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罩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6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端罩部件(20),其以可装拆自如的状态被设置在内窥镜(1)的插入部(10)的顶端部(11)上,顶端罩部件(20)由软性并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顶端罩部件(20)具有从顶端部(11)突出的突出部(21)和嵌合着顶端部(11)的内窥镜固定部(22),突出部(21)上形成有凸部(24、24)和凹部(23、23),凸部(24、24)和凹部(23、23)的形状被设定为,从该突出部(21)的顶端被施加力时,该突出部(21)的凸部(24、24)通过0.29MPa以下的力而变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部的顶端罩部件
技术介绍
以前,作为用于手术的内窥镜装置的一个实例,是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设置观察光学系统、光导管(ライトガイド)、空气·水输送口及吸引口从而形成的。这种内窥镜装置中,从光导管向生物体组织等被摄体照射光,通过物镜辨认被该光照射的被摄体,并通过吸引口吸入由空气·水输送口送出的空气或者水或者其他物质。并且,作为内窥镜装置,为了确保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窗和被摄体之间的最接近距离,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设置有罩。作为设有罩的内窥镜的一个实例,日本特开2001-22455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其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罩,并呈位于观察视野的对角方向上的罩的周壁的至少一处被局部切削掉的形状。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昭59-9341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大致圆筒状并具有挠性的罩的开口端具有切口的罩。但是,在日本特开2001-224550号公报所记载的内窥镜中,罩为大致圆筒状,难以变形,因此,从罩的顶端侧被施加力时,力集中在罩的突出部分或者向内窥镜的安装部分上,为了防止这种力导致罩的破损,罩的材料必须是使用高耐久性且高价的物质。另外,为了防止因为这种力导致罩从内窥镜的安装部偏离或者脱落,将罩安装在内窥镜的安装部的结构复杂化,会产生在内窥镜的修理或者维护时难以将罩取下等的问题。日本特开昭59-93413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在罩的一部分上设置切口,罩对应从罩的外周方向施加的力而变形,但是,因为是大致圆筒形状,很难对应从罩的顶端侧施加的力而变形,与日本特开2001-224550号公报做记载的技术存在同样的问题。另外,如果提高罩的强度,在插入体腔内时,为了不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施术者必须小心操作。但是,因为完全没有考虑通过来自罩的顶端侧的力而罩变形的力量,仍然有使患者产生不适感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高价材料,可以确保观察视野,防止破损,并且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的顶端罩部件。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顶端罩部件,其可装拆自如或者一体地被设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上,并具有向所述内窥镜的观察视野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由可以弹性变形的软性部件形成,并且,至少设置有2个凹部从而使该突出部的凸部的周方向连续范围在大致180°以下,并且,形成为可以通过来自该突出部的顶端一侧的按压而变形。附图说明图1~图5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安装了顶端罩部件的内窥镜的顶端部的立体图;图2是内窥镜的顶端部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由对象物向顶端罩部件施加的力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向顶端罩部件施加力导致的变形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顶端罩部件的凸部的顶端面的说明图。图6~图8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方式,其中图6是安装了顶端罩部件的内窥镜的顶端部的主视图; 图7是顶端罩部件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向顶端罩部件施加力导致的变形的说明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顶端罩部件的剖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顶端罩部件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监视器的画面显示的说明图。图12~图14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方式,其中图12是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顶端罩部件的剖面图;图13是安装了顶端罩部件的内窥镜的顶端部的主视图;图14是表示监视器的画面显示的说明图。图15、图16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其中图15是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顶端罩部件的剖面图;图16是表示顶端罩部件的变形的说明图。图17是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的第8实施方式的顶端罩部件的内窥镜的顶端部的主视图。图18是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的第9实施方式的顶端罩部件的内窥镜的顶端部的主视图。图19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第10实施方式的顶端罩部件的内窥镜的顶端部的主视图。图20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第11实施方式的顶端罩部件的内窥镜的顶端部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根据附图对其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内窥镜1和未图示的光源装置、图像处理器及监视器共同构成内窥镜装置。在内窥镜1的插入部10的顶端部11上,在可自由安装或脱离的状态下设置有顶端罩部件20。这种情况下,顶端罩部件20被形成大致圆筒状,并被压入固定在顶端部11上。顶端罩部件20由硅橡胶、氟橡胶等硫化橡胶,或者聚氨酯类弹性体、丙烯酸酯类弹性体、烯烃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等软性且具有弹性的软性材料形成。顶端罩部件20具有从顶端部11突出的突出部21,及嵌合着顶端部11的内窥镜固定部22。为了在从该突出部21的顶端施加力时,该突出部21可以变形,突出部21上设置有2个凹部23、23。在突出部21上,通过形成2个凹部23、23而形成2个凸部24、24。如图1及图2所示,在顶端部11的端面上设置有作为空气·水输送口的送气送水喷嘴12、吸引口13、观察光学系统14、及照明窗15、16。观察光学系统14由物镜构成,并将该物镜的最前端透镜设置在观察窗上。在该物镜的内窥镜底端侧设置有传像纤维束的像入射端面(是电子内窥镜的情况下,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面)。在照明窗15、16的内侧设置有导光纤维束的出射端面。如图2所示,凹部23、23的位置被设置在凸部24、24的圆周上的连续范围在180°以下的位置。这种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3、23以180°的间隔被设置。如图3所示,凹部23、23以下述方式被形成,当箭头25所示的来自对象物26的力被施加到突出部21的顶端的情况下,凸部24、24在0.29Mpa以下的力的作用下如图4所示地变形。突出部21的基本形状是大致圆筒状,因此,从顶端侧被施加力的情况下,很难向外周方向变形,而易于向内周方向变形。这里,如图5所示,以接触对象物的凸部24、24的顶端面的面积为A(斜线部),以施加在该斜线部上的压力为P。如图3所示,在凸部24、24的顶端面上施加力的情况下,所施加的力可以由下式来求得。F=P×A...(1)这里,考虑这样形成,即以压力P为0.2Mpa(2kgf/cm2)使凸部24、24变形。设定顶端罩部件20的凸部24、24和凹部23、23的形状、尺寸、材质,以使得例如,在A=0.4cm2的情况下,根据式(1),通过向凸部24、24的顶端面所施加的力F为F=0.8kgf而使凸部24、24变形。例如,以下述方式形成顶端罩部件20,在面积A为0.3cm2的情况下,根据式(1),由于所施加的力F为F=0.6kgf从而变形。这种结构中,凸部24、24的圆周上的连续范围形成为180°以下,因此,即使在从突出部21的顶端侧被施加力的情况下,凸部24、24也容易向突出部21的内侧方向变形。由此,突出部21和内窥镜固定部22上应力不会集中,即使顶端罩部件20使用低价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防止凸部24、24的破损。另外,即使作为顶端罩部件20的内窥镜固定部22安装在顶端部11上的结构使用简易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防止内窥镜固定部22从顶端部11偏离(错位)或者脱落。另一方面,根据文献《細径大腸内视镜·CF-SV的安全性的検討》(《细径大肠内窥镜·CF-SV的安全性的探讨》)(宇野良次著,医疗机械学第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端罩部件,其可装拆自如或者一体地被设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上,并具有向所述内窥镜的观察视野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由可以弹性变形的软性部件形成,并且,至少设置有2个凹部从而使该突出部的凸部的周方向连续范围在 大致180°以下,并且,形成为可以通过来自该突出部的顶端一侧的按压而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引康太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