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扁线电机绕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62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08
一种车用扁线电机绕组冷却结构,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车用电机的绕组冷却方式,电机内部由于空气和绝缘材料的存在,使得绕组散热困难,温升较高,进而降低了绕组及绝缘材料的使用寿命,影响电机运行的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用扁线电机绕组冷却结构,定子侧设计有两层冷却流道,一层位于机壳,主要用来冷却定子铁心,机壳上设计有冷却液入口和出口;另一层主要用来冷却扁线绕组端部,在定子铁心顶部和底部开凿有轴向流道,轴向流道两端安装有导流环,且在机壳上开凿有入口和出口,同时导流环内侧的绕组端部均用导热绝缘材料填充。热绝缘材料填充。热绝缘材料填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扁线电机绕组冷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电机性能的追求,电机逐渐向高精度、高功率密度、小型化、轻量化和机电一体化等方向发展,由此使得电机内部发热量急剧增加、有效散热空间严重不足等问题。高效率的散热系统是抑制电机温升、提高电机运行稳定性和延长电机寿命的重要基础。在电机内部发热问题方面,绕组温度一直是电机温升的重点关注对象。当绕组温度过高时,轻则影响电机的性能,重则会损坏电机的绝缘、造成电机故障,所以对电机的绕组发热部位进行有效的冷却散热是确保电机稳定安全运行的关键。
[0003]现阶段传统的电机绕组冷却方式,比如风冷、油冷,是将不导磁、不导电的冷却油通过机壳油道喷淋或通过转轴旋转甩到定子绕组端部,或者在定子绕组一端加装扇叶,对扁线绕组进行冷却。由于绕组端部空间主要是空气,热阻较大,绕组端部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到电机外。随着电机高功率密度的发展,传统冷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电机的冷却要求,特别是对于电机端部绕组的冷却,传统冷却方式已经逐渐显现出其缺点和不足
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扁线电机绕组冷却结构,由导流环(1

1,1

2)、导热绝缘材料(2

1,2

2)、扁线绕组(3)、定子铁心(4)、机壳(5)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心(4)顶部和底部开凿有两个定子轴向流道(4

3,4

4),在两个定子轴向流道(4

3,4

4)中间部位开凿有冷却液入口(4

2)和冷却液出口(4

1)分别与机壳(5)顶部和底部中间的冷却液入口(7

2)和冷却液出口(7

1)相连通。机壳(5)顶部和底部分别开凿有冷却液流道(6)的冷却液入口(6

1,6

2)和冷却液出口(6

3,6

4),同时机壳(5)顶部和底部还分别开凿有贯穿机壳(5)的冷却液流道(7)的冷却液入口(7

1)和冷却液出口(7

2)。导流环(1

1,1

2)内部开凿有冷却液流道,导流环(1

1)顶部和底部设计有冷却液的导流口(1

3,1

4),导流环(1

2)顶部和底部设计有冷却液的导流口(1

5,1

6)。冷却液经过导流口(1

3,1

4,1

5,1

6)进入或流出导流环(1

1,1

2)内部的冷却液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扁线电机绕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定子侧冷却流道采用双层冷却方式。其中一层冷却液流道(6),主要用来冷却电机定子铁心(4)和位于定子铁心(4)上的槽内的扁线绕组(3)的直线段绕组。另一层冷却液流道(7),主要用于冷却位于定子铁心(4)两端扁线绕组(3)的端部,扁线绕组(3)的端部的填充了导热绝缘材料(2

1,2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扁线电机绕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定子铁心(4)顶部和底部开凿出定子轴向流道(4

3,4

4),同时在两个定子轴向流道(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颖赵祥民蔡蔚齐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