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ab13基因和EGFR蛋白表达的抑制剂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28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5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Rab13基因和EGFR蛋白表达的抑制剂及其用途。甲基巴多索隆能够抑制EGFR蛋白和Rab13基因的表达。CD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ab13基因和EGFR蛋白表达的抑制剂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ab13基因和EGFR蛋白表达的抑制剂,以及所述抑制剂在制备与EGFR蛋白的高表达相关的疾病、EGFR靶向药物耐药、Rab13基因高表达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GTPases的Rab家族是细胞膜转运的主要调控因子。人类中大约有70个Rab成员,Rab参与了从囊泡形成和运输到囊泡对接/栓系和融合的所有膜运输步骤。囊泡运输控制大量蛋白质的定位和水平,从而调节细胞功能,包括增殖、代谢、细胞粘附和细胞迁移。近年来,Rab13越来越受到关注。现有研究证明:Rab13水平在胶质母细胞瘤和癌中均发生改变,Rab13 mRNA在乳腺癌细胞的膜突起中被发现。前期研究表明:Rab13在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并且发现Rab13的表达是随着生精上皮周期的变化而变化;Rab13在调节血睾屏障通透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Rab13蛋白调控血管内皮细胞自噬;Rab13在极化上皮细胞中通过回收核内体从TGN到细胞表面的胞外膜运输中发挥作用;Rab13基因敲除可减少体外癌细胞迁移和侵袭;Rab13基因敲低可减少体内癌细胞的扩散;Rab13作用于激酶Mst1的下游,将整合素LFA

1传递到细胞表面进行淋巴细胞运输。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Rab13基因表达高度上调,并与小泡相关。
[0003]根据乳腺癌细胞表面激素受体(ERα)、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可将乳腺癌分为:管腔上皮A型(Luminal A)、管腔上皮B型(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HER2)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型)
[1]。TNBC是预后最差的乳腺癌分型,占乳腺癌患者的15

20%
[2]。TNBC易复发转移,累及肺、肝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整体预后差需要进行全身治疗
[3]。由于缺乏ER、PR和HER2的表达,针对其它乳腺癌分型的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对TNBC无明显效果
[4]。TNBC患者目前仍以放化疗为主,但存在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不佳以及药物昂贵等问题
[3]。TNBC中也存在特异性高表达或过度激活的信号通路
[5]。虽然,TNBC对PARP抑制、MEK抑制剂、PI3K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和SRC抑制剂等药物敏感
[6

9],但仍缺乏有效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佐证其疗效。目前,依然未见有效的TNBC靶向治疗方案。
[0004]EGF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且与病人不良预后正相关
[10]。EGFR靶向治疗已成功应用于肺癌和结直肠癌等临床治疗中。EGFR拮抗剂主要分为两类:1)靶向EGFR胞外结构域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2)靶向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小分子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第一代非共价抑制剂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第二代共价抑制剂阿法替尼;第三代抑制剂奥西替尼以及第四代抑制剂EAI001和EAI045
[11]。然而,EGFR拮抗剂在TNBC治疗中收效甚微。转移性TNBC患者进行西妥昔单抗单药或与卡铂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单药的肿瘤应答率约6%;联合用药组应答率为18%
[12]。在TNBC中进行吉非替尼联合表柔比星以及环磷酰胺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显示,联合用药组pCR(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仅超出无吉非替尼组4.57%,并且药物副作用导致多数
患者不能完成治疗
[13]。
[0005]随着用药时间增长,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等对EGFR靶向药物敏感的肿瘤会产生耐药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EGFR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乳腺癌对EGFR靶向药物亦不敏感,这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而导致这种不敏感的主要机制可能有以下两点:1)TKI针对EGFR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设计并抑制其激活。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中EGFR胞内段激酶结构域激活性突变位点是大多数TKI设计的依据。然而,有数据显示EGFR激活性突变率非常低
[14

16],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见的EGFR突变亦很少出现在乳腺癌中
[17

19]。2)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性地与其胞外结构域结合,从而抑制受体的二聚化、磷酸化和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乳腺癌依然对这类靶向药物不敏感。这类药物的耐药性产生主要与EGFR的内化和降解受损有关
[20,21]。经过配体或者特异性抗体刺激后,EGFR能够被内吞进入内核体,经过分选进一步进入溶酶体被降解或者再循环至细胞膜,该过程受EGFR磷酸化、泛素化修饰等调控
[22]。其实,无论EGFR是否突变,其降解异常都可成为其耐药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靶向EGFR降解异常来降低EGFR的表达水平是提高EGFR靶向药物临床疗效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将EGFR靶向药物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潜在理论基础。
[0006]甲基巴多索隆是Reata制药和AbbVie联合开发的口服抗氧化炎症调节剂,是齐墩果酸衍生的半合成三萜类化合物。其化学名为2

氰基

3,12

二氧代齐墩果

1,9(11)

二烯

28

酸甲酯,又名RTA402、CDDO

methylester、CDDO

Me,分子式:C
32
H
43
NO4,分子量:505.69,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0007][0008]它可有效激活Keapl

Nrf2通路,并抑制NF—KB炎症途径,减少促炎信号。同时,它也是一种IKK抑制剂,具有强的促凋亡和抗炎活性。在癌细胞中可诱导凋亡和自噬,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体外研究表明:CDDO-Me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对具有强效的抑制活性,降低白血病HL-60,HL-60,凋亡Bax蛋白表达,抑制ERK1/2的活化,并且它抑制Bcl

2的磷酸化,这有助于诱导细胞凋亡。
[0009]CDDO

Me可有效地抑制(IL)

1Chemicalbookbeta,phorbolester,okadaicacid,hydrogenperoxide,lipopolysaccharide,和cigarettesmoke激活的组成型和可诱导的NF

κB的肿瘤坏死因子。体内研究:CDDO

Me(60mg/kg)体内用药,可减少肺肿瘤的数量,大小和降低严重程度。CDDO

Me还可显著降低LPS刺激下的体内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ab13基因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制剂为甲基巴多索隆,其能够抑制Rab13基因的表达,降低Rab13基因的表达产物水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制剂在制备治疗与Rab13基因高表达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制剂在制备增强与Rab13基因高表达相关的化疗药物敏感性药物中的用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制剂在制备增强EGFR靶向药物敏感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保卫王慧王海瑞邹丽杨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