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门用两翼门大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97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转门用两翼门大梁结构。包括大梁主体,所述大梁主体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层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加强筋,所述大梁主体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帽头中拉支撑板,所述大梁主体下部壁体的内侧设置有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滑槽、平开门导轨,所述导轨滑槽的内侧连接有平开门导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帽头边拉支撑板的设置,用于与拉伸支撑装置进行连接,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帽头边拉支撑板与大梁主体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帽头边拉支撑板与大梁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从而保障拉伸支撑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拉伸支撑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拉伸支撑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门用两翼门大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大梁结构
,具体为一种旋转门用两翼门大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两翼旋转门是集自动旋转门和自动平滑门二者优点于一身的完美结合,是旋转门、平移门和豪华展箱的完美结合。
[0003]两翼旋转门由一个中开的自动平移门和两个玻璃曲壁展箱组成,集合了自动旋转门与自动平开门的优点,中间的自动平开门可实现单、双向通行和常开等运作模式。特定环境时,可当平移门使用或将平移门完全打开。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季节、场合和需求,通过功能控制面板可以选择所需的功能,能有效地对室内外气温进行隔离从而保持合适的室内气温。同时,增强了抗风性,消除了风口效应,减少了能源消失,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灰尘,噪音和废气进入室内。
[0004]传统的旋转门用两翼门大梁结构,与拉伸支撑装置的连接处稳固性较低,长时间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门用两翼门大梁结构,解决大梁结构与拉伸支撑装置的连接处稳固性较低,长时间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旋转门用两翼门大梁结构,包括大梁主体,所述大梁主体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层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加强筋,所述连接层板的下底面与大梁主体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大梁主体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帽头拉边组件,所述帽头拉边组件包括帽头边拉支撑板、第二加强筋,所述帽头边拉支撑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大梁主体的顶部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中心固定板、中心固定槽、帽头中拉支撑板,所述中心固定板的下底面与大梁主体的顶部相连接,所述中心固定板的内侧开设有中心固定槽,所述大梁主体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帽头中拉支撑板,所述大梁主体下部壁体的内侧设置有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滑槽、平开门导轨,所述导轨滑槽的内侧连接有平开门导轨。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帽头边拉支撑板的设置,用于与拉伸支撑装置进行连接,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帽头边拉支撑板与大梁主体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帽头边拉支撑板与大梁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从而保障拉伸支撑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0008]为了提高连接层板与大梁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对称设置,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块连接层板,所述连接层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连接层板的长度与大梁主体的宽度相同,同一组的两块所述连接层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前视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
个直角边分别与连接层板、大梁主体相连接。
[0010]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连接层板的设置,用于对大梁主体进行定位及安装,通过第一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连接层板与大梁主体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连接层板与大梁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0011]为了增加第一支杆使用的稳定性: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均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每组连接组件包括三根第一支杆与两根第二支杆,同一组的两个所述连接层板远离第一加强筋的一端均与第一支杆相连接。
[0013]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支杆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增加连接层板与大梁主体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连接层板与大梁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通过第二支杆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支杆使用的稳定性。
[0014]为了保障拉伸支撑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帽头拉边组件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帽头拉边组件对称设置,每组所述帽头拉边组件包括两块帽头边拉支撑板与四块第二加强筋,同一组的两块所述帽头边拉支撑板对称设置,同一组的两块所述帽头边拉支撑板相靠近的一端均与大梁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帽头边拉支撑板、大梁主体相连接,所述大梁主体、帽头边拉支撑板、第二加强筋三者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
[001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帽头边拉支撑板的设置,用于与拉伸支撑装置进行连接,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帽头边拉支撑板与大梁主体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帽头边拉支撑板与大梁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从而保障拉伸支撑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0017]为了用于对大梁主体进行定位及安装: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块中心固定板与两块帽头中拉支撑板,两块所述帽头中拉支撑板对称安装设置,所述中心固定槽为圆柱形结构的通孔。
[001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中心固定板的设置,用于对大梁主体进行定位及安装,通过帽头中拉支撑板的设置,用于与拉伸支撑装置进行连接。
[0020]为了用于两翼平开门的运行轨道: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滑槽为长方形结构的凹型槽,所述导轨滑槽的深度为大梁主体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平开门导轨的高度为导轨滑槽深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平开门导轨的长度与导轨滑槽的长度相同。
[002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导轨滑槽的设置,用于平开门导轨的安装,通过平开门导轨的设置,用于两翼平开门的运行轨道。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大梁主体;2、连接组件;21、连接层板;22、第一支杆;23、第二支杆;24、第一加强筋;3、帽头拉边组件;31、帽头边拉支撑板;32、第二加强筋;4、固定组件;41、中心固定板;42、中心固定槽;43、帽头中拉支撑板;5、导轨组件;51、导轨滑槽;52、平开门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4所示,一种旋转门用两翼门大梁结构,包括大梁主体1,所述大梁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层板21、第一支杆22、第二支杆23、第一加强筋24,所述连接层板21的下底面与大梁主体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大梁主体1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帽头拉边组件3,所述帽头拉边组件3包括帽头边拉支撑板31、第二加强筋32,所述帽头边拉支撑板31的两端对称连接有第二加强筋32,所述大梁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中心固定板41、中心固定槽42、帽头中拉支撑板43,所述中心固定板41的下底面与大梁主体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中心固定板41的内侧开设有中心固定槽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门用两翼门大梁结构,包括大梁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层板(21)、第一支杆(22)、第二支杆(23)、第一加强筋(24),所述连接层板(21)的下底面与大梁主体(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大梁主体(1)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帽头拉边组件(3),所述帽头拉边组件(3)包括帽头边拉支撑板(31)、第二加强筋(32),所述帽头边拉支撑板(31)的两端对称连接有第二加强筋(32),所述大梁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中心固定板(41)、中心固定槽(42)、帽头中拉支撑板(43),所述中心固定板(41)的下底面与大梁主体(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中心固定板(41)的内侧开设有中心固定槽(42),所述大梁主体(1)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帽头中拉支撑板(43),所述大梁主体(1)下部壁体的内侧设置有导轨组件(5),所述导轨组件(5)包括导轨滑槽(51)、平开门导轨(52),所述导轨滑槽(51)的内侧连接有平开门导轨(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门用两翼门大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2)对称设置,每组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两块连接层板(21),所述连接层板(21)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连接层板(21)的长度与大梁主体(1)的宽度相同,同一组的两块所述连接层板(2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加强筋(24),所述第一加强筋(24)的前视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筋(24)的两个直角边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飞赵子洪王曦刘鹏伟于俊源李伟超于洋张承嘏郝然赵红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鑫利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