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地下室主体相连医用直线加速器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350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结构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地下室主体相连医用直线加速器施工方法,竖向施工顺序:将直线加速器区域土方开挖至第四道支撑梁底标高;施工地下室底板;由下到上依次拆除内支撑梁并施工对应高度的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直线加速器底板下部结构或施工直线加速器结构;施工直线加速器剩余地下室顶板;地下室主体结构与直线加速器水平施工顺序:施工地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地下室主体相连医用直线加速器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结构物
,具体涉及一种与地下室主体相连医用直线加速器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对于
技术介绍
的描述属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专利技术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0003]目前医用直线加速器均为单独的建筑物,没有与医院地下室主体相连接,且由于直线加速器防射线泄漏的原因,一般要求直线加速器主体结构要一次性浇筑完成,由于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直线加速器主体结构全部一次性浇筑,现阶段通常采用留设企口施工缝加上局部铅板加强的方式施工,另外一方面,现阶段的直线加速器均为独立的建筑物,与医院主体结构分开设计,分开施工,但是由于医院大多位于市中心,特别是大城市,为了缓解用地紧张的局面,逐步开始将地下室主体结构和直线加速器设计为一体,由于直线加速器的特殊要求,导致地下室主体施工与直线加速器施工顺序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增加直线加速器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地下室主体相连医用直线加速器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解决了直线加速器施工缝留设的新型形状与位置,并解决直线加速器与主体结构相连(与主体结构共用桩、柱、墙)时,直线加速器与主体结构施工时土方开挖顺序与方法,基坑支护混凝土内支撑拆除顺序,直线加速器与内支撑格构柱立柱冲突,直线加速器与主体结构施工时混凝土浇筑顺序等技术难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与地下室主体相连医用直线加速器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地下室主体结构与直线加速器竖向施工顺序:
[0008]将直线加速器区域土方开挖至第四道支撑梁底标高,然后在地下室底板外边缘保留预留土台;施工地下室底板;
[0009]由下到上依次拆除内支撑梁并施工对应高度的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直线加速器底板下部结构或施工直线加速器结构;
[0010]施工直线加速器剩余地下室顶板;
[0011]地下室主体结构与直线加速器水平施工顺序:
[0012]施工地下

2F水平第一施工段主体结构,然后施工地下

2F水平第二施工段主体结构,最后地下

2F水平第三施工段主体结构与直线加速器底板同时施工;
[0013]施工地下

1F水平第一施工段主体结构,然后施工地下

1F水平第二施工段主体结构,最后地下

1F水平第三施工段主体结构与直线加速器外墙同时施工。
[0014]进一步的,在地下室底板外边缘保留预留土台具体为:距离地下室底板外边缘1000mm处保留坡度为1:1的预留土台。
[0015]进一步的,由下到上依次拆除内支撑梁并施工对应高度的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直线加速器底板下部结构或施工直线加速器结构的具体步骤为:
[0016]施工地下室底板、拆除第四道支撑梁及施工地下

3F主体结构,将地下室外墙施工至直线加速器底板底标高;
[0017]地下

3F主体结构达到设计强度75%之后,施工地下室外墙防水并将水泥石粉回填至地下

3F楼板标高往下500mm处;
[0018]施工500mm厚换撑混凝土,换撑混凝土与第三道腰梁相连;
[0019]拆除第三道内支撑梁施工地下

2F主体结构、直线加速器底板和局部直线加速器外墙;
[0020]拆除第二道内支撑梁施工地下

1F主体结构、直线加速器外墙、局部直线加速器顶板和换撑短柱,直线加速器顶板水平施工缝顶标高与地下

1F楼板标高保持一致;
[0021]拆除第一道内支撑梁并施工直线加速器剩余地下室顶板。
[0022]进一步的,直线加速器外墙外墙设置V型施工缝,且V型施工缝顶标高与地下

