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渍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34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基边坡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盐渍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包括边坡结构主体,边坡结构主体设置在路面下方的路基一侧,边坡结构主体远离路基的一侧倾斜设置;边坡结构主体的倾斜面设置有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碎石加固层、抗侵蚀混凝土层和隔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边坡结构主体上依次铺设透水土工布、碎石加固层、抗侵蚀混凝土层、隔水层和抗侵蚀混凝土格栅,使得地表渗水和地下水通过铺设的排水管,以及排水沟、蓄水池和排水渠有效排出,防止积水流入边坡结构主体内,造成水土流失、溶陷和盐胀,从而对边坡结构主体进行有效加固。从而对边坡结构主体进行有效加固。从而对边坡结构主体进行有效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渍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路基边坡防护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盐渍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盐渍土地区建设高速公路时,由于盐渍土的工程特性,导致盐渍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病害频发,对车辆的正常行驶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0003]基于这种缺陷,现有专利号为“CN217679182U”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诱导盐渍化风积沙区路基边坡防护装置,通过在边坡上插设有若干限位杆件,可以实现微生物的输送,限位杆件以及支管上的喷头可以将微生物溶液流入边坡内部来起到加固作用,同时限位杆件上端的喷头可以微生物溶液喷洒在边坡表面,来对边坡表面进行加固并形成硬质层,从而进一步增加整体边坡的牢固性。
[0004]但上述路基边坡防护装置中排水效果差,在雨天容易导致边坡网层内形成积水流入,出现水土流失、溶陷和盐胀现象,无法对路基边坡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渍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结构,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盐渍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包括边坡结构主体,所述边坡结构主体设置在路面下方的路基一侧,所述边坡结构主体远离所述路基的一侧倾斜设置;
[0008]所述边坡结构主体的倾斜面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土工布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碎石加固层、抗侵蚀混凝土层和隔水层,所述隔水层的上表面通过抗侵蚀混凝土格栅形成多个种植方块,多个所述种植方块呈矩形阵列布置,所述种植方块的内壁底端设置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的顶端设置有绿化层,用于防止种植方块中的土壤下滑与流失;
[0009]所述抗侵蚀混凝土格栅位于所述种植方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蓄水池,所述抗侵蚀混凝土格栅的底端设置有排水渠,所述蓄水池的底部通过泄水孔与所述排水渠连通;
[0010]每一排所述种植方块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种植方块两侧的所述蓄水池连通;
[0011]所述碎石加固层与所述抗侵蚀混凝土层之间并排设置有多根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路面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排水渠的内壁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板。
[0013]优选的,所述边坡结构主体的倾斜面与水平面倾斜角度为45
°

[0014]优选的,所述排水管设置为抗酸碱腐蚀的塑料管或PVC花管。
[0015]优选的,所述隔水层设置为复合土工布,所述复合土工布的上下层设置为无纺透
水型土工布,所述复合土工布的中间层设置为隔水土工膜。
[0016]优选的,所述排水渠呈凹型结构,所述排水渠远离所述边坡结构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渗墙,所述防渗墙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盐渍土地表层下方,所述防渗墙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盐渍土地表层的上方。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中,通过在边坡结构主体上依次铺设透水土工布、碎石加固层、抗侵蚀混凝土层、隔水层和抗侵蚀混凝土格栅,使得地表渗水和地下水通过铺设的排水管,以及排水沟、蓄水池和排水渠有效排出,防止积水流入边坡结构主体内,造成水土流失、溶陷和盐胀,从而对边坡结构主体进行有效加固。
