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旋转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288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自动旋转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具有第一上壳体及与第一上壳体对应设置的座部,半自动旋转模块则包含旋转轴与旋转界面,其中旋转轴设置于座部,旋转界面具有下表面及轴孔与旋转轴可转动地套接,第一上壳体通过旋转界面可相对座部在旋转轴径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自动旋转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电子装置;具 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键盘模块,与半自动旋转模块 结合设置形成具有半自动旋转键盘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外型的形式有许多种变化,但就才喿作便利性而言, 仍以直立式手才几为主。由于市面上的直立式手才几近年来多采用双面 设计正面为屏幕和键盘,内置相机模块则设置于手机背面。通常 为避免手机背面的相机镜头,容易因一般放置和使用习惯而刮伤镜 头、或有灰尘跑入镜头,所以需增加保护盖设计;然而这样做相对也会增加手机整体厚度或设计上的复杂度。图la及图lb所示为公知的电子装置及其4免头模块。如图la 和图lb所示,电子装置10具有下壳体20及上壳体30,其中上壳 体3(H殳有显示屏幕31,下壳体20则在前侧i殳有4建盘21。如图la 及图lb的实施例所示,镜头模块包含第一镜头70及第二镜头80, 其中第二镜头80设置于上壳体30靠近显示屏幕31处,第一镜头 70则设置于电子装置10的背侧。如图la及图lb所示,由于第一 镜头70及第二镜头80的设置都暴露于电子装置10的外表面,因 此易4吏4竟头刮伤、或有灰尘跑入镜头。而且由于下壳体20的4建盘 21的操作区域较窄,因此在手机上网需大量输入文字查询与短信的 趋势下,仍有文字输入速度緩慢和按键不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旋转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电子装置,具有双段运动模块;通过半自动旋转模块与电子装 置的键盘模块结合设置形成半自动旋转键盘,可在电子装置本体的 径向上进行旋转及滑移等双段运动。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旋转模块及使用该模 块的电子装置,可收纳i殳置于前述半自动旋转键盘背侧的主相才几镜 头,避免刮伤及灰尘跑入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旋转才莫块及4吏用该模 块的电子装置,可保护i殳置于电子装置本体与前述半自动旋转4建盘 间的副相机镜头,避免刮伤及灰尘跑入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另 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旋转模块及使用该模块 的电子装置,通过前述半自动旋转键盘于电子装置本体平面上的旋 转开关,除可增加电子装置的手持面积之外,也可4是高文字输入时 的稳定度与速度;当进行拍照时,再平推前述半自动旋转4建盘向外, 即可伸出隐藏于背侧的相机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半自动旋转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 具有上壳体及与上壳体对应设置的座部,半自动旋转才莫块则包含旋 转轴与旋转界面。旋转轴设置于座部,且旋转界面具有下表面及轴孔,与旋转轴可转动地套接,其中,上壳体通过旋转界面可相对座 部在旋转轴径向上的第 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含本体,具有座部设置有旋 转轴,其中所述本体进一步包含第一上壳体,i殳置于所述本体的 外表面;第二上壳体,与所述第一上壳体相邻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6表面;以及下壳体,连结于所述第二上壳体下方,并从所述第二上 壳体的侧边延伸形成所述座部与所述第 一上壳体对应设置;以及旋 转界面,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壳体下方,所述旋转界面具有盘体及轴及第二方向间转动,且固定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壳体的第一镜头,其 中当所述第一上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镜头隐藏于所述 第一上壳体与所述座部之间。对于所述的电子装置,当所述第一上壳体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时,所述第一4竟头显J见。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含设置于所述座部上表面的第二镜头,其 中当所述第一上壳体相对所述座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 4竟头隐藏i殳置于所述第一上壳体与所述座部之间。所述的电子装 置,其中当所述第一上壳体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镜头 显现。其中,所述第一上壳体包含输入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上壳体包含显示装置。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所述座部设有容置槽,所述本体还包含下底 盘,所述旋转轴^殳置于所述下底盘上,其中所述下底盘容纳设置于 所述容置槽,所述^走转界面与所述下底盘可转动地相连。