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其使用的托盘和热压生产线技术

技术编号:374258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7
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加热工序、输送工序和压制工序。在加热工序中,对板状的蓄热材料(5)和被放置于蓄热材料(5)的上方的板状的工件(W1)以在工件(W1)的板面的法线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利用加热装置(14)进行加热。在第1输送工序中,将蓄热材料(5)和被放置于蓄热材料(5)的上方的工件(W1)以在工件(W1)的板面的法线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从加热装置(14)输送至抬起位置。在第2输送工序中,在抬起位置,利用输送装置(46)将被放置于蓄热材料(5)的上方的工件(W1)向上方抬起,并向压力机(20)的压制位置输送。在压制工序中,利用压力机(20)对工件(W1)进行加工。(W1)进行加工。(W1)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其使用的托盘和热压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加热、输送、压制的工序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所使用的托盘和热压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使用了利用压力机对加热至预定的温度的原材料进行压制的技术。例如,在热压中,将作为原材料的热压用钢板加热至奥氏体区域(约900℃以上),进行热压成形。由此,进行成形加工并实施淬火处理,能够获得例如具有1500MPa级以上的强度的压制成形品。在通常的热压中,淬火是在压制成形时通过与模具的接触传热而骤冷来实施的。因此,为了获得充分的淬火效果,需要将大致相当于淬火开始温度的压制成形开始时的原材料的温度确保在预定温度以上。在该情况下,压制成形开始时的预定温度根据原材料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过例如为700℃以上。
[0003]在日本特许第5910305号公报和日本特许第591030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热压成形方法,该热压成形方法具有如下工序:通过在重叠的导电性的多个板状工件安装电极并进行通电,从而对多个板状工件进行加热。将被加热了的多个板状工件配置于与通电位置不同的预定的压制位置。配置于压制位置的多个板状工件分别被压制成形。通过通电来同时加热多个板状工件,由此,谋求生产率的提高。
[0004]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工件的输送期间发生散热而使工件的温度降低。其结果是,存在这样的担忧:在将工件向压力机的模具搬入时无法维持工件所需的温度,无法充分地进行压制成形品的淬火。
[0005]因此,在日本特许第581466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热压用输送装置,其在进行热压的生产线的各工序之间对加热状态的板状被输送物进行保持并输送。热压用输送装置一边用保温罩覆盖加热状态的被输送物一边进行输送。由此,将输送期间的被输送物维持在淬火所需的温度。
[0006]另外,对于日本特许第4673656号公报所公开的热压成形装置,作为被加工件即金属板的加热装置,具有基于感应加热或通电加热的初级加热机构和基于辐射传热的次级加热机构。在从初级加热机构到热压成形模具的输送装置,配置有基于辐射传热的次级加热机构。通过基于辐射传热的次级加热,能够均匀地加热金属板,能够减少金属板的温度偏差。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91030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910306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814669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46736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4]专利技术人注意到:当使热压的原材料变薄时,在对原材料进行了加热之后输送至压力机期间的温度下降会影响压制成形品的质量。因此,对抑制输送期间的原材料的温度下降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得知存在这样的情况: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仅通过用保温罩覆盖输送期间的原材料,难以充分地抑制温度下降。另外,也考虑设置在输送期间对原材料进行加热的次级加热机构。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在输送路径上追加包括用于次级加热机构的热源的设备。由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设备大型化,并且导致设备成本、运转成本的增大。
[0015]因此,本申请公开一种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和托盘,其在热压成形中的从原材料加热后到开始压制成形为止的输送时间内,能够简便地缓和原材料的温度下降。
[001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加热工序、第1输送工序、第2输送工序和压制工序。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对板状的蓄热材料和被放置于所述蓄热材料的上方的板状的工件以在所述工件的板面的法线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利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在所述第1输送工序中,将所述蓄热材料和被放置于所述蓄热材料的上方的所述工件以在所述工件的板面的法线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从所述加热装置输送至抬起位置。在所述第2输送工序中,在所述抬起位置,利用输送装置将被放置于所述蓄热材料的上方的所述工件向上方抬起,并向压力机的压制位置输送。在所述压制工序中,利用所述压力机对所述工件进行加工。
[001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9]根据本公开,在热压成形中的从原材料加热后到开始压制成形为止的输送时间内,能够简便地缓和原材料的温度下降。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压生产线的概略的图。
[0021]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托盘而得到的俯视图。
[0022]图3是从箭头F的方向观察图2所示的托盘而得到的侧视图。
[0023]图4是表示工件不是平板的情况下的支柱的例子的侧视图。
