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39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5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驾驶舱,所述车体的车头处的防撞梁上设有碰撞传感器,且所述碰撞传感器延伸至所述车体的外侧;所述车体的车头和车尾均设有第一激光雷达,位于所述车体车头处的所述第一激光雷达分布在其车头处的前后两端,能够匹配猪场内运输活猪、物资和污物的挂车,在种猪场进行场内活猪、物资和污物的中转运输,有效解决驾驶员招工困难、用工昂贵,工伤事故风险、生理极限、协同低效,生物安全难以防控等问题,通过设置的碰撞传感器、第一激光雷达、监视器、第二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检测周围环境,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养殖场的运行环境下,精准的完成倒行和转弯任务,精准调整位置。精准调整位置。精准调整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


[0001]本技术涉及牵引车
,具体领域为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牵引车常见于机场、物流园等,用于牵引转运乘客行李、货物等,在养殖行场里,动物、物料的转运等都无法避免工作人员的进入,这是不利于生物安全管控的,所以目前养殖行业也开始引入无人驾驶的牵引车
[0003]现有的无人驾驶牵引车不管用在机场还是物流园,或者其他地方,其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前行;且行李、货物等非活物,易控制,无人驾驶牵引车可以只在宽敞的场所行走、停留,由更小单元的转运工具将行李、货物等转运至牵引车处即可。但在养殖场里,为了兼顾生物安全,需要尽可能少的涉及转运以防止交叉污染,如此,就需要牵引车能直接到达活体所在的位置,这些位置通常并不宽敞。且为了方便活体动物的装卸,通常需要将装载活体的车厢的入口直接与活体生活区的出口对接,将活体从生活区赶出来后直接进入运载车厢,这就使牵引车需要完成大量的倒车任务,且还需要精准控制倒车位置,使装载活体的车厢的入口直接与活体生活区的出口对接,现有的无人牵引车明显不能满足养殖行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驾驶舱,所述车体的车头处的防撞梁上设有碰撞传感器,且所述碰撞传感器延伸至所述车体的外侧;
[0006]所述车体的车头和车尾均设有第一激光雷达,位于所述车体车头处的所述第一激光雷达分布在其车头处的前后两端,同时位于所述车体车头处的所述第一激光雷达的上侧设有监视器,并通过延伸座与所述车体相连接;
[0007]所述车体车尾处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激光雷达,并分别位于所述车体车尾处的前后两侧;
[0008]所述车体的内部设有车载控制器。
[0009]优选的,所述车体的车尾处设有脱挂钩装置。
[0010]优选的,所述车体上设有12个超声波雷达,同时12个所述超声波雷达均匀分布在所述车体的车头、车尾和侧身处。
[0011]优选的,所述驾驶舱的上端设有4个GPS天线,并分布在所述驾驶舱上端面的四角。
[0012]优选的,所述驾驶舱的操作台上设有超声波控制器。
[0013]优选的,所述驾驶舱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侧视相机,且前后两侧所述侧视相机的高度相等。
[0014]优选的,所述侧视相机为单目相机、双目相机或多目相机。
[0015]优选的,所述驾驶舱的前挡风玻璃上设有前视相机。
[0016]优选的,所述前视相机为单目相机、双目相机或多目相机。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激光雷达和所述第二激光雷达均为1通道激光雷达或多通道激光雷达。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匹配猪场内运输活猪、物资和污物的挂车,在种猪场进行场内活猪、物资和污物的中转运输,有效解决驾驶员招工困难、用工昂贵,工伤事故风险、生理极限、协同低效,生物安全难以防控等问题,通过设置的碰撞传感器、第一激光雷达、监视器、第二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检测周围环境,使本技术能在养殖场的运行环境下,精准的完成倒行和转弯任务,精准调整位置。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驾驶舱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脱挂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车体;2、驾驶舱;3、碰撞传感器;4、第一激光雷达;5、监视器;6、第二激光雷达;7、前视相机;8、延伸座;9、超声波雷达;10、车载控制器;11、脱挂钩装置;12、GPS天线;13、侧视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驾驶舱2,车体1的车头处的防撞梁上设有碰撞传感器3,且碰撞传感器3延伸至车体1的外侧;车体1的车头和车尾均设有第一激光雷达4,激光雷达主要是配合算法,控制完成各种行走任务,包括倒退、调整路线轨迹等,位于车体1车头处的第一激光雷达4分布在其车头处的前后两端,同时位于车体1车头处的第一激光雷达4的上侧设有监视器5,并通过延伸座8与车体1相连接,监视器5可用于存储数据,也可以用于人机交互,如启动、关机等的人机互动,也可以外接APP等进行人机交互;车体1车尾处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激光雷达6,并分别位于车体1车尾处的前后两侧;车体1的内部设有车载控制器10,车载控制器10又称为车身电脑,在汽车工程中是指用于控制车身电器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车载控制器10的重要任务是简化操作,减少乘员的手动操作,以免分散乘员的注意力,本案的重点在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车身结构,使本技术能在养殖场的运行环境下,精准的完成倒行、转弯等任务,精准调整位置,本方案的无人牵引车也可以人工操作,作为备用可以采用人工驾驶。
[0026]具体而言,车体1的车尾处设有脱挂钩装置11,脱挂钩装置11可以通过插入其的牵引销连接牵引环使车体1牵连住装载货物的箱体结构。
[0027]具体而言,车体1上设有12个超声波雷达9,同时12个超声波雷达9均匀分布在车体1的车头、车尾和侧身处,超声波雷达9是利用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来作为探测源进行探测的设备,用于探测移动物体,超声波雷达9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发射,通过被测物体的反射、回波接收后的时差来测量被测距离的,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仪器,超声波雷达9主要是为了避障,保证车辆安全。
[0028]具体而言,驾驶舱2的上端设有4个GPS天线12,并分布在驾驶舱2上端面的四角,GPS天线12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进行定位或者导航的终端。
[0029]具体而言,驾驶舱2的操作台上设有超声波控制器14,超声波控制器14用于控制避障超声波雷达9。
[0030]具体而言,驾驶舱2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侧视相机13,且前后两侧侧视相机13的高度相等,侧视相机13为广角相机,用于行车过程中监测后视镜盲区内的动态目标。
[0031]具体而言,侧视相机13为单目相机、双目相机或多目相机,单目相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标定和识别的优点;双目相机具有着基线距离越大,能够测量的距离就越远,并且可以运用到室内和室外的优点;多目摄像头可以通过不同的摄像头来覆盖不同范围的场景,既解决了摄像头无法来回切换焦距的问题,也可以一次性解决不同距离下识别清晰度的问题。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设有驾驶舱(2),所述车体(1)的车头处的防撞梁上设有碰撞传感器(3),且所述碰撞传感器(3)延伸至所述车体(1)的外侧;所述车体(1)的车头和车尾均设有第一激光雷达(4),位于所述车体(1)车头处的所述第一激光雷达(4)分布在其车头处的前后两端,同时位于所述车体(1)车头处的所述第一激光雷达(4)的上侧设有监视器(5),并通过延伸座(8)与所述车体(1)相连接;所述车体(1)车尾处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激光雷达(6),并分别位于所述车体(1)车尾处的前后两侧;所述车体(1)的内部设有车载控制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车尾处设有脱挂钩装置(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设有12个超声波雷达(9),同时12个所述超声波雷达(9)均匀分布在所述车体(1)的车头、车尾和侧身处。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罡白霖陈茂金
申请(专利权)人: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