其中,所述旋转界面还包含第一导轨及第一定位柱,其中该第 一导l^沿该轴孔围绕成形于该盘体,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该7第一定位柱设置于该下底盘,与该第一导轨可滑动地相连,该第一 定位柱可相对于该第 一导轨于该第 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间滑移。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包含弧形滑轨,该旋转界面沿该弧形滑轨 于该第 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间转动。其中,所述旋转界面还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弹性组件,该盘体具有一下表面及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点i殳置于该下表面,其中该至少一 个第 一弹性组件连接该至少 一个第 一定位点与该第 一定位柱,当该 旋转界面沿该第 一导轨朝向该第二端部滑移,该至少一个第 一弹性 组件提供反力使该旋转界面转动固定至该第二位置。其中,所述下底盘i殳置有》兹性定位点,其中该第一定位柱包含 石兹性定位柱,该f兹性定位柱于该旋转轴的径向上,与该》兹性定位点 可沿径向位移地相连。其中,所述旋转界面进一步包含第二导轨及第二定位柱,该第 二导專九沿该轴孔的切线方向成形于该盘体,具有内侧端及外侧端, 该第二定位柱设置于该下底盘,与该第二导轨可滑动地相连,其中 该内侧端系4交该外侧端靠近该轴3L,该内侧端与该第 一导4九的该第 一端部共线i殳置。其中,当该第一定4立一主相对该第一导4九滑移至该第二端部,该 第二定位^主可沿该第二导4九于该内侧端及该外侧端间滑移, -使该錄二 转界面相对该本体移动。其中,所述;5走转界面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第二弹性组件,该旋 转界面的该盘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点连4妄于该下表面,其中该 至少一个第二弹性组件连4妾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点与该第二定位 柱,当该^走转界面沿该第二导4九向该外侧端滑移,该至少一个第二弹性组件提供反力使该旋转界面于该第二方向上滑动固定至该外侧端。其中,当该4t转界面滑移至该外侧端时,该第一定^f立柱在该》走 转轴的径向上沿该下底盘产生位移。其中,当该旋转界面滑移至该外侧端时,设置于该第一上壳体 的第 一镜头可供使用者获取外部影像。所述电子装置具有第一使用模式及第二使用模式,其中当所述 旋转界面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装置从 所述第 一使用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使用模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半自动旋转模块,供与电子装置配合使 用,所述电子装置具有第一上壳体及座部与所述第一上壳体对应设置,包含旋转轴,设置于所述座部;旋转界面,设置于该第一上壳体下方,所述旋转界面具有下表面及轴孔与该旋转轴可转动地套 才秦,其中所述下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点,所述旋转界面与所 述旋转轴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上壳体通过所述旋转界面可相对 所述座部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间转动,且固定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第一导轨装置,具有第一导轨及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导 轨沿该轴孔围绕设置于该旋转界面,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 述第一定位柱i殳置于所述座部,与所述第一导轨可滑动地相连,其 中所述第一定位柱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 第二位置间滑移;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下表面 以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点与该第一定位柱,其中当所述万走转界面沿所述第一导^L向所述第二端部滑移,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包含: 本体,具有座部,所述座部设置有旋转轴,其中所述本体进一步包含: 第一上壳体,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表面; 第二上壳体,与所述第一上壳体相邻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表面;以及 下壳体,连结于所述第二上壳体下 方,并从所述第二上壳体的侧边延伸形成所述座部与所述第一上壳体对应设置;以及 旋转界面,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壳体下方,所述旋转界面具有盘体及轴孔,其中所述旋转界面通过所述轴孔与所述旋转轴可转动地套接,所述第一上壳体通过所述旋转界面可相对于所 述座部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间转动,且固定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益邦
申请(专利权)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