[0024]图5是表示支柱的配置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0025]图6是从箭头F的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托盘而得到的侧视图。
[0026]图7是表示支柱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27]图8是表示工件为差厚板的情况下的例子的侧视图。
[0028]图9是表示工件为差厚板的情况下的另一例的侧视图。
[0029]图10是表示具备遮蔽板的托盘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0030]图11是从箭头F的方向观察图10所示的托盘而得到的侧视图。
[0031]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32]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33]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托盘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34]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热材料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35]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热材料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36]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压生产线的变形例的图。
[0037]图18A是表示图17所示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的图。
[0038]图18B是表示图18A所示的输送装置的第2臂打开的状态的图。
[0039]图19表示实验例中的温度测量位置。
[0040]图20是作为测量结果的平均降温速度的图表。
[0041]图21是表示作为平均降温速度的导出的对象的范围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在热压成形中,压制成形开始时的温度取决于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以及在原材料加热后输送至压制成形用的模具为止的时间内温度下降多少。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取决于冶金的条件。另外,加热后输送到模具为止的输送时间取决于设备结构、规格。该输送期间的温度的下降量依赖于原材料的热容量。例如,在钢板的情况下,主要通过从表面和背面向大气的传热和热辐射(辐射)来散热。专利技术人注意到:输送期间的温度的下降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材料的板厚。即,如前述那样,当原材料的板厚变薄时,即使是相同的输送时间,温度的下降量也较大,从而有时难以确保淬火所需的成形开始温度。其结果是,有可能发生无法获得压制成形品所需的部件强度的情况。
[0043]专利技术人对在不追加热源的情况下抑制输送期间的温度下降的方法进行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加热工序,对板状的蓄热材料和被放置于所述蓄热材料的上方的板状的工件以在所述工件的板面的法线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利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第1输送工序,将所述蓄热材料和被放置于所述蓄热材料的上方的所述工件以在所述工件的板面的法线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从所述加热装置输送至抬起位置;第2输送工序,在所述抬起位置,利用输送装置将被放置于所述蓄热材料的上方的所述工件向上方抬起,并向压力机的压制位置输送;以及压制工序,利用所述压力机对所述工件进行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在所述蓄热材料被放置于托盘主体上且所述工件被放置于至少3根支柱的第1支柱组上的状态下进行加热,该至少3根支柱的第1支柱组从所述托盘主体或所述蓄热材料向上方延伸至比所述蓄热材料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在所述第1输送工序中,将被放置于所述托盘主体的所述蓄热材料以及被放置于所述至少3根支柱的第1支柱组上的所述工件与所述托盘主体一起从所述加热装置向所述抬起位置输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蓄热材料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对所述工件以被放置于所述蓄热材料的凸部的状态进行加热,在所述第1输送工序中,将所述工件以被放置于所述蓄热材料的凸部的状态从所述加热装置输送至所述抬起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热工序和所述第1输送工序中,所述蓄热材料被放置于从所述托盘主体向上方延伸的至少3根支柱的第2支柱组上,且配置于与所述托盘主体之间隔开间隔地上下重叠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托盘主体是与上下方向垂直地扩展的形状,包括沿上下贯通的中空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热工序和所述第1输送工序中,从上方观察时,所述蓄热材料的外缘位于所述工件的外缘的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件是包括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差厚板,在所述加热工序和所述第1输送工序中,所述工件的薄壁部的至少局部从上方观察时与所述蓄热材料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件是包括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差厚板,所述蓄热材料是包括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差厚板,在所述加热工序和所述第1输送工序中,所述工件的薄壁部的至少局部从上方观察时与所述蓄热材料的厚壁部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1输送工序中,对所述蓄热材料和所述工件以输送方向上的前方被遮蔽板覆盖的状态进行输送。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件的最薄的部分的最小板厚t1和所述蓄热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利哉野村成彦浜田幸一巽雄二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