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宫粉紫荆组织培养育苗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16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宫粉紫荆组织培养育苗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所述培养基包含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包含1.0~3.0mg/L 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宫粉紫荆组织培养育苗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
,具体地,涉及一种宫粉紫荆组织培养育苗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宫粉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inn.)隶属于豆科(Leguminosae)羊蹄甲属(Bauhinia Linn.),为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以及印度和中南半岛地区。
[0003]宫粉紫荆树皮暗褐色,近光滑;叶近革质,叶形独特,广卵形至近圆形,似羊蹄形状;树形扩展,树高可达7m;花大,花形如蝶。宫粉紫荆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尤其是花色,有紫红色或淡红色、白色,杂有黄绿色和暗紫色脉纹。宫粉紫荆的花期长至全年,3月为盛花期,盛花期花蕾满枝,蔚为壮观,是优良的观花、赏叶植物。宫粉紫荆在广州、柳州等地已大批量种植,在盛花期能够形成“花团锦簇”的景观效果,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好,耐修剪,花量巨大等特点,作为观赏树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城乡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
[0004]目前宫粉紫荆的繁殖方式主要以播种育苗为主,但是播种繁殖存在遗传分化、子代不能完全维持亲本特性等问题,会出现的花型花色不统一,影响景观效果。
[0005]现有技术尚未有宫粉紫荆组织培养成功的报道,申请人前期研究发现常规的组织培养方法用于宫粉紫荆的成年株,诱导率低,且难以获得长势和花色一致的宫粉紫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宫粉紫荆组织培养育苗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宫粉紫荆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培养基在宫粉紫荆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培养基在宫粉紫荆育苗中的应用。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宫粉紫荆组织培养育苗的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方法在宫粉紫荆繁育和/或种植中的应用。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0013]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植物无性繁殖的方式可以有效保存母本优良特性,植物组织培养是快速无性繁殖的有效手段之一。
[0014]一种用于宫粉紫荆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包含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0015]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包含1.0~3.0mg/L 6

苄基氨基嘌呤、0.1~0.3mg/L a

萘乙酸、15~25mg/L维生素C、25~35g/L蔗糖和4~8g/L琼脂的MS培养基;
[0016]所述增殖培养基为包含0.5~2.0mg/L 6

苄基氨基嘌呤、0.05~0.15mg/L a

萘乙
酸、25~35g/L蔗糖和4~8g/L琼脂的3/2WPM培养基;
[0017]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包含0.2~1.0mg/L a

萘乙酸、25~35g/L蔗糖和4~8g/L琼脂的WPM培养基。
[0018]所述3/2WPM培养基即为使用Lloyd和McCown于1981年设计的配方的1.5倍用量配制得到的WPM培养基。
[0019]优选地,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包含2.0mg/L 6

苄基氨基嘌呤、0.2mg/L a

萘乙酸、20mg/L维生素C、30g/L蔗糖和6g/L琼脂的MS培养基。
[0020]优选地,所述增殖培养基为包含1.2mg/L 6

苄基氨基嘌呤、0.1mg/L a

萘乙酸、30g/L蔗糖和6g/L琼脂的3/2WPM培养基。
[0021]优选地,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包含0.6mg/L a

萘乙酸、30g/L蔗糖和6g/L琼脂的WPM培养基。
[0022]上述培养基在宫粉紫荆组织培养中的应用也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优选地,所述宫粉紫荆组织培养包含获得不定芽、获得丛生芽和/或生根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4]上述培养基在宫粉紫荆育苗中的应用也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5]优选地,所述宫粉紫荆育苗为培育组培苗。
[0026]一种宫粉紫荆组织培养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置于上述的诱导培养基,暗培养5~12天,再光暗交替培养,即得到不定芽,所述不定芽长度为2~4cm;所述外植体为宫粉紫荆的半木质化枝条;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包含1.0~3.0mg/L 6

苄基氨基嘌呤、0.1~0.3mg/L a

萘乙酸、15~25mg/L维生素C、25~35g/L蔗糖和4~8g/L琼脂的MS培养基;
[0028]S2.将步骤S1所得不定芽置于上述的增殖培养基,暗培养4~7天,再光暗交替培养,即得到丛生芽,所述丛生芽长度为1.5~3cm;所述增殖培养基为包含0.5~2.0mg/L 6

苄基氨基嘌呤、0.05~0.15mg/L a

萘乙酸、25~35g/L蔗糖和4~8g/L琼脂的3/2WPM培养基;
[0029]S3.将步骤S2所得丛生芽的长度为1.5~2.5cm的顶芽置于上述的生根培养基,光暗交替培养,即得到组培苗,所述组培苗的根的长度为1.5~3cm;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包含0.2~1.0mg/L a

萘乙酸、25~35g/L蔗糖和4~8g/L琼脂的WPM培养基;
[0030]S4.将步骤S3所得组培苗于遮光率50%~80%、温度23~27℃炼苗6~14天;
[0031]S5.将炼苗后的组培苗,消毒后移栽至含有泥炭土和珍珠岩的基质中,基质表面覆盖薄膜,培养8~12天。
[0032]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外植体为长度2~3cm且带1~2个腋芽的茎段。
[0033]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外植体采自宫粉紫荆的成年优良单株。
[0034]更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外植体采自花量大且花色深紫红的宫粉紫荆的成年优良单株。
[0035]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外植体采集于天气晴朗的上午。
[0036]更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外植体采集于上午9~10时。
[0037]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外植体经过除杂再消毒,所述除杂的方法为:去除外植体的叶片,保留5~10mm叶柄,充分去除外植体上的污垢。
[0038]更优选地,步骤S1中,去除外植体的叶片,保留5mm叶柄。
[0039]更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充分去除外植体上的污垢的方法为:用水冲洗5~20min,再用软毛笔在洗洁精溶液中刷洗干净;用水除去外植体上残留的洗洁精溶液。
[0040]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消毒的方法为:用0.8~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宫粉紫荆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含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包含1.0~3.0mg/L 6

苄基氨基嘌呤、0.1~0.3mg/La

萘乙酸、15~25mg/L维生素C、25~35g/L蔗糖和4~8g/L琼脂的MS培养基;所述增殖培养基为包含0.5~2.0mg/L 6

苄基氨基嘌呤、0.05~0.15mg/La

萘乙酸、25~35g/L蔗糖和4~8g/L琼脂的3/2WPM培养基;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包含0.2~1.0mg/La

萘乙酸、25~35g/L蔗糖和4~8g/L琼脂的WPM培养基。2.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在宫粉紫荆组织培养中的应用。3.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在宫粉紫荆育苗中的应用。4.一种宫粉紫荆组织培养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置于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诱导培养基,暗培养5~12天,再光暗交替培养,即得到不定芽,所述不定芽长度为2~4cm;所述外植体为宫粉紫荆的半木质化枝条;S2.将步骤S1所得不定芽置于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增殖培养基,暗培养4~7天,再光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田淑意邓小梅代色平郑丹菁罗树凯贾朋孟诗原陈婉颖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