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结构,应用于可装载外围装置的电子装置上,且电子装置设有一贯穿的操作孔。固定结构包括有一抵扣件、一退出件、及一卡制件。抵扣件与退出件设置于操作孔的二相对侧缘,且退出件具有一斜面。卡制件一端与外围装置连结,另一端为抵接端,于卡制件上设有一挡块,并与抵扣件相勾扣。卡制件受伸入操作孔的外力而变形,以令挡块脱离抵扣件,且抵接端由斜面的导引而带动挡块位移,以使外围装置自电子装置内退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可装载外围装置的电子装 置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所见的计算机中多会配置有至少一部数据读取装置,例如软盘机、光驱(optical disk drive, ODD)或是烧录器,以播放多媒体影像文件,或是读写大 量的数据文件。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为了保持笔记型计算机重量轻巧、方便携带的优势, 而将原本内建于计算机装置的光驱(ODD),改以外部连接方式装设于笔记型计 算机的多功能扩充槽(MultiBay)内,且光驱可直接自笔记型计算机上热插拔, 方便使用者快速抽换不同的外接式读取装置。一般现有外接式光驱的固定方式,其朝向笔记型计算机的一侧锁合有一固 定板,且于固定板上设有一退出片及一具有螺孔的锁固片。笔记型计算机的外 壳对应于退出片及锁固片位置开设有二贯穿孔,并于壳体内设置一对应于螺孔 的结合柱。使用者可将一螺栓穿过贯穿孔及螺孔,并且锁合于锁固片另一侧的 结合柱,以使光驱固设于笔记型计算机内,避免光驱遭有心人士的窃取。当使用者欲将光驱自笔记型计算机内取出时,必须先将螺栓卸除,再利用 如螺丝起子等手工具伸入对应于退出片的贯穿孔内,并对退出片施以一朝向光 驱退出方向的力量,方可推抵光驱突出于扩充槽外,以利使用者进行替换。然而,以外力强行推抵光驱自笔记型计算机内退出的方式,其用以推抵退 出片的手工具必须倾斜一角度施力,于操作者施力的过程中,手工具极容易自 退出片上滑脱,因此要准确地对准退出片并加以倾斜施力并不容易,于实际操 作上并不方便。且由于手工具必须倾斜操作,因此免不了会与壳体相互接触抵 靠,长时间下来将造成壳体结构的破坏。若是操作者于使用手工具的力量过大 或是操作角度不当,将对笔记型计算机的壳体产生立即性的损坏。再者,笔记型计算机壳体的底部必须开设对应于退出片及锁固片的贯穿 孑L,而退出片必须预留一空间以供手工具伸入,如此将使得外界的灰尘或是水 分可轻易地由贯穿孔侵入至计算机装置内,造成计算机内部的电子零组件产生 短路,甚至是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结构,以改进现有光驱的退出操作 不易,且容易造成计算机装置的壳体的受损,以及壳体所开设的贯穿孔容易遭 外物入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上,此一电子装置具有一可装载外围 装置的容置槽,以将外围装置固定于容置槽或是自容置槽退出,且于电子装置 对应容置槽的位置设有一贯穿的操作孔。固定结构包括有一抵扣件、 一退出件、及一卡制件。抵扣件设置于容置槽 对应操作孔的第一侧,退出件设置于容置槽对应操作孔的第二侧,且退出件具 有一斜面。卡制件的一端与外围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为抵接端,且于卡制件上 设有一挡块,于外围装置装设置容置槽内,挡块与抵扣件相勾扣。且卡制件可 受一伸入于操作孔的外力而受力变形,以令挡块脱离于抵扣件,且卡制件的抵 接端由斜面的导引而带动挡块位移,以使外围装置自容置槽内退出。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操作者仅需对卡制件施加一垂直方向的力量,并配合 退出件的斜面的导引,以使卡制件的挡块自抵扣件上脱离,即可令外围装置自 容置槽内退出,大幅简化外围装置退出于电子装置的动作,同时避免电子装置 的壳体受损及容易遭外物入侵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 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围装置装设于电子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围装置固定至电子装置的剖面侧视图;以及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围装置自电子装置退出的剖面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4110 抵扣件120 退出件121 斜面130卡制件131抵接端1311抵接面132 挡块1321斜推部140 固定板 200电子装置 210容置槽 220操作孔 300外围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固定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而所述的电子装置包 括但不局限于台式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服务器等可装载至少一外围装置的 计算机装置,且外围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光驱、硬盘机、或是软盘机等外接装 置。