2F楼板标高保持一致。
[0023]进一步的,第一施工段主体结构、地下

2F水平第二施工段主体结构与直线加速器底板之间的施工缝设置在临近直线加速器一侧主跨度的1/3处。
[0024]进一步的,地下

1F水平第一施工段主体结构、地下

1F水平第二施工段主体结构与直线加速器外墙之间的施工缝设置在临近直线加速器一侧主跨度的1/3处。
[0025]进一步的,格构柱位于直线加速器范围之内时,将格构柱清理干净直接浇筑在直线加速器混凝土内部。
[0026]进一步的,在格构柱内支设钢模板,钢模板与格构柱四个角的角铁焊接固定,直线加速器底板、墙、顶板钢筋通过穿和绕过格构柱的方式,当直线加速器底板、墙、顶板水平钢筋处无缀板时,被格构柱四个角的角铁阻挡的底板、墙、顶板水平钢筋通过弯折的方式穿过,弯折比例不大于1:6,当底板、墙、顶板水平钢筋处有缀板时,被缀板阻挡的底板、墙、顶板水平钢筋通过弯折15d并与缀板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为6d。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一种直线加速器施工缝留设的新型形状与位置,并解决直线加速器与主体结构相连(与主体结构共用桩、柱、墙)时,直线加速器与主体结构施工时土方开挖顺序与方法,基坑支护混凝土内支撑拆除顺序,直线加速器与内支撑格构柱立柱冲突,直线加速器与主体结构施工时混凝土浇筑顺序等技术难题
[0029]本专利技术方案中保留预留土台,节省土方开挖和回填量,而且施工难度小。
[0030]本专利技术在较低的成本下实现了避免射线泄漏的风险,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31]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直线加速器底板下预留土台示意图;
[0032]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下室

3F地下室外墙施工缝留置示意图;
[0033]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换撑混凝土示意图;
[0034]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直线加速器底板基础回填示意图;
[0035]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直线加速器底板与地下室

2F施工示意图;
[0036]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直线加速器外墙与地下室

1F施工示意图;
[0037]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直线加速器剩余顶板施工示意图;
[0038]图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直线加速底板与地下室

2F水平施工顺序示意图;
[0039]图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直线加速外墙与地下室

1F水平施工顺序示意图;
[0040]图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格构柱位于直线加速器内部时钢筋与模板安装示意图;
[0041]图11为图10中1

1剖面图(直线加速器底板、墙、顶板水平钢筋处有缀板时安装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地下室主体相连医用直线加速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地下室主体结构与直线加速器竖向施工顺序:将直线加速器区域土方开挖至第四道支撑梁(34)底标高,然后在地下室底板(5)外边缘保留预留土台(4);施工地下室底板(5);由下到上依次拆除内支撑梁并施工对应高度的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直线加速器底板(9)下部结构或施工直线加速器结构;施工直线加速器剩余地下室顶板(15);地下室主体结构与直线加速器水平施工顺序:施工地下

2F水平第一施工段主体结构(111),然后施工地下

2F水平第二施工段主体结构(112),最后地下

2F水平第三施工段主体结构(113)与直线加速器底板(9)同时施工;施工地下

1F水平第一施工段主体结构(131),然后施工地下

1F水平第二施工段主体结构(132),最后地下

1F水平第三施工段主体结构(133)与直线加速器外墙(12)同时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地下室主体相连医用直线加速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下室底板(5)外边缘保留预留土台(4)具体为:距离地下室底板(5)外边缘1000mm处保留坡度为1:1的预留土台(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地下室主体相连医用直线加速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到上依次拆除内支撑梁并施工对应高度的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直线加速器底板(9)下部结构或施工直线加速器结构的具体步骤为:施工地下室底板(5)、拆除第四道支撑梁(34)及施工地下

3F(6)主体结构,将地下室外墙施工至直线加速器底板(9)底标高;地下

3F(6)主体结构达到设计强度75%之后,施工地下室外墙防水并将水泥石粉(7)回填至地下

3F(6)楼板标高往下500mm处;施工500mm厚换撑混凝土(8),换撑混凝土(8)与第三道腰梁(2)相连;拆除第三道内支撑梁(33)施工地下

2F(11)主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元洲陶育连周华东尹叶培李凤库郭鹏张强朱小六赵琳琳张华勇柯卫刚吴彬高瑞琪张倩徐皓袁志浩顾鹤洋张哲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六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