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一体化护坡系统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一体化护坡系统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护坡工程多以边坡安全性为首要设计目标,大量采用钢材、混凝土等传统建筑材料,却很少考虑边坡生态功能的恢复。而生态边坡能够兼顾安全性、生态性和景观性,已成为边坡防护的重要措施。生态边坡一般分为植物型边坡和植物
‑
工程复合型边坡。虽然植物根系能够通过根系增韧机制和分泌物黏聚作用提高土体强度,但是根系对坡体的固持作用主要发生在表层。此外,降雨时根系会加快雨水渗透作用,致使浅层土体的抗剪强度下降,易诱发局部滑坡。因此,植物护坡和工程护坡相结合已成为主要的生态边坡防护形式。
[0003]目前在边坡防护中普遍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然后充分利用竹子的性能,利用竹子制作竹锚杆作为护坡系统。
[0004]但是混凝土内部呈高碱性环境,不适宜于植物生长,锚固作用差;并且竹材存在易霉变、抗拉强度的低等缺陷,导致竹锚杆存在尺寸受限、耐久性差等问题,不能较好地发挥其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一体化护坡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一体化护坡系统为“浅层植物根系
‑
深层复合锚杆”一体化护坡系统,所述一体化护坡系统包括:复合锚杆,包括相连接的竹锚杆和竹条;其中,所述竹锚杆包括顺次连接的植生段、竖直段与锚固段;所述竹条设置于所述竹锚杆之间,与所述竹锚杆在坡面形成空间网架结构体系;FRP增强层,包设于所述竹锚杆的植生段与锚固段;锚固剂,包括植生灌浆料、回填土以及普通灌浆料,所述植生灌浆料、回填土与普通灌浆料分别填充于所述竹锚杆的植生段、竖直段与锚固段;所述植生灌浆料包括磷酸镁水泥或低碱性胶凝材料、砂和水;所述磷酸镁水泥或低碱性胶凝材料、砂和水的质量比为1:1:0.4—1:1.6:0.6,所述植生灌浆料的PH值小于所述普通灌浆料的PH值;易生长的植物及根系,包括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所述植物及根系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不同地区适合植物生长的种类进行选取;植物养料,包括生长激素和保水剂;所述生态一体化护坡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人员对边坡进行钻孔,钻出的土壤按照先后顺序层叠堆放,钻孔深度大于竹锚杆长度200mm
‑
300mm,钻孔完毕后清理钻孔;将FRP增强层包覆的竹锚杆放入钻孔内,将普通灌浆料注入钻孔,所述普通灌浆料完全包裹所述竹锚杆的锚固段,当钻孔内普通灌浆料完全凝固后,将钻出的土壤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回填,使回填的土壤与未钻出时土壤的土层顺序保持一致,振捣压实至设计深度;将植生灌浆料灌注在所述竹锚杆的植生段;其中灌注时间保持在5分钟
‑
10分钟之间,注浆压力在0.5 MPa
ꢀ‑
1MPa;在边坡的竹锚杆间拉结、固定竹条;将保水剂与土壤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鑫淼,赵帅宇,张东坡,吕立群,程一本,王彬,李翔,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