以下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中,将以笔记型计算机做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 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固定结构应用于 一电子装置200,此一电子装置200具有一可装载外围装置300的容置槽210, 例如为多功能扩充槽(MultiBay)。外围装置300可固定于容置槽内210,或是 自容置槽210退出,且电子装置200对应于容置槽210的位置设有一贯穿的操 作孔220。请继续参阅图l,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结构包括有一抵扣件110、 一退出件120、 及一卡制件130。抵扣件110与退出件120相对设置,抵扣件110设置于容置 槽210对应于操作孔220靠近外围装置300装入方向的一侧(在此定义为第一 侧),而退出件120设置于容置槽210对应于操作孔220远离容置槽210的一 侧(定义为第二侧),且退出件120朝向外围装置300的一侧设有一斜面121。卡制件130的一端与外围装置300相连接,另一端为抵接端131,且于卡制件 130相对于操作孔220的一侧设有一挡块132。其中,挡块132相对于退出件120的一侧上设有一斜推部1321,且卡制 件130的抵接端131具有一与斜面121的斜率相匹配的抵接面1311。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由一固定板140将卡制件130锁固于外围装置 300 —侧,然而熟悉该项技术者,可选择插销、铆钉、焊接、黏着等任何固定 方式,以令卡制件130—端与外围装置300相连结,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如图2及图3所示,当外围装置300装设至电子装置200的容置槽210 内,卡制件130的挡块132由斜推部1321与抵扣件110接触而受压变形,挡 块132得以通过抵扣件110并以另一侧勾扣于抵扣件110,以使外围装置300 固定于容置槽210内,此时挡块132的位置位于操作孔220的下方,且卡制件 130完全遮挡住操作孔220,避免外界物质自操作孔220入侵至电子装置200 内部。如图4所示,当外围装置300欲从容置槽210内退出时,可使用手工具或 是设计一按键伸入操作孔220内,以对挡块132施加一垂直方向的外力,然而 熟悉此项技术者,可采用任何施力设计以伸入操作孔220内对卡制件130施力, 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卡制件130受外力而产生垂直方向的变形,以令挡块132脱离于抵扣件 110,且卡制件130的抵接端131以抵接面1311接触于退出件120的斜面121, 卡制件130由斜面121的导引而带动挡块132 —并朝向相反于外围装置300 的装设方向进行位移,以使外围装置300自容置槽210内退出。本专利技术固定结构的卡制件由退出件的斜面的导引,使得操作者仅须施加一 垂直于卡制件方向的外力,即可令外围装置自容置槽内退出,大幅简化了外围 装置退出于电子装置的操作动作,避免电子装置的壳体因光驱于现有退出过程 中,因手工具的施力及倾斜角度不当而造成受损。并且,外围装置于固设于电子装置内部时,其卡制件完全遮蔽住操作孔, 以避免外物入侵至电子装置内部。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 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一可装载一外围装置的容置槽,以将该外围装置固定于该容置槽或自该容置槽退出,于该电子装置对应该容置槽的位置设有一贯穿的操作孔,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包括有: 一抵扣件,设置于该容置槽对应该操 作孔的第一侧; 一退出件,设置于该容置槽对应该操作孔的第二侧,且该退出件具有一斜面;以及 一卡制件,其一端与该外围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为抵接端,且该卡制件设有一挡块,于该外围装置装设至该容置槽,该挡块与该抵扣件相勾扣,一外力可伸入 该操作孔而使该卡制件受力变形,以令该挡块脱离该抵扣件,且该抵接端由该斜面的导引而带动挡块位移,以使该外围装置自该容置槽退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昆辉,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