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25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包括:反射结构、全息介质、第一显示屏及第二显示屏;反射结构与第一显示屏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显示屏位于反射结构的正上方,且第二显示屏与反射结构平行,第二显示屏与反射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全息介质设置在反射结构、第一显示屏及第二显示屏形成的结构内侧,全息介质与第一显示屏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第一夹角为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成像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全息幻影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及人眼的误判,感觉在空中成像。这项技术是未来的一种革命性的成像理念。不用戴眼镜的立体成像。全息幻影成像技术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它是采用全息膜配合显示屏幕再加以影像内容来展示产品的一种推广手段。这种全新的互动展示技术将装饰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在没有图像时完全透明,给使用者以全新的互动感受,成为当今一种最时尚的产品展示和市场推广手段。全息幻影成像被广泛用于各种商品发布会,房地产展示,汽车、珠宝展销会、时装发布会、演唱会等。
[0003]如图9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全息成像系统,该系统包括垂直于地面的反射结构1、全息介质2、第一显示屏3、眼动追踪摄像装置4及全息影像处理平台。反射结构1与第一显示屏3之间的夹角为90
°
。全息介质2在反射结构1与第一显示屏3之间,全息介质2与反射结构1及全息介质2第一显示屏3之间的夹角均为45
°
。反射结构1与第一显示屏3的高度相同,且反射结构1与第一显示屏3的宽度相同,全息介质2的高度与反射结构1的高度相同,全息介质2的宽度为反射结构1的宽度的倍。眼动追踪摄像装置4安装在反射结构1与全息介质2夹角对应的结构正面框架上方,眼动追踪摄像装置4用于采集观看者的眼部影像及头部影像。眼动追踪摄像装置4将采集到的影像提供给全息影像处理平台。全息影像处理平台通过眼动追踪算法及头部追踪算法计算出观看者观看的视线方向以及头部位置。根据以上信息同步调整所展示的全息影像的视觉角度,使影像展示的角度始终与观看者的观测视角保持一致。
[0004]如图10所示,反射结构1由长方体框架11、镜面12及光学玻璃13组成。在长方体框架11的四个平面内侧一圈安装有发光元件14。发光元件14可以是LED灯带、LED屏或其他可以发射光线的元件或材质。发光元件14发出的光通过光学玻璃13与镜面12相互反射,形成无限向内延伸的视觉效果。这样,通过很很浅的物理深度实现了很深的空间视觉效果。
[0005]全息介质2是一种具有特殊化学涂层的薄膜,或者全息介质2为涂有特殊化学涂层的玻璃。具备较强的反射率可以用于影像的反射,同时具备很高的透明度。
[0006]在使用中,反射结构1所形成的无限延伸的空间反射出的光入射到全息介质2上,从全息介质2反射的无限空间虚像成像于第一显示屏3后方。第一显示屏3显示的前景影像,与第一显示屏3后方形成的反射结构1虚像的无限空间效果,形成明显的纵深感,从而让人忽略掉眼前的第一显示屏3,在整个装置内呈现出裸眼3D的立体影像显示效果。
[0007]该现有技术具有以下问题:该系统通过全息介质对反射结构形成的无限向内延伸的空间显示效果,但是该系统是没有背景影像可以显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结构,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没有背景影像可以显示的技术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包括:反射结构、全息介质、第一显示屏及第二显示屏;反射结构与第一显示屏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显示屏位于反射结构的正上方,且第二显示屏与反射结构平行,第二显示屏与反射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全息介质设置在反射结构、第一显示屏及第二显示屏形成的结构内侧,全息介质与第一显示屏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角为90
°
,所述第二夹角为45
°
,全息介质与第二显示屏之间夹角、全息介质与反射结构之间夹角均为45
°

[0011]优选的,全息介质的长度、反射结构的长度、第一显示屏的长度及第二显示屏的长度相同,反射结构的宽度、第一显示屏的宽度及第二显示屏的宽度相同,全息介质的宽度为反射结构的宽度的倍。
[0012]优选的,反射结构包括长方体框架、镜面及光学玻璃,长方体框架的四周内侧一圈安装有发光元件,镜面设置于长方体框架的下部,光学玻璃设置于长方体框架的上部。
[0013]优选的,光学玻璃具备单向透光的光学性能。
[0014]优选的,所述镜面和长方体框架对应侧边相互平行,所述光学成像结构还包括:内矩形框,所述内矩形框的四周外侧固定于长方体框架的四周内侧下部;四组辅助机构,四组辅助机构分别设置在长方体框架的四周侧下部,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两组垂直于长方体框架对应的侧边的第一辅助连杆,所述第一辅助连杆滑动贯穿长方体框架对应的侧边;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于长方体框架对应的侧边,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辅助连杆的位于长方体框架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辅助连杆的位于长方体框架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连杆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及长方体框架对应侧边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辅助连杆,所述第二辅助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的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限位球,所述限位球连接在第二辅助连杆的另一端;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在长方体框架对应的侧边的外侧;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平行于长方体框架对应的侧边,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与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靠近长方体框架对应的侧边的一侧设置连接斜面,所述连接斜面与所述限位球接触。
