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成像结构及舞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22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6
本申请涉及全息成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息成像结构及舞台设备。全息成像结构包括显示屏、第一全息介质、第一影像源、第二全息介质和第二影像源;显示屏显示前景画面;在显示屏的前方设置有相连接的并与显示屏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第一全息介质和第二全息介质,第一全息介质和第二全息介质呈第一预设夹角,第一全息介质、第二全息介质分别与显示屏呈第二预设夹角、第三预设夹角;第一影像源位于第一全息介质远离显示屏的一侧;第二影像源位于第二全息介质远离显示屏的一侧;第一全息介质和第二全息介质形成的虚像位于显示屏的后方,以显示背景画面。本申请的全息成像结构无需对地面做下沉处理,能够应用于多种场地,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息成像结构及舞台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全息成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息成像结构及舞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全息幻影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及人眼的误判,使人产生空中成像的感觉。全息幻影成像技术是采用全息介质配合显示屏幕再加以影像内容来展示产品的一种推广手段。当该技术应用于舞台展示时,舞台上会显示两层画面,一层是前景画面,一层是背景画面,两层画面间隔一定的距离,画面间的纵深感会让人们感觉前景的画面有较强的立体感。
[0003]在现有的全息成像结构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中示出了框架1

、安装于框架1

的全息介质2

、幕布3

、显示屏4

、舞台5

、灯光设备6

和投影机7

,显示屏4

和框架1

的底部安装于舞台5

,显示屏4

用于显示前景画面,显示屏4

靠近观看者的方向设置有倾斜的全息介质2

,全息介质2

的正下方的地面下沉,下沉处用于平铺幕布3

,背景画面通过投影机7

和灯光设备6

向地面的幕布3

投影显示出影像,影像的光线入射到全息介质2

上,光线经全息介质2

反射形成的虚像构成背景画面。
[0004]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全息介质下方的地面做下沉处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场地不具备应用条件。且下沉地面所形成的空间,可以被观看者直接观看到,破坏了视觉呈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息成像结构及舞台设备,用于显示前景画面及背景画面两层画面,以使画面有较强的立体感,且适用场所更加广泛。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息成像结构,包括显示屏、第一全息介质、第一影像源、第二全息介质和第二影像源;
[0007]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前景画面;
[0008]在所述显示屏靠近观看者的方向设置有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所述第一全息介质的高度方向及所述第二全息介质的高度方向与所述显示屏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呈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全息介质与所述显示屏呈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二全息介质与所述显示屏呈第三预设夹角;
[0009]所述第一影像源位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以使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全息介质;所述第二影像源位于所述第二全息介质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以使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二全息介质;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形成的虚像位于所述显示屏远离所述观看者的一侧,以显示背景画面。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二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三预设夹角均为45度。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以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的连接处为对称轴,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形成轴对称结构。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全息介质远离所述对称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全息介质远离所述对称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连接。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全息介质、所述第二全息介质及所述显示屏等高。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遮挡构件和第二遮挡构件,所述第一遮挡构件及第二遮挡构件与所述显示屏等高;
[0015]所述第一遮挡构件和所述第二遮挡构件之间形成有观看窗口,所述观看窗口位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0016]所述第一遮挡构件围设形成第一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一影像源为所述第一遮挡构件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影像画面;所述第二遮挡构件围设形成第二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二影像源为所述第二遮挡构件的内壁形成的第二影像画面。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挡构件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遮挡板、第二遮挡板和第三遮挡板,且所述第一遮挡构件的横截面呈凹形结构;
[0018]所述第二遮挡构件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四遮挡板、第五遮挡板和第六遮挡板,且所述第二遮挡构件的横截面呈凹形结构;
[0019]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四遮挡板分别与所述显示屏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一遮挡板的板面及所述第四遮挡板的板面与所述显示屏平行;所述第三遮挡板和所述第六遮挡板之间形成所述观看窗口。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遮挡板的内壁形成有所述第一影像画面,所述第二遮挡板的内壁尺寸范围不小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向所述第二遮挡板投影的尺寸范围;
[0021]所述第五遮挡板的内壁形成有所述第二影像画面,所述第五遮挡板的内壁尺寸范围不小于所述第二全息介质向所述第二遮挡板投影的尺寸范围。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
[0023]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二遮挡板和所述第三遮挡板的连接处;
[0024]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二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五遮挡板和所述第六遮挡板的连接处。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所述显示屏本体前端设置显示屏显示面,所述显示屏左右两侧设置固定块;所述全息成像结构还包括显示屏固定装置,所述显示屏固定装置包括:
[0026]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端左部和右部对称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内设置缓冲组件;
[0027]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固定块对应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上端设置供所述固定块插入的开孔;第一水平安装板,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且设置在两个固定壳相互远离的一侧;若干第一限位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安装板靠近固定壳的一侧,且若干第一限位组件中心处设置所述固定块;
[0028]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滑杆,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安装板靠近固定壳
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杆沿左右方向水平布置,所述第一滑杆另一端贯穿至所述固定壳内后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靠近显示屏本体的一端设置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前侧靠近显示屏本体、后侧远离显示屏本体;第二推块,远离显示屏本体的一端设置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前侧靠近显示屏本体、后侧远离显示屏本体,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接触,所述第二推块靠近固定块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固定壳内壁上下滑动连接;第一插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靠近固定块的一侧,所述固定块对应设置于第一插块匹配的第一插孔;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壳上端内壁及所述第一连接块固连接;
[0029]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息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101)、第一全息介质(102)、第一影像源、第二全息介质(103)和第二影像源;所述显示屏(101)用于显示前景画面;在所述显示屏(101)靠近观看者的方向设置有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的高度方向及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的高度方向与所述显示屏(101)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呈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与所述显示屏(101)呈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与所述显示屏(101)呈第三预设夹角;所述第一影像源位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远离所述显示屏(101)的一侧,以使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所述第二影像源位于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远离所述显示屏(101)的一侧,以使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形成的虚像位于所述显示屏(101)远离所述观看者的一侧,以显示背景画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二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三预设夹角均为45度;以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的连接处为对称轴,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形成轴对称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息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远离所述对称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10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远离所述对称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屏(101)的另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息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及所述显示屏(101)等高。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息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遮挡构件(104)和第二遮挡构件(105),所述第一遮挡构件(104)及第二遮挡构件(105)与所述显示屏(101)等高;所述第一遮挡构件(104)和所述第二遮挡构件(105)之间形成有观看窗口(106),所述观看窗口(106)位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远离所述显示屏(101)的一侧;所述第一遮挡构件(104)围设形成第一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一影像源为所述第一遮挡构件(104)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影像画面;所述第二遮挡构件(105)围设形成第二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二影像源为所述第二遮挡构件(105)的内壁形成的第二影像画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息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构件(104)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遮挡板(107)、第二遮挡板(108)和第三遮挡板(109),且所述第一遮挡构件(104)的横截面呈凹形结构;所述第二遮挡构件(105)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四遮挡板(110)、第五遮挡板(111)和第六遮挡板(112),且所述第二遮挡构件(105)的横截面呈凹形结构;所述第一遮挡板(107)和所述第四遮挡板(110)分别与所述显示屏(10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一遮挡板(107)的板面及所述第四遮挡板(110)的板面与所述显示屏(101)平行;所述第三遮挡板(109)和所述第六遮挡板(112)之间形成所述观看窗口(1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息成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板(108)的内壁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谛听视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