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250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外植体的获取;外植体的消毒;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增殖;愈伤组织的分化;壮芽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和移栽。该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采用幼嫩的顶芽或叶柄为外植体,经由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获得黄蜀葵丛生芽,再通过壮芽和壮苗培养,获得无菌苗,实现对黄蜀葵优良种质的快繁和扩繁;同时在种质资源保存和保护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试管苗对其进行保护,可以很好的避免采用种子保存时由于花粉传播导致的优良性状的退化,使得种质资源的质量下降。降。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
,具体为一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蜀葵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现除西北、东北等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或栽培。黄蜀葵干燥花冠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嘉佑本草》,其后历代本草多有记述,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之功,内服可用于湿热壅遏、淋浊水肿等症的治疗,外敷可用于痈疽肿毒、水火烫伤。除其花冠外,其种子、根、茎和叶片也有药用记载,其功用与花冠相似,但临床应用较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学成分是黄蜀葵花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保护肝脏、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作用,此外对慢性肾炎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另据文献报道,黄蜀葵植物中含有的多糖类、纤维素类、核苷类及氨基酸类化学成分均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0003]现有黄蜀葵组织培养方法均采用种子萌发获得无菌苗的器官和组织为外植体,建立快繁技术体系或再生体系。黄蜀葵在栽培上通常作为一年生植物进行栽培,且存在一定的连作障碍;繁殖通常采用种子繁殖的方式进行。作为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种子繁殖无法确定能够保存亲本的优良性状。此外,在野外种质资源调查、摸底一般在花期进行。黄蜀葵的花期8

10月,此时的植株株龄扦插繁殖的成活率极低,因此,以较幼嫩的顶芽或花芽等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种质的保存和繁殖是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和保护的可操作性最好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外植体的获取
[0007]在黄蜀葵花期,采集健壮植株的幼嫩顶芽(长度约5cm),剪去叶片,保留幼嫩的茎尖、叶柄,作为外植体。
[0008]S2:外植体的消毒
[0009]将茎尖、叶柄剪成约2.5cm的小段,分别加入100倍体积的无菌水和5

6滴液体洗涤剂,震荡洗涤25

35min后,再用流水冲洗2.0

3.0h。
[0010]S3:愈伤组织的诱导
[0011]将消毒后的茎尖、叶柄切成1.5

2.0cm的小段,分别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
[0012]S4:愈伤组织的增殖
[0013]愈伤组织诱导培养30天后,原配方继代培养,使愈伤组织继续增,直至愈伤组织增殖成直径不小于2.0cm的团块,培养周期约40

60d。
[0014]S5:愈伤组织的分化
[0015]将愈伤组织切分成直径约1.5cm的小块,接种到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诱导丛生芽的产生。
[0016]S6:壮芽培养
[0017]将丛生芽从愈伤组织上切下,转接到壮芽培养基上进行壮芽培养。
[0018]S7:生根培养
[0019]仅保留顶生叶片2

3片,将试管苗多余的叶片切除或,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0020]S8:炼苗和移栽
[0021]炼苗和移栽炼苗在室内进行,将组培瓶松盖后,置于组培室缓冲间,放置2

3d,之后移入室内房间,置于自然散射光下,再放置2

3d。
[0022]优选的,所述S1中为探索外植体冷藏对愈伤组织或丛生芽的芽诱导的影响,分别将4℃冷藏0d、1d、2d、3d后开展实验。
[0023]优选的,所述S2中将清洗干净的茎段、叶柄转移至超净台上,用75%的酒精消毒35

50s,之后无菌水冲洗3

5次;再用0.1%的HgCl2消毒处理8

12min,消毒时加入吐温20 2

3滴,无菌水清洗3~5次,备用。
[0024]优选的,所述S3中培养基以B5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30g/L,琼脂7.0

