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及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93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模块及其风扇,散热模块包括一散热器以及一无框的风扇,风扇设置在散热器中。风扇包括一马达底座、一叶轮、一马达以及至少一卡扣件。叶轮与马达皆设置在马达底座上,马达用以驱动叶轮旋转,而卡扣件则其自马达底座径向延伸而出。其中,风扇利用卡扣件直接与散热器组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及其风扇,尤其是涉及一种不需额外零件与手 工具就能组接且能快速装卸,并能达到良好散热效果。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提升,电子元件例如个人电脑或伺服器的中央处理器(CPU) 或图形处理器(GPU),由于工作频率相当的高,故耗电量大,进而产生大量 的热能。然而,此类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若不加以适当地散逸,轻则造成 效能变差,重则会导致电子元件的烧毁。为克服此一问题,常见手段为在高发热的电子元件上加装散热鳍片及散 热风扇。现有风扇固定在散热器上大多需要使用额外的机构件做为固定方 式,例如塑胶框架(cover)或螺丝(screw)。请参阅图1A与图1B,其为习用两 种风扇与散热器结合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风扇12a先以螺丝与框架16 固定之后,再利用框架16与散热器14a进行固定。然而这种需要使用额外 的机构件做为固定方式,相对的使得制造成本提高,并增加组装工时与人工 成本,相对的在价格上就比较没有竟争力。或者,如图1B所示,风扇12b利用螺丝18直接锁固在散热器14b上。 然而,此一结合的方式需利用螺丝18再搭配螺丝起子等手工具进行装卸, 需耗费较长的组装工时,也同时增加了相关的成本。且万一当风扇12b故障 时,也需要松脱螺丝18才能更换风扇12b,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再者,在装 卸的过程中,散热器14b上的安装孔可能因为滑牙而造成锁固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模块及其风扇,其 不需额外零件与手工具就能组接且能快速装卸,并能达到良好散热效果。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风扇,其包括一马达底座、 一叶轮、 一马达以及至少一-^扣件。叶轮与马达皆设置在马达底座上,马达用以驱动叶轮旋转,而卡扣件则其自马达底座径向延伸而出。其中,风扇利用卡扣件 直接与一散热器组接。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一散热器以及一 风扇,其设置在散热器中。风扇包括一马达底座、 一叶轮、 一马达以及至少 一卡扣件。叶轮与马达皆设置在马达底座上,马达用以驱动叶轮旋转,而卡扣件则其自马达底座径向延伸而出。其中,风扇利用卡扣件直接与散热器组接。如上述的散热模块及其风扇,散热器包括多个第一鳍片、多个第二鳍片 与一导热柱,导热柱与一热源接触,用以驱散该热源所产生的热。该些第一 鳍片与第二鳍片皆环设于导热柱的周缘,且该些第二鳍片位于该些第一鳍片下方。当风扇与散热器组接后,风扇设置在该些第一鳍片所形成的一容置空 间内,且马达底座则位于导热柱的正上方。卡扣件自马达底座径向延伸而出为二支肋后再轴向延伸有 一 凸柱,且两 支肋之间有一开口,可供叶轮产生的一气流通过。卡扣件更具有一凸缘,其 位于凸柱远离叶轮的一侧上,且凸缘嵌入散热器中。每该第一鳍片皆具有一缺口 ,风扇卡扣件的凸缘同时嵌入至少两相邻的 第一鳍片的缺口中。每该第一鳍片的缺口的位置对应于凸缘。每相邻两第一 鳍片彼此扣接而环设于导热柱的周缘,每相邻两第二鳍片彼此扣接而环设于导热柱的周缘,每一第一鳍片约呈一正L型而每一第二鳍片约呈一倒L型。导热柱为一实心柱体或是一热柱。实心柱体的材质为一金属或一金属合 金,而热柱具有毛细结构、工作流体与一注水管,工作流体通过注水管注入热柱内部。再者,其中卡扣件的凸柱、支肋与凸缘为一体成型,而马达底座与卡扣 件也为一体成型、卡扣件为一可挠曲构件或是由一高分子材质所制成,例如 是一聚酯类塑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风扇可具有多个卡扣件,且该些卡扣件以该马达底座为 中心而呈辐射状分布。