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组培苗培育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33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组培苗培育箱,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培育箱主体,培育箱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培养箱和培养板,培养箱与培养板之间通过夹紧机构固定连接;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培养板中部第一凹槽内部的电动气缸,电动气缸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横板,横板两端分别铰接有勾头杠杆,勾头杠杆中部开设有曲线槽,曲线槽与第二转轴对应设置;勾头杠杆顶端与培养箱底部的L形支脚对应设置;通过开关控制电动气缸的升降从而控制勾头杠杆与L形支脚的相对位置实现对培养箱和培养板的固定与分离,通过输水管和若干分支管以及照明灯为马铃薯块茎解除休眠提供必要的水分和光照,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简便易操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组培苗培育箱


[0001]本技术涉及培育箱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马铃薯组培苗培育箱。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和洋山芋等,马铃薯与小麦、稻谷、玉米和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的生产周期主要有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和结薯期这五大周期,其中发芽期是指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块茎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显生长,因此,在马铃薯的发芽期和幼苗期之前的休眠期至关重要,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进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发芽期生长的中心在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马铃薯组培苗培育过程如下:选择产量较高或抗病能力较强的块茎洗净,在32
°
C下催芽或自然发芽,长出30厘米左右切取带顶芽或侧芽的茎段备用;将茎尖先进行处理再用无菌水冲洗3

4遍,在显微镜下剥取带两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到装有脱毒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25℃左右的培养室进行培养,观察并剔除污染及未成活的试管苗。在马铃薯组培苗培育的过程中的环境必须是无菌的。
[0003]现有的马铃薯培育箱在使用时,培养箱与培养板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且不便于使用者操作,降低该装置的使用性能,在培养箱的放置与取出操作较为复杂,为了避免组培苗在培养过程中因培养箱的放入与取出操作复杂而导致培育箱主体门长时间开启,导致培养箱内部无菌环境被破坏,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培养箱与培养板紧密连接起来,同时操作简便的马铃薯培育箱,能够快速的固定培养箱的同时也能够在培养完成后快速取出,降低因开启培育箱主体门而造成无菌环境的破坏的几率,在马铃薯块茎解除休眠后开始发芽等一系列过程都可在培育箱中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培养箱与培养板紧密连接起来,同时操作简便的马铃薯培育箱,防止因培养箱放入与取出操作复杂导致培育箱主体门长时间而开启破坏其内部无菌环境,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马铃薯组培苗培育箱,包括底座和培育箱主体,所述培育箱主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培育箱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培养板和培养箱,所述培养箱通过夹紧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培养板顶端;所述培养板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顶端两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壁开设有插孔,所述培养箱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L形支脚,所述L形支脚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与所述L形支脚一体成型,所述L形支脚底面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
[0006]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部的电动气缸,所述电动气缸输出端贯穿横板的中部,且顶端贯穿第一固定块和螺母,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横板顶面抵接,所述螺母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块顶端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面抵接;所述横板两端分
别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转轴,两组所述第一转轴对应设置,所述横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勾头杠杆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勾头杠杆中部开设有两组曲线槽;所述第一凹槽顶部两端水平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部通过所述插杆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插杆贯穿所述插孔内部且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三凹槽底壁,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电动气缸一端且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转轴,所述曲线槽与两组所述第二转轴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曲线槽内滑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顶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顶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支管固定安装于所述培育箱主体顶端,所述第二分支管贯穿所述培育箱主体侧壁且延伸至顶部所述培养板底部开设的输水槽内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培育箱主体顶壁与顶端所述培养板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头和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固定安装于所述喷头中部,所述喷头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曲线槽为钝角形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板靠近所述水箱一端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电动气缸电性连接。
[0012]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将水箱中的水分通过喷头喷洒至培养箱中,喷头中部设置照明灯,为马铃薯的解除休眠提供必要的水分和光照;通过夹紧机构将培养箱与培养板之间紧密固定,需要将培养箱固定时,勾头杠杆勾住培养箱的L形支脚,需要将培养箱取出时,按下开关,勾头杠杆与L形支脚分离,便于取出培养箱。本技术通过开关控制电动气缸的升降从而控制勾头杠杆与L形支脚的位置关系,实现了对培养箱和培养板之间的紧密固定,简便易操作,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培养板与培养箱夹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培养板与培养箱分离时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2中A

A剖面图;
[0018]其中,1

底座;2

培育箱主体;3

培养板;4

培养箱;5

照明灯;6

喷头;7

输水管;8

第一分支管;9

第二分支管;10

水箱;11

输水槽;12

电动气缸;13

第一固定块;14

螺母;15

横板;16

第二固定块;17

勾头杠杆;18

第一转轴;19

第二转轴;20

曲线槽;21

插杆;22

开关;23

第一凹槽;24

第二凹槽;25

L形支脚;26

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组培苗培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培育箱主体(2),所述培育箱主体(2)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顶部,所述培育箱主体(2)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培养板(3)和培养箱(4),所述培养箱(4)通过夹紧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培养板(3)顶端;所述培养板(3)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3)顶端两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24),所述第二凹槽(24)底壁开设有插孔,所述培养箱(4)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L形支脚(25),所述L形支脚(25)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21),所述插杆(21)与所述L形支脚(25)一体成型,所述L形支脚(25)底面与所述第二凹槽(24)对应设置;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23)中部的电动气缸(12),所述电动气缸(12)输出端贯穿横板(15)的中部,且顶端贯穿第一固定块(13)和螺母(14),所述第一固定块(13)与所述横板(15)顶面抵接,所述螺母(1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3)顶端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3)顶面抵接;所述横板(15)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转轴(18),两组所述第一转轴(18)对应设置,所述横板(15)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8)与勾头杠杆(17)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勾头杠杆(17)中部开设有两组曲线槽(20);所述第一凹槽(23)顶部两端水平开设有第三凹槽(26),所述第三凹槽(26)内部通过所述插杆(21)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1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恩芳郭威成贾小霞卢新全黄伟郭相英郭有力郭大权
申请(专利权)人:陇南民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