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成像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全息幻影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及人眼的误判,感觉在空中成像。这项技术是未来的一种革命性的成像理念。不用戴眼镜的立体成像。全息幻影成像技术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它是采用全息膜配合显示屏幕再加以影像内容来展示产品的一种推广手段。这种全新的互动展示技术将装饰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在没有图像时完全透明,给使用者以全新的互动感受,成为当今一种最时尚的产品展示和市场推广手段。全息幻影成像被广泛用于各种商品发布会,房地产展示,汽车、珠宝展销会、时装发布会、演唱会等。
[0003]如图9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全息成像系统,该系统包括垂直于地面的反射结构1、全息介质2、第一显示屏3、眼动追踪摄像装置4及全息影像处理平台。反射结构1与第一显示屏3之间的夹角为90
°
。全息介质2在反射结构1与第一显示屏3之间,全息介质2与反射结构1及全息介质2第一显示屏3之间的夹角均为45
°
。反射结构1与第一显示屏3的高度相同,且反射结构1与第一显示屏3的宽度相同,全息介质2的高度与反射结构1的高度相同,全息介质2的宽度为反射结构1的宽度的倍。眼动追踪摄像装置4安装在反射结构1与全息介质2夹角对应的结构正面框架上方,眼动追踪摄像装置4用于采集观看者的眼部影像及头部影像。眼动追踪摄像装置4将采集到的影像提供给全息影像处理平台。全息影像处理平台通过眼动追踪算法及头部追踪算法计算出观看者观看的视线方向以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结构(1)、全息介质(2)、第一显示屏(3)及第二显示屏(5);反射结构(1)与第一显示屏(3)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显示屏(5)位于反射结构(1)的正上方,且第二显示屏(5)与反射结构(1)平行,第二显示屏(5)与反射结构(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显示屏(3)的宽度;全息介质(2)设置在反射结构(1)、第一显示屏(3)及第二显示屏(5)形成的结构内侧,全息介质(2)与第一显示屏(3)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90
°
,所述第二夹角为45
°
,全息介质(2)与第二显示屏(5)之间夹角、全息介质(2)与反射结构(1)之间夹角均为4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全息介质(2)的长度、反射结构(1)的长度、第一显示屏(3)的长度及第二显示屏(5)的长度相同,反射结构(1)的宽度、第一显示屏(3)的宽度及第二显示屏(5)的宽度相同,全息介质(2)的宽度为反射结构(1)的宽度的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射结构(1)包括长方体框架(11)、镜面(12)及光学玻璃(13),长方体框架(11)的四周内侧一圈安装有发光元件(14),镜面(12)设置于长方体框架(11)的下部,光学玻璃(13)设置于长方体框架(11)的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光学玻璃(13)具备单向透光的光学性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12)和长方体框架(11)对应侧边相互平行,所述光学成像结构还包括:内矩形框(6),所述内矩形框(6)的四周外侧固定于长方体框架(11)的四周内侧下部;四组辅助机构(7),四组辅助机构(7)分别设置在长方体框架(11)的四周侧下部,所述辅助机构(7)包括:两组垂直于长方体框架(11)对应的侧边的第一辅助连杆(71),所述第一辅助连杆(71)滑动贯穿长方体框架(11)对应的侧边;第一连接板(72),所述第一连接板(72)平行于长方体框架(11)对应的侧边,所述第一连接板(72)与第一辅助连杆(71)的位于长方体框架(11)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73),所述第二连接板(73)与第一辅助连杆(71)的位于长方体框架(1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连杆(71)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74),所述第一弹簧(74)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73)及长方体框架(11)对应侧边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辅助连杆(75),所述第二辅助连杆(7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73)的远离第一连接板(72)的一侧;限位球(76),所述限位球(76)连接在第二辅助连杆(75)的另一端;第一连接块(77),所述第一连接块(77)固定连接在长方体框架(11)对应的侧边的外侧;伸缩杆(78),所述伸缩杆(78)平行于长方体框架(11)对应的侧边,所述伸缩杆(78)的固定端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谛听视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