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融合蛋白包括通过连接子连接的第一结构单元、第二结构单元和第三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包含下列的至少之一:抗体Fc片段、结合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要求申请日为2021年10月25日,申请号为CN2021112517606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申请一般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更具体的,本申请涉及一种融合蛋白,一种核酸,一种表达载体,一种宿主细胞,一种制备融合蛋白的方法,一种融合蛋白复合体,一种药物组合物,以及融合蛋白或融合蛋白复合体在制备用于治疗或者预防癌症、传染病或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3]白细胞介素
‑
15(IL
‑
15)是一种免疫细胞生长因子,与IL
‑
2共享受体和活性,具有刺激T细胞及NK细胞增殖和活化、诱导B细胞免疫球蛋白合成和支持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分化的作用。IL
‑
15在极低浓度即可有效激活CD8
+
T细胞或NK细胞,因此临床应用于肿瘤治疗时,对正常组织的免疫细胞也有很强的刺激活性,容易导致严重的系统性毒副作用。
[0004]抗体
‑
细胞因子融合蛋白又称免疫细胞因子,其利用抗体的靶向性可有效地实现细胞因子在肿瘤部位的富集,从而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已有报道将IL
‑
15和PD
‑
L1单抗融合构建抗体
‑
细胞因子双功能融合蛋白,IL
‑
15可刺激CD8+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以发挥抗肿瘤作用,PD
‑
L1抗体作为运载IL
‑
15的“导弹”,实现IL
‑
15在肿瘤部位的富集。但是由于IL
‑
15显著的生物学活性,即使给IL
‑
15安装上抗体这一“导弹”,较小的脱靶作用也可带来较强的毒副作用,现有报道的抗体
‑
细胞因子双功能融合蛋白仍无法完全解决IL
‑
15全身治疗毒副反应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期望提供一种融合蛋白,以提高IL
‑
15的治疗靶向性,降低脱靶毒性。
[0006]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融合蛋白,包括第一结构单元、第二结构单元和第三结构单元,第一结构单元包含下列的至少之一:抗体Fc片段、结合PD
‑
L1或PD
‑
L1功能关联物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第二结构单元包含IL
‑
15Rα的sushi结构域,第三结构单元包含IL
‑
15,第一结构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子与第二结构单元或第三结构单元的N端或C端连接,第二结构单元和第三结构单元通过第二连接子连接,其中第一连接子为可裂解连接子,可被目的组织,如肿瘤部位过表达的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或丝氨酸蛋白酶裂解,第二连接子为柔性连接子。本文中公开的实验显示,相较于第一连接子不可裂解的融合蛋白,本申请第一连接子为可裂解连接子的融合蛋白在裂解前后显示出不同的活性,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安全性。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融合蛋白的第一结构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子连接于第三结构单元的N端,第二结构单元通过第二连接子连接于所述第三结构单元的C端。
以第一结构单元包含结合PD
‑
L1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为例,融合蛋白从N端到C端依次包含结合PD
‑
L1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可裂解的第一连接子、IL
‑
15、柔性的第二连接子和IL
‑
15Rα的sushi结构域。本申请发现,相比于IL
‑
15位于C端的融合蛋白,IL
‑
15位于第一结构单元和第二结构单元之间的融合蛋白在第一连接子裂解前的活性明显更低,且在第一连接子裂解后,活性大幅增强,靶向性和安全性得到显著改善。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D
‑
L1功能关联物包括PD
‑
1、TIGIT、LAG3、TIM
‑
3和CTLA
‑
4的至少之一。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结构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子与所述第二结构单元或第三结构单元的C端连接。以第一结构单元包含抗体Fc片段,第一连接子与第三结构单元的C端连接为例,融合蛋白从N端到C端依次包含IL
‑
15Rα的sushi结构域、柔性的第二连接子、IL
‑
15、可裂解的第一连接子和抗体Fc片段。本申请发现,相比于IL
‑
15位于C端的融合蛋白,IL
‑
15位于第一结构单元和第二结构单元之间的融合蛋白在第一连接子裂解前的活性明显更低,且在第一连接子裂解后,活性大幅增强,靶向性和安全性得到显著改善。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结构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子与所述第二结构单元或第三结构单元的C端连接,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包括所述抗体Fc片段和结合所述PD
‑
L1或PD
‑
L1功能关联物的单链抗体,其中,所述单链抗体与所述抗体Fc片段的C端连接。
[0011]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融合蛋白的第二结构单元包含IL
‑
15Rα的sushi结构域,第三结构单元包含IL
‑
15,二者通过柔性的第二连接子连接,组成IL
‑
15超级激动剂,相较于单体IL
‑
15具有更好的体内稳定性和半衰期,在肿瘤部位对T细胞、NK细胞的激活能力更强,肿瘤治疗效果更好。
[0012]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融合蛋白的第二结构单元为包含sushi结构域的IL
‑
15Rα片段,其中sushi结构域为65
‑
85个氨基酸长的片段,优选的为85个氨基酸的片段。本申请发现,相比于65个氨基酸长的sushi片段,采用85个氨基酸长的sushi片段的融合蛋白具有更好的活性。
[0013]在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融合蛋白复合体,作为可选的方案,本申请的融合蛋白复合体为包含本申请融合蛋白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蛋白质,复合体中各融合蛋白可通过Fc区之间形成的链间键连接。
[0014]在本申请的另一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编码本申请融合蛋白的核酸、用于制备本申请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宿主细胞、制备方法,一种药物组合物,以及本申请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复合体在制备用于治疗传染病、癌症或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0015]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本申请融合蛋白与靶向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联用的技术方案,例如本申请的融合蛋白与抗VEGF抗体或抗Her2抗体联合,在小鼠肿瘤模型中,起到了协同的抗肿瘤药效作用。
附图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单元、第二结构单元和第三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包含下列的至少之一:抗体Fc片段、结合PD
‑
L1或PD
‑
L1功能关联物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包含IL
‑
15Rα的sushi结构域;所述第三结构单元包含IL
‑
15;所述第一结构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子与所述第二结构单元或第三结构单元的N端或C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子为可裂解连接子;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和第三结构单元通过第二连接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子为柔性连接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子连接于所述第三结构单元的N端,所述第二结构单元通过第二连接子连接于所述第三结构单元的C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PD
‑
L1功能关联物包括PD
‑
1、TIGIT、LAG3、TIM
‑
3和CTLA
‑
4的至少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子与所述第二结构单元或第三结构单元的C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包括所述抗体Fc片段和结合所述PD
‑
L1或PD
‑
L1功能关联物的单链抗体,其中,所述单链抗体与所述抗体Fc片段的C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子为可被目的组织中过表达的蛋白酶裂解的肽接头;优选的,所述蛋白酶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或丝氨酸蛋白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包含选自GS、GSGGS、GGGGS和/或GGGS序列的重复;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子为SGGSGGGGSGGGSGGGGSLQ。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单元无ADCC和/或CDC活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包括融合形式的所述抗体Fc片段和所述结合所述PD
‑
L1或PD
‑
L1功能关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慧丽,史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