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9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窥镜,具备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软性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软性部上设有:细径部,外径大致相同;粗径部,配设在比该细径部更靠手一侧,并且具有比该细径部的外径粗的外径;锥形部,与上述细径部和上述粗径部连接设置;将上述锥形部的 至少一部分配设在比从内窥镜前端起70cm处更靠前方的位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提高向大肠的插入性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一般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上设有具有挠性的软性部,在该软性部的前端经由弯曲部而连接着前端部。在该前端部的前端面上,按规定而配设有观察窗、照明窗、处置器具穿插通道开口部等。众所周知,软性部通过增大前端附近部分的挠性而变得容易柔软地弯曲,另一方面,基端附近的部分通过减小挠性而使插入性变好。因此,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1-190494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通过使软性部的外径形成得从前端侧向基端侧逐渐变大,使基端附近部分的挠性比前端附近部分小,从而在确保前端侧附近的挠性的同时,实现了插入性的提高。但是,在上述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仅记载了软性部的外径形成为遍及其整体、从前端侧向基端侧逐渐变大这一点,而对于例如插入对象为大肠的情况下,相对于大肠以怎样的长度关系使其变化在向大肠的插入时是有效的,并没有具体的记载,在改善向大肠的插入性上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软性部的外径变化以便能够提高向大肠的插入性,从而可以得到良好的插入性的内窥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插入部的内窥镜,该插入部具有软性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软性部设有细径部,外径大致相同;粗径部,配设在比该细径部更靠手一侧,并且具有比该细径部的外径粗的外径;以及锥形部,与上述细径部和上述粗径部连接设置;将上述锥形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从内窥镜前端起70cm处更靠前方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图7D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内窥镜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侧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软性部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的要部放大剖视图;图4A~图4C是表示包覆在软性部上的挠性管的成形过程的说明图;图5A~图5D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包覆在软性部上的挠性管的成形过程的说明图;图6是在挠性管的表面上印刷了标识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A~图7D是分状态表示内窥镜的插入部向大肠内的插入的说明图。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前端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图7D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内窥镜1具有插入部2,其前端内装有CCD等固体摄像元件;操作部3,被连接在该插入部2的基端侧,观察者把持它来进行各种操作;通用塞绳4,从该操作部3延伸出来。在通用塞绳(ユニバ一サルコ一ド)4的端部设有连接器部5。在连接器部5上设有光导连接器6及摄像机连接器7等。光导连接器6及摄像机连接器7等与光源装置及摄像机控制单元等外围设备相连接。插入部2从前端侧起,具有前端部8、弯曲自如的弯曲部9、以及具有挠性的软性部10,该软性部10的基端与操作部3相连接。另外,在前端部8的前端面上按预定而配设有未图示的观察窗、照明窗、处置器具穿插通道开口部、送气送水喷嘴等。另一方面,在操作部3上设有弯曲操作杆11,远程控制弯曲部9的弯曲动作;处置器具插入口12,用来插入钳子等处置器具;以及多个开关13等,用来进行图像的冻结(フリ一ズ)及解冻(レレリ一ズ)等。如图2所示,软性部10具有细径部10a,设在前端侧,外径遍及全长大致相同;粗径部10b,设在该细径部10a的靠近手的一侧、外径比细径部10a粗;锥形部10c,平滑地连接设置在细径部10a和粗径部10b之间。另外,在图2中,细径部10a和锥形部10c的边界用箭头A来表示,锥形部10c和粗径部10b的边界用箭头B来表示。从插入部2的前端即前端部8的前端面到箭头A所示的细径部10a的后端位置的长度,根据所使用的内窥镜1的用途而存在30cm、40cm、50cm等许多种,但通常不存在达到70cm的情况。因而,箭头A所示的细径部10a的后端配置在比从前端部8的前端面起70cm处更靠前方的位置。图3概略地表示软性部10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软性部10的外壳即挠性管20,从内侧起设有卷绕方向互为相反的螺旋管21a、21b,网状管22,和外皮树脂24。螺旋管21a、21b、网状管22遍及全长地具有大致一定的内外径,通过使外皮树脂24的壁厚变化,来形成细径部10a、粗径部10b及将它们连接设置的锥形部10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2层包括螺旋管21a、21b,但螺旋管也可以是1层或3层以上。作为挠性管20的成形方法,例如有如下的方法将按预定组装好的螺旋管21a、21b、网状管22作为芯模(core die),通过挤压成形而将外皮树脂24成形在网状管22上。此时,通过改变芯模的抽拔速度,来形成细径部10a、锥形部10c、以及粗径部10b。详细地讲,通过加快芯模的抽拔速度来形成细径部10a,通过减慢芯模的抽拔速度来形成粗径部10b,进而通过使从细径部10a至粗径部10b、或从粗径部10b至细径部10a之间的抽拔速度连续变化,来形成锥形部10c。但是,该成形方法由于使用相同内径的模具来进行,所以难以高精度地设定各部分10a~10c的外径。与此相对,如图4A~图4C所示,如果对以单一外径制作出的棒状的挠性管坯料20’实施使用多个锥状的研磨砂轮23的无心研磨,来形成细径部10a及锥形部10c,就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各部分10a~10c的外径。即、如图4A所示,首先,将外径具有与粗径部10b相同尺寸的挠性管坯料20’与配设在圆周上的多个锥状研磨砂轮23的轴芯相对接近,接着,如图4B所示,将挠性管坯料20’相对地推压在多个锥状研磨砂轮23上,将挠性管坯料20’的表面研磨成仿形于多个锥状研磨砂轮23的形状,如图4C所示,在挠性管坯料20’的前端按预定形成细径部10a和锥形部10c。通过该无心研磨,能够分别高精度地形成细径部10a、锥形部10c、粗径部10b。或者,通过图5A~图5D所示那样的挤压成形,能够分别高精度地形成细径部10a、锥形部10c、粗径部10b。即、在该成形方法中,如图5A所示,首先,通过挤压成形制造由螺旋管21a·21b、网状管22、第1外皮树脂24a构成的、全长的外径与细径部10a相同尺寸的挠性管坯料20”,接着,如图5B所示,将相当于细径部10a的部分上包覆热收缩管等管体25,在此状态下,如图5C所示,再次改变模具而进行挤压成形,接着管体25而在挠性管坯料20”的外周上形成与粗径部10b相同外径的第2外皮树脂24b。然后,如图5D所示,将管体25从挠性管坯料20”剥离除去,如虚线所示,通过研磨机等研磨第2外皮树脂24b的相当于锥形部10c的部分,形成图2或图3所示那样的具有细径部10a、锥形部10c、粗径部10b的挠性管20。接着,加热挠性管20,使第1外皮树脂24a、第2外皮树脂24b和网状管22分别热熔接,从而使各部件可靠地紧密连接。此时,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接下来的工序中,在挠性管20的表面上印刷标识26,在其上面涂覆薄膜的外覆层27。通过用外覆层27包覆标识26,能够使第1外皮树脂24a和第2外皮树脂24b的边界更加平滑。此外,在图6中,锥形部10c设定为位于遍及软性部10的大致全长等间隔地设置的标识2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标识26表示从内窥镜前端部8的前端面起的距离,“40”的意思是位于前端面起40cm的位置,“50”的意思是位于前端面起50cm的位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山宏树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