另外,上述的风扇为一无框风扇,且可为一轴流式或 一离心式风扇。风扇更可包括一转速切换装置,其设置在该卡扣件上且与该 马达电连接,可切换该叶轮以至少两种不同转速进行旋转。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与图1B为现有两种风扇与散热器结合的示意图2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风扇与散热器的分解示意图2C为图2A的风扇与散热器结合时的局部剖面图3为图2B中风扇的马达底座与卡扣件的示意图4A为图2B的散热器的侧^L图4B为图2B的散热器的另一视角示意图5为图2B的风扇侧面连接有一转速切换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a、 12b:风扇14a、14b:散热器16框架18螺丝2:散热模块20风扇21马达底座22叶轮23卡扣件24支肋25凸柱26开口27凸缘30散热器31第一鳍片311:容置空间312:缺口32第二鳍片33导热柱331:注水管51:转速切换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A,其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模块2包括一风扇20与一散热器30,风扇20设置在散热器 30中,且风扇20较佳地为一无框风扇,且可为一轴流式或一离心式风扇, 以本图而言,以轴流式风扇为例。请同时参阅图2B与图3,图2B为图2A的风扇与散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而图3为图2B中风扇的马达底座与卡扣件的示意图。风扇包括一马达底座 21、 一叶轮22、 一马达(图未示)以及至少一-^扣件23。叶轮22与马达皆设置在马达底座21上,马达用以驱动叶轮22旋转,而卡扣件23则自马达底 座21径向延伸而出。在本实施例中,风扇20具有三个卡扣件23,且此些卡 扣件23以马达底座21为中心而呈辐射状分布,然本专利技术的卡扣件的数目多 寡,可依据实际产品的属性而定,在此卡扣件的数目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每一-^扣件23自马达底座21水平径向延伸而出为二支肋24后再轴向 向上延伸有一凸柱25,且两支肋24之间具有一开口 26,可供叶轮22产生 的一气流通过。当风扇20与散热器30组接后,由于风扇20本身不具有框 体,且每两支肋24之间又有开口 26的设计,故气流可达到大范围面积的流 动,使得风扇20下方的散热器30均能受到叶轮22转动产生的气流的吹拂, 故可达到良好的热对流,进而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接着,请同时参阅图2B、图4A与图4B,图4A为图2B的散热器的侧 视图,而图4B则为散热器的另一视角示意图。散热器30包括多个第一鳍片 31、多个第二鳍片32与一导热柱33,导热柱33可与一位于散热器30下方 的热源直接接触(如图4A所示),用以驱散该热源所产生的热,该热源例如 是一中央处理器、晶体管、伺服器、高阶绘图卡、硬盘、电源供应器、行车 控制系统、多媒体电子机构、无线通信基地台或高阶游戏机等。该些第一鳍片31与第二鳍片32皆环设于导热柱33的周缘,且该些第 二鳍片32位于该些第一鳍片31下方。亦即,该些第一鳍片31环设于导热 柱33周缘的上半部分,而该些第二鳍片32则环设于导热柱33周缘的下半 部分。当风扇20与散热器30组接后,风扇20设置在该些第一鳍片31所形 成的一容置空间311内,且马达底座21则位于导热柱33的正上方,如图2B 所示。风扇20利用卡扣件23直接与散热器30组接。请再参照图2B与图3, 每一^"^扣件23更具有一凸缘27,其位于凸柱25远离叶轮22的一侧上(如图 3所示),且当风扇20与散热器30组接时,每一^M口件23的凸缘27嵌入散 热器30中(如图2B所示)。其中,卡扣件23的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包括: 马达底座; 叶轮,设置在该马达底座上;以及 至少一卡扣件,其自该马达底座径向延伸而出; 其中,该风扇利用该卡扣件直接与散热器组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明黄裕鸿柯皓文夏志豪詹淑惠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