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方法和包含肠道菌群的多层滴丸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一种包裹生物活性微生物的多层滴丸,该生物活性微生物例如益生菌、肠道菌群、酶、多肽类等等,典型的肠道菌群是健康志人愿者提供的粪便经去杂冻干处理所得肠道菌群的菌粉。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滴丸,尤其是包含肠道菌群的多层滴丸,可以有效地用于治疗某些精神疾病例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本专利技术的滴丸尤其是包含肠道菌群的多层滴丸可以称为黄龙滴丸。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对生物活性物(益生菌、肠道菌群)进行物理化学包埋缓控释的研究较多,大多数采用单层或两层水相体系进行包埋缓控释。如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等多糖类,还有采用大豆蛋白、明胶等蛋白质类进行的包埋;也有采用油脂类物质的如蜂胶、虫胶、硬化油脂、动植物油脂类;再有采用两种或多种物质复配如多糖复配、蛋白质复配、多糖蛋白质复配、脂类与蛋白质复配等技术;另外,采用化学改性对多糖类、蛋白质类等亲水物质进行疏水改性,通过控制疏水改性程度来控制缓控释的速度等。这些技术大部分采用的亲水体系对生物活性物进行分散(如益生菌、肠道菌群)对其稳定性及活力有较大影响,大大影响效果和收率从而提高成本;还有一些技术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工序较多工业化难度较大;另外,大部分采用的单层单相,双层双相的水相分散体系很难保证生物活性物质(如益生菌)不被激活,从而影响其稳定性。再有,由于生物活性物质一般对胃酸较为敏感,工艺对活性物的保护作用有限。
[0003]滴丸剂是药剂学领域的一种高端剂型,由于其特殊结构而能够赋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滴丸,其包括呈同心圆状存在的(a)内层、(b)中层、(c)外层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结构,其中:(a)内层为活微生物例如益生菌或肠道菌群的菌粉和油性物质构成的均质混合物;(b)中层为油性物质;(c)外层为由包括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水形成的胶液经滴制和干燥后形成的胶皮壳。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滴丸,其中所述活微生物例如益生菌或肠道菌群是对胃肠道有益的活微生物。3.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滴丸,其中所述活微生物例如益生菌或肠道菌群可以是以其商业化来源的形式或者可以是采自健康志愿者肠道菌群例如粪便经去杂处理的形式或者可以是经培养扩增过的形式;例如,用于制备发明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的活微生物例如益生菌或肠道菌群是以粉末状态加入的。4.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滴丸,其中:所述活益生菌选自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球菌属、丙酸杆菌属、片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克鲁维酵母属;所述双歧杆菌属选自: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例如Bb
‑
12、乳双歧杆菌例如HN019或Bi
‑
07、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例如M
‑
16V、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例如BB536;所述乳杆菌属选自:嗜酸乳杆菌例如NCFM、干酪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乳亚种、发酵乳杆菌例如CECT5716、格氏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清酒乳杆菌、弯曲乳杆菌;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球菌属、或丙酸杆菌属选自: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乳酸乳球菌双乙酰亚种、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产丙酸丙酸杆菌;和/或片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或克鲁维酵母属选自:乳酸片球菌、小牛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凝结芽孢杆菌。5.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滴丸,其中,内层:中层:外层三者的重量比为1:1.2~4:0.5~3,例如为1:1.5~3.5:1~2.5,例如为1:2.5~3.5:1~2,例如为1:3:1.5。6.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滴丸,其中,外层中的高分子材料选自明胶、琼脂、结冷胶、卡拉胶、红藻胶、果胶、壳聚糖、海藻酸、凝胶多糖、淀粉、改性淀粉、普鲁兰多糖、甘露聚糖及其组合;高分子材料是明胶;外层中的增塑剂选自甘油、山梨醇、及其组合;用于滴制以形成胶皮壳外层的胶液中,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水的重量比为1:0.05~0.2:2~4;用于滴制以形成胶皮壳外层的胶液中,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水的重量比为1:0.05~0.15:2.5~3.5;用于滴制以形成胶皮壳外层的胶液中还包含蔗糖,其中高分子材料与蔗糖的重量比为1:0.1~0.5,例如1:0.1~0.3;用于滴制以形成胶皮壳外层的胶液中包含明胶、甘油、蔗糖、水;其重量比为1:0.05~
0.2:0.1~0.5:2~4,例如为1:0.05~0.15:0.1~0.3:2.5~3.5;高分子材料是明胶,明胶冻力为160~200;内层和中层的油性物质各自独立地选自:硬化油脂(例如熔点39
‑
43℃)、植物油脂(例如熔点37
‑
42℃)、食用植物油脂,蔗糖脂肪酸酯(SAIB),甘油脂肪酸酯,棕榈油的酯交换油脂,棕榈分级油的酯交换油脂,棕榈油分级而得到的棕榈硬脂精、棕榈油精、棕榈超级油精、棕榈双油精和棕榈中间级分,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可可脂,代可可脂,以及它们的组合;中层包含油性物质例如硬化油脂(例如熔点39
‑
43℃),还包含天然维生素E油和氯化钙;在中层物料中,包含1
‑
5%(例如1.5
‑
3%)天然维生素E油、1
‑
5%(例如2.5
‑
4%)氯化钙和余量的硬化油脂;内层的油性物质的熔点为35
‑
55℃,例如熔点为35
‑
50℃,例如熔点为35
‑
45℃,例如熔点为37
‑
4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仲荪,林单,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