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作用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948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9
本揭示大体上是关于用于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作用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特别是关于I类HDAC抑制剂的化合物、其生产及应用。所述化合物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具有表观遗传免疫调节活性,且因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且因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且因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且因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作用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0001]本揭示大体上是关于I类HDAC抑制剂的化合物、其生产及应用。特定言之,所述化合物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具有表观遗传免疫调节活性,且因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技术介绍

[0002]免疫疗法已成为用于治疗若干晚期癌症的标准照护疗法。免疫疗法的突破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开发及临床应用,诸如抗PD

1/抗PD

L1/抗CTLA

4抗体。然而,ICI可引起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且更重要的是,仅一小部分患者获得治疗益处(反应率低)。动态及复杂肿瘤微环境(TME)为决定针对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因素。TME的组成包括癌细胞及许多与正常组织细胞交织的不同免疫细胞。许多生长因子、细胞介素及趋化介素是由TME中的不同细胞分泌。
[0003]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为适应性免疫的主要免疫细胞,专门用于直接杀伤癌细胞。CTL易受浸润至TME中的多种免疫抑制细胞影响,从而导致CTL不活化。众所周知的免疫抑制细胞包括Treg(调节性T细胞)、M

MDSC(单核骨髓源性抑制细胞)、PMN

MDSC(多形核骨髓源性抑制细胞)及TAM(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此等免疫抑制细胞有助于抑制由CTL介导的杀伤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此等免疫抑制细胞执行不同的机制,导致CTL的功能障碍。
[0004]尽管已证明ICI疗法有效增加免疫活化以根除癌症,但此等疗法仍面临原发性及获得性抗药性的未解决问题。驱动对此等免疫疗法的原发性及获得性抗性的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及表观遗传机制,其经由诸如免疫编辑的方法,往往引起MHC I下调或抗原表现损失,从而导致抗原呈现的总体损失。因此,需要开发在TME中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化合物,以藉由上调抗原加工及呈现机制刺激抗肿瘤免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简言之,本揭示的实施例提供I类HDAC抑制剂化合物,包括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药,其能够在TME中进行表观遗传免疫调节。亦提供使用此类化合物治疗各种疾病或病况(诸如癌症)的方法。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揭示提供一种式(I)化合物:
[0007][0008]其中W及Y各自独立地选自CH及N;
[0009]R1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
C3烷基及卤化C1‑
C3烷基,且可为单取代、二取代、三取代或四取代;
[0010]C1及C2为藉由单键或双键连接的C原子;
[0011]Ar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群:
[0012]及其中Ar经由实线连接至C2;
[0013]R2具有与关于R1所述相同的含义;且
[0014]R3为氢或C1‑
C3烷基;
[0015]或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药。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式(I)化合物为6

((E)
‑4‑
(6

甲基吡啶
‑3‑
基)丁
‑3‑
烯酰胺基)

N

(2

胺基
‑4‑
氟苯基)吡啶
‑3‑
甲酰胺,以GNTbm

01命名。在一个实施例中,式(I)化合物为5

((E)
‑4‑
(6

甲基吡啶
‑3‑
基)丁
‑3‑
烯酰胺基)

N

(2

胺基
‑4‑
氟苯基)吡啶
‑2‑
甲酰胺,以GNTbm

02命名。在一个实施例中,式(I)化合物为4

((E)
‑4‑
(6

甲基吡啶
‑3‑
基)丁
‑3‑
烯酰胺基)

N

(2

胺基
‑4‑
氟苯基)苯甲酰胺,以GNTbm

03命名。在一个实施例中,式(I)化合物为5

((E)
‑4‑
(吡啶
‑3‑
基)丁
‑3‑
烯酰胺基)

N

(2

胺基
‑4‑
氟苯基)吡啶
‑2‑
甲酰胺,以GNTbm

04命名。在一个实施例中,式(I)化合物为5

((E)
‑4‑
(吡啶
‑3‑
基)丁
‑3‑
烯酰胺基)

N

(2

胺基苯基)吡啶
‑2‑
甲酰胺,以GNTbm

05命名。在一个实施例中,式(I)化合物为5

((E)
‑4‑
(6

甲基吡啶
‑3‑
基)丁
‑3‑
烯酰胺基)

N

(2

胺基苯基)吡啶
‑2‑
甲酰胺,以GNTbm

06命名。在一个实施例中,式(I)化合物为5

(4

(6

甲基吡啶
‑3‑
基)丁酰胺基)

N

(2

胺基
‑4‑
氟苯基)吡啶
‑2‑
甲酰胺,以GNTbm

08命名。在一个实施例中,式(I)化合物为5

((E)
‑4‑
(吡啶
‑3‑
基)丁
‑3‑
烯酰胺基)

N

(2

胺基
‑4‑
(三氟甲基)苯基)吡啶
‑2‑
甲酰胺,以GNTbm

11命名。在一个实施例中,式(I)化合物为5

((E)
‑4‑
(6

甲基吡啶
‑3‑
基)丁
‑3‑
烯酰胺基)

N

(2

胺基
‑4‑
(三氟甲基)苯基)吡啶
‑2‑
甲酰胺,以GNTbm

12命名。在一个实施例中,式(I)化合物为5

(4

(6

甲基吡啶
‑3‑
基)丁酰胺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式(I)化合物,其中W及Y各自独立地选自CH及N;R1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
C3烷基及卤化C1‑
C3烷基,且可为单取代、二取代、三取代或四取代;C1及C2为藉由单键或双键连接的C原子;Ar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群:Ar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群:及其中Ar经由实线连接至C2;R2具有与关于R1所述相同的含义;且R3为氢或C1‑
C3烷基;或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Ia):其中W、Y、R1、C1、C2及Ar具有与式(I)中所述相同的含义;或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药,其中Ar是选自六员环,且R2及Ar连接至C2的原子处于对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药,其中W及Y是选自以下组合:(1)W为N且Y为CH,(2)W为CH且Y为N,及(3)W及Y为CH。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药,其中W为N且Y为CH。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药,其中R1为F或氟化C1‑
C3烷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药,其中C1及C2为藉由双键连接的C原子。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药,其中C1及C2为藉由单键连接的C原子。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雄杨牧轩吴奕宏朱思澔周承翰赵月秀陈嘉南
申请(专利权)人:华上生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