[0019]2、本技术中,并通过设置种植方块,可以种植抗盐碱植物,不仅美观环保,达到生态要求,还可以避免积水导致种植方块中的土壤下滑与流失,对边坡结构主体进一步进行加固。
[0020]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防渗墙,可有效延长降水等的渗入路径,防止路基盐渍土遇水溶陷变形;并有效阻止风沙和地表水的转移。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盐渍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机构侧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图1的绿化层平面示意图;
[0024]图中:路面1、路基2、边坡结构主体3、透水土工布4、碎石加固层5、排水管6、抗侵蚀混凝土层7、隔水层8、绿化层9、过滤板10、排水渠11、防渗墙12、排水沟13、抗侵蚀混凝土格栅14、蓄水池15、钢筋网16、泄水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盐渍土地区路基2边坡防护机构,包括边坡结构主体3,边坡结构主体3设置在路面1下方的路基2一侧,边坡结构主体3远离路基2的一侧倾斜设置;边坡结构主体3的倾斜面上铺设有透水土工布4,透水土工布4的上表面覆盖有碎石加固层5,碎石加固层5上部浇筑有抗侵蚀混凝土层7,同时在碎石加固层5与抗侵蚀混凝土层7之间并排铺设有多根排水管6,且相邻两根排水管6之间的间隙通过抗侵蚀混凝土填充;然后在抗侵蚀混凝土层7上表面铺设隔水层8,隔水层8设置为复合土工布,接着在隔水层8的上表面通过抗侵蚀混凝土格栅14浇筑成多个种植方块,多个种植方块呈矩形阵列布置,并在种植方块的内壁底端至少搭建一层十字交叉的钢筋网16,钢筋网16与抗侵蚀混
凝土格栅14接触部位用镀锌铁丝绑扎,然后在钢筋网16的顶端种植一层抗盐碱植物,形成绿化层9,不仅美观环保,达到生态要求,还可以避免积水导致种植方块中的土壤下滑与流失,对边坡结构主体3进行加固。
[0027]本实施例中,抗侵蚀混凝土格栅14位于种植方块的左右两侧均浇筑有蓄水池15,每一排种植方块的底部均预留有排水沟13,排水沟1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蓄水池15连通;抗侵蚀混凝土格栅14的底端水平浇筑有凹型排水渠11,蓄水池15的底部通过泄水孔17与排水渠11的内壁连通;并且,排水管6的一端延伸至与路面1的上表面平齐,排水管6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排水渠11的内壁连通,使得地表渗水和地下水通过铺设的排水管6,以及排水沟13、蓄水池15和排水渠11有效排出,防止积水流入边坡结构主体3内,造成水土流失、溶陷和盐胀,从而对边坡结构主体3进行有效加固,可以提高边坡结构主体3稳定性。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排水渠11的宽度不小于60cm,深度不小于60cm,同时排水渠11的顶端两侧坡度设置为1:1.5,有利于水流快速流入到排水渠11内,避免形成积水渗入到盐渍土地区的下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渍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结构主体(3),所述边坡结构主体(3)设置在路面(1)下方的路基(2)一侧,所述边坡结构主体(3)远离所述路基(2)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边坡结构主体(3)的倾斜面设置有透水土工布(4),所述透水土工布(4)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碎石加固层(5)、抗侵蚀混凝土层(7)和隔水层(8),所述隔水层(8)的上表面通过抗侵蚀混凝土格栅(14)形成多个种植方块,多个所述种植方块呈矩形阵列布置,所述种植方块的内壁底端设置有钢筋网(16),所述钢筋网(16)的顶端设置有绿化层(9),用于防止种植方块中的土壤下滑与流失;所述抗侵蚀混凝土格栅(14)位于所述种植方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蓄水池(15),所述抗侵蚀混凝土格栅(14)的底端设置有排水渠(11),所述蓄水池(15)的底部通过泄水孔(17)与所述排水渠(11)连通;每一排所述种植方块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水沟(13),所述排水沟(13)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种植方块两侧的所述蓄水池(15)连通;所述碎石加固层(5)与所述抗侵蚀混凝土层(7)之间并排设置有多根排水管(6),且所述排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涛常海娜梁全策郭晓锋宋海奎庾宏亮王成亚孙琪张益孙强王加辉宋战平郑方王奎胜张玉伟刘乃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