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317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全息成像系统,全息成像系统包括:长方形框架、第一显示屏、平面结构和第二显示屏;所述长方形框架,与地面呈预设倾角设置,所述框架上固定有全息膜;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在所述长方形框架的第一侧,垂直于地面设置,用于显示前景画面;所述平面结构,所述平面结构设置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第二侧,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呈预设角度顺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上,用于显示背景画面。通过该技术方案,降低全息成像系统对应用环境的要求,实现理想的视觉呈现效果。实现理想的视觉呈现效果。实现理想的视觉呈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息成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全息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全息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全息投影技术(front

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像,还可以使幻像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适用范围产品展览、汽车服装发布会、舞台节目、互动、酒吧娱乐、场所互动投影等。
[0003]全息投影技术与现有投影技术在原理上截然不同,其利用干涉衍射原理将光引导至所需的地方,而非遮挡光,因而在投影特殊图案时亮度可以达到普通投影的数十倍甚至上千倍。
[0004]目前的全息成像系统存在以下缺点:
[0005]1)需要在全息膜下方的地面做地面下沉,实际应用中很多场地不具备应用条件。
[0006]2)背景画面是通过灯光照亮下沉地面形成的空间,背景画面上不能显示影像。
[0007]3)下沉地面所形成的空间,可以被观看者直接观看到,破坏了该系统的视觉呈现效果。
[0008]4)顶部及两侧是开放的,空间中的环境光线很容易对下沉地面的空间进行干扰,影响该系统视觉呈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中至少一项,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息成像系统,从而降低对应用环境的要求,实现理想的视觉呈现效果。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全息成像系统,包括:长方形框架、第一显示屏、平面结构和第二显示屏;
[0011]所述长方形框架,与地面呈预设倾角设置,所述框架上固定有全息膜;
[0012]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在所述长方形框架的第一侧,垂直于地面设置,用于显示前景画面;
[0013]所述平面结构,所述平面结构设置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第二侧,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呈预设角度顺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底端相连;
[0014]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上,用于显示背景画面。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c=90
°
所述第一平面的上沿与所述第三平面的下沿连接的辅助面D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夹角为∠b,所述长方形框架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的的夹角为∠b

,∠b=∠b

,所述辅助面D与所述第三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a=90
°‑
∠b

∠b

=90
°‑
2∠b,所述辅助面D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之间的夹角为∠d,∠d=180
°‑
∠a。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辅助面D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高度。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平面的长度=(辅助面D的长度

第二平面的长度)
×
tan∠a。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三平面的长度=(辅助面D的长度

第二平面的长度)/cos∠a。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平面的长度等于所述辅助面D的长度的一半。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长方形框架的两个侧边分别通过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夹住所述长方形框架,并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平面结构连接。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顶部封板,所述顶部封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顶部和所述长方形框架的顶部之间,以使顶部封闭。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端安装待升降器件,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0023]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方设置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端用于安装待升降器件;
[0024]若干第一伸缩杆,沿所述固定座周侧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第一伸缩杆两端分别与固定座和移动座连接;
[0025]若干支撑组件,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和移动座之间,且位于若干第一伸缩杆内侧,且若干支撑组件左右对称布置;
[0026]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铰座,所述第一铰座连接在所述移动座下端;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端;第一支撑块,倾斜设置,且下端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中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上端与所述第一铰座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部转动连接;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端,所述滑槽内设置导向杆,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贯穿所述导向杆;弹簧,套接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及滑槽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第一固定块的一侧转动连接,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002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8]1)不需要下沉地面,降低对应用环境的要求。
[0029]2)背景画面不仅仅是立体空间的视觉呈现,还可以显示画面影像。
[0030]3)通过结构设计对全息膜下方空间进行遮蔽,实现理想的视觉效果。
[0031]4)通过对全息结构两侧、正面、顶面的遮挡结构,限制进入全息结构内部的光线强度,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
[003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3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34]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全息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全息成像系统使用时的成像示意图。
[0036]图3和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不同角度时全息成像系统的成像示意图。
[0037]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全息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全息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例子。
[0042]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全息成像系统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长方形框架、第一显示屏、平面结构和第二显示屏;所述长方形框架,与地面呈预设倾角设置,所述框架上固定有全息膜;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在所述长方形框架的第一侧,垂直于地面设置,用于显示前景画面;所述平面结构,所述平面结构设置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第二侧,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呈预设角度顺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上,用于显示背景画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c=90
°
所述第一平面的上沿与所述第三平面的下沿连接的辅助面D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夹角为∠b,所述长方形框架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的夹角为∠b

,∠b=∠b

,所述辅助面D与所述第三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a=90
°‑
∠b

∠b

=90
°‑
2∠b,所述辅助面D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之间的夹角为∠d,∠d=180
°‑
∠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面D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的长度=(辅助面D的长度

第二平面的长度)
×
tan∠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息成像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谛听视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