[0015]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还包括:第三辅助连杆,所述第三辅助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靠近对应的第一连接板
的一侧固定连接;通风过滤板,所述通风过滤板与第三辅助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长方体框架对应的侧边设置供通风过滤板滑动通过的连通孔。
[0016]优选的,所述通风过滤板中部还设置有微型散热风扇。
[0017]优选的,长方体框架的左侧上部和长方体框架的右侧上部设置相对的水平贯通孔结构,所述光学玻璃的左部连接在长方体框架的左侧的水平贯通孔结构内,所述光学玻璃的右部连接在长方体框架的右侧的水平贯通孔结构内,所述水平贯通孔结构中靠近长方体框架内侧的部分为第一水平贯通孔,所述水平贯通孔结构中靠近长方体框架外侧的部分为第二水平贯通孔,第一水平贯通孔与第二水平贯通孔连通,第一水平贯通孔的高度小于第二水平贯通孔的高度;所述光学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设置第一固定块;每个水平贯通孔结构内均设置两组上下对称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贯通孔的内壁,第二固定块的靠近光学玻璃的一侧设置弹性块;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二水平贯通孔内壁滑动连接,上下相对的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第二滑槽;滑杆,所述滑杆固定连接在滑块的靠近第二固定块的一侧,滑杆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块内的第一滑槽内;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内壁及滑杆固定连接;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内,上下相对的所述限位块的相互靠近的一侧为弧形限位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结构(1)、全息介质(2)、第一显示屏(3)及第二显示屏(5);反射结构(1)与第一显示屏(3)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显示屏(5)位于反射结构(1)的正上方,且第二显示屏(5)与反射结构(1)平行,第二显示屏(5)与反射结构(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显示屏(3)的宽度;全息介质(2)设置在反射结构(1)、第一显示屏(3)及第二显示屏(5)形成的结构内侧,全息介质(2)与第一显示屏(3)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90
°
,所述第二夹角为45
°
,全息介质(2)与第二显示屏(5)之间夹角、全息介质(2)与反射结构(1)之间夹角均为4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全息介质(2)的长度、反射结构(1)的长度、第一显示屏(3)的长度及第二显示屏(5)的长度相同,反射结构(1)的宽度、第一显示屏(3)的宽度及第二显示屏(5)的宽度相同,全息介质(2)的宽度为反射结构(1)的宽度的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射结构(1)包括长方体框架(11)、镜面(12)及光学玻璃(13),长方体框架(11)的四周内侧一圈安装有发光元件(14),镜面(12)设置于长方体框架(11)的下部,光学玻璃(13)设置于长方体框架(11)的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光学玻璃(13)具备单向透光的光学性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12)和长方体框架(11)对应侧边相互平行,所述光学成像结构还包括:内矩形框(6),所述内矩形框(6)的四周外侧固定于长方体框架(11)的四周内侧下部;四组辅助机构(7),四组辅助机构(7)分别设置在长方体框架(11)的四周侧下部,所述辅助机构(7)包括:两组垂直于长方体框架(11)对应的侧边的第一辅助连杆(71),所述第一辅助连杆(71)滑动贯穿长方体框架(11)对应的侧边;第一连接板(72),所述第一连接板(72)平行于长方体框架(11)对应的侧边,所述第一连接板(72)与第一辅助连杆(71)的位于长方体框架(11)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73),所述第二连接板(73)与第一辅助连杆(71)的位于长方体框架(1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连杆(71)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74),所述第一弹簧(74)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73)及长方体框架(11)对应侧边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辅助连杆(75),所述第二辅助连杆(7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73)的远离第一连接板(72)的一侧;限位球(76),所述限位球(76)连接在第二辅助连杆(75)的另一端;第一连接块(77),所述第一连接块(77)固定连接在长方体框架(11)对应的侧边的外侧;伸缩杆(78),所述伸缩杆(78)平行于长方体框架(11)对应的侧边,所述伸缩杆(78)的固定端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谛听视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