7.5g/L,激动素KT1.0

2.0mg/L,生长素2,4

D0.5

1.0mg/L,碳纳米管1.0

2.0mg/L;培养温度25
±
1℃,不进行光照;经过约3周的培养,灭菌后褐色的茎尖和茎段表面生长出白色或淡绿色的愈伤组织。
[0025]优选的,所述S5中培养基以MS或1/2为基本培养基,其中添加蔗糖30g/L,琼脂7.0

7.5g/L,细胞分裂素6

BA1.0

3.0mg/L,生长素NAA0.5

1.5mg/L,碳纳米管0.5

1.5mg/L,培养温度25
±
1℃,光照强度100~300μmol
·
m
‑2·
s
‑1,光照时间16h,经过20

30d的培养,在淡黄色或黄绿色的愈伤组培表面产生淡绿色的芽点;继续培养,芽点慢慢长大,直至成绿色的丛生芽。
[0026]优选的,所述S6中基本培养基为MS或1/2,添加蔗糖60

90g/L,琼脂7.0

7.5g/L,生长素NAA0.5

1.5mg/L,碳纳米管1.0

3.0mg/L,培养温度25
±
1℃,光照强度100~300μmol
·
m
‑2·
s
‑1,光照时间16h,经过60

90d的培养,小苗长成高度5.0

8.0cm、复叶4

5片的试管苗,在培养约30d及60d时,进行继代培养,培养基配方不变。
[0027]优选的,所述S7中培养基以MS和1/2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30g/L,琼脂7.0

7.5g/L,生长素IBA0.5

1.5mg/L,碳纳米管0.5

1.5mg/L,约30

35d后,试管苗长成根数3

5条的无菌苗。
[0028]优选的,所述S8中炼苗完成后,用镊子将试管苗取出,洗去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到10
×
10的穴盘中,栽培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田园土=1:1:1,栽培基质须经800倍多菌灵消毒处理,之后进行正常的水肥管理。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该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采用幼嫩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外植体的获取在黄蜀葵花期,采集健壮植株的幼嫩顶芽(长度约5cm),剪去叶片,保留幼嫩的茎尖、叶柄,作为外植体;S2:外植体的消毒将茎尖、叶柄剪成约2.5cm的小段,分别加入100倍体积的无菌水和5

6滴液体洗涤剂,震荡洗涤25

35min后,再用流水冲洗2.0

3.0h;S3:愈伤组织的诱导将消毒后的茎尖、叶柄切成1.5

2.0cm的小段,分别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S4:愈伤组织的增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30天后,原配方继代培养,使愈伤组织继续增,直至愈伤组织增殖成直径不小于2.0cm的团块,培养周期约40

60d;S5:愈伤组织的分化将愈伤组织切分成直径约1.5cm的小块,接种到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诱导丛生芽的产生;S6:壮芽培养将丛生芽从愈伤组织上切下,转接到壮芽培养基上进行壮芽培养;S7:生根培养仅保留顶生叶片2

3片,将试管苗多余的叶片切除或,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S8:炼苗和移栽炼苗和移栽炼苗在室内进行,将组培瓶松盖后,置于组培室缓冲间,放置2

3d,之后移入室内房间,置于自然散射光下,再放置2

3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为探索外植体冷藏对愈伤组织或丛生芽的芽诱导的影响,分别将4℃冷藏0d、1d、2d、3d后开展实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将清洗干净的茎段、叶柄转移至超净台上,用75%的酒精消毒35

50s,之后无菌水冲洗3

5次;再用0.1%的HgCl2消毒处理8

12min,消毒时加入吐温20 2

3滴,无菌水清洗3~5次,备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黄蜀葵优良种质保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培养基以B5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30g/L,琼脂7.0

7.5g/L,激动素KT1.0

2.0mg/L,生长素2,4

D 0.5

1.0mg/L,碳纳米管1.0

2.0mg/L;培养温度25
±
1℃,不进行光照;经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琼唐海涛葛海涛李冬玲徐增莱王殿广王秀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