求。
[0003]为了学生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高校开设了《现代工程测试技术》实验课程来教授以应变电测法为主的静态测试技术和以锤击法为主的动态测试技术。但专利技术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上述课程大多数都选取直梁式机翼结构模型作为实验对象,虽然这种梁式机翼容易设计、加工和焊接,但因其结构形式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推测出其在静载下的受力情况和动力特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0004]综上所述,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亟需寻找到一种更适用于教学的新型结构模型作为教学用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中的至少一种而提供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的成本低、重量轻、搭建简单和占用空间小,且结构设计适宜,静态受力情况和动力特性不易于分析,可以较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动手、思考和分析能力。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支架和悬挂组件;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固定在支架上,悬挂组件挂在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包括第一圆弧曲梁、第二圆弧曲梁、第三圆弧曲梁、第四圆弧曲梁、第五圆弧曲梁、第六圆弧曲梁和至少3个翼肋,优选21个;所述的第二圆弧曲梁与第三圆弧曲梁位于同一垂直截面,第四圆弧曲梁与第五圆弧曲梁位于同一垂直截面,第一圆弧曲梁、第二圆弧曲梁和第三圆弧曲梁所在的垂直截面、第四圆弧曲梁和第五圆弧曲梁所在的垂直截面和第六圆弧曲梁平行布置;所述的翼肋均匀固定在第一圆弧曲梁、第二圆弧曲梁、第三圆弧曲梁、第四圆弧曲梁、第五圆弧曲梁、第六圆弧曲梁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圆弧曲梁、第二圆弧曲梁、第三圆弧曲梁、第四圆弧曲梁、第五圆弧曲梁和第六圆弧曲梁的弯曲半径相同。
[0010]进一步地,所述翼肋为前圆后尖的流线型。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翼肋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圆弧曲梁、第二圆弧曲梁、第三圆弧曲梁、第四圆弧曲梁、第五圆弧曲梁和第六圆弧曲梁所在的平面是垂直的。
[0012]进一步地,所述翼肋上设有2个圆孔和6个用于与第一圆弧曲梁、第二圆弧曲梁、第三圆弧曲梁、第四圆弧曲梁、第五圆弧曲梁、第六圆弧曲梁相交的卡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与第一圆弧曲梁相交的卡槽、与第二圆弧曲梁相交的卡槽、与第四圆弧曲梁相交的卡槽和圆孔交替设置;所述的与第一圆弧曲梁相交的卡槽位于翼肋圆端顶部;所述的与第六圆弧曲梁相交的卡槽位于翼肋尖端。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内部设有2根等间距布置的第一横杆的矩形底座和用于支撑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通过角码固定在矩形底座上,支撑杆包括4根设置在矩形底座第一横杆上的等长的竖杆,竖杆之间通过第二横杆相互固定,第二横杆与矩形底座平行。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材质为铝合金。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挂组件包括挂钩和放置在挂钩上的重物。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的成本低、重量轻、搭建简单和占用空间小;
[0019](2)相较于传统直梁式机翼结构模型,本技术的结构设计适宜,静态受力情况和动力特性分析难度适宜。
[0020](3)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中矩形底座设置了横杆加强固定,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支架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支架所用铝合金的横截面;
[0025]图5为圆弧曲梁的轮廓图;
[0026]图6为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中翼肋的示意图;
[0027]图7为完整翼肋的示意图;
[0028]图中标号所示:1

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1

第一圆弧曲梁、12

第二圆弧曲梁、13

第三圆弧曲梁、14

第四圆弧曲梁、15

第五圆弧曲梁、16

第六圆弧曲梁;17

翼肋;2

支架;21

矩形底座;22

支撑杆;23

角码;3

悬挂组件;31

挂钩;32

重物;4

完整翼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0]实施例1
[0031]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圆弧形机翼结
构模型1、支架2和悬挂组件3;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固定在支架2上,悬挂组件3挂在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上。
[0032]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包括第一圆弧曲梁11、第二圆弧曲梁12、第三圆弧曲梁13、第四圆弧曲梁14、第五圆弧曲梁15、第六圆弧曲梁16和至少3个翼肋17;第二圆弧曲梁12与第三圆弧曲梁13位于同一垂直截面,第四圆弧曲梁14与第五圆弧曲梁15位于同一垂直截面,第一圆弧曲梁11、第二圆弧曲梁12和第三圆弧曲梁13所在的垂直截面、第四圆弧曲梁14和第五圆弧曲梁15所在的垂直截面和第六圆弧曲梁16平行布置;翼肋17均匀固定在第一圆弧曲梁11、第二圆弧曲梁12、第三圆弧曲梁13、第四圆弧曲梁14、第五圆弧曲梁15、第六圆弧曲梁16上。第一圆弧曲梁11、第二圆弧曲梁12、第三圆弧曲梁13、第四圆弧曲梁14、第五圆弧曲梁15和第六圆弧曲梁16的弯曲半径相同。翼肋17为前圆后尖的流线型。翼肋17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圆弧曲梁11、第二圆弧曲梁12、第三圆弧曲梁13、第四圆弧曲梁14、第五圆弧曲梁15和第六圆弧曲梁16所在的平面是垂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实验装置包括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支架(2)和悬挂组件(3);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固定在支架(2)上,悬挂组件(3)挂在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1)包括第一圆弧曲梁(11)、第二圆弧曲梁(12)、第三圆弧曲梁(13)、第四圆弧曲梁(14)、第五圆弧曲梁(15)、第六圆弧曲梁(16)和至少3个翼肋(17);所述的第二圆弧曲梁(12)与第三圆弧曲梁(13)位于同一垂直截面,第四圆弧曲梁(14)与第五圆弧曲梁(15)位于同一垂直截面,第一圆弧曲梁(11)、第二圆弧曲梁(12)和第三圆弧曲梁(13)所在的垂直截面、第四圆弧曲梁(14)和第五圆弧曲梁(15)所在的垂直截面和第六圆弧曲梁(16)平行布置;所述的翼肋(17)均匀固定在第一圆弧曲梁(11)、第二圆弧曲梁(12)、第三圆弧曲梁(13)、第四圆弧曲梁(14)、第五圆弧曲梁(15)、第六圆弧曲梁(1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圆弧曲梁(11)、第二圆弧曲梁(12)、第三圆弧曲梁(13)、第四圆弧曲梁(14)、第五圆弧曲梁(15)和第六圆弧曲梁(16)的弯曲半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肋(17)为前圆后尖的流线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弧形机翼结构模型静态动态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威朱刚建郑红浩茹东恒徐冰倩张肖煜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