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发生器、反应器和环氧丙烷吸收二氧化碳制碳酸丙烯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218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泡发生器、反应器和微气泡强化气液反应的系统以及环氧丙烷吸收二氧化碳制碳酸丙烯酯的方法,将环氧丙烷、催化剂、助剂以及溶剂碳酸丙烯酯组成的反应溶液加入反应器,反应器内设置气泡发生器,二氧化碳原料气经微气泡发生器形成二氧化碳微气泡后与反应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接触反应制得碳酸丙烯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气泡发生器的位置以及气泡发生器各支管的设计配合,在高温高压下产生适合反应的CO2微气泡,能够有效强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的反应,提高气液反应的传质效率和反应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具有碳酸丙烯酯收率高的特点。过具有碳酸丙烯酯收率高的特点。过具有碳酸丙烯酯收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泡发生器、反应器和环氧丙烷吸收二氧化碳制碳酸丙烯酯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泡发生器、反应器以及环氧丙烷吸收二氧化碳制碳酸丙烯酯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是以煤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燃料氧化燃烧后的最终产物,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生产以来,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使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逐渐增大,成为主要的温室气体,直接导致地球气温上升及气候异常,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CO2是最丰富的C1资源,因此,在环保及资源领域,CO2的转化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CO2分子自身十分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目前,以CO2为原料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很少,而由CO2与环氧丙烷(PO)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路线正是其中之一。
[0003]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反应生成五元环碳酸酯已被广泛研究。环碳酸酯可用于各种用途,如无质子极性溶剂、电池电解质、聚碳酸酯前体、医药和精细化学合成中间体等。碳酸丙烯酯(Propylene Carbonate,简称PC),也称碳酸丙二醇酯,是一种杂环酮,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器(3)包括:具有进气口(4)的主进气管(5),用于将原料气通入所述气泡发生器(3);设置在所述主进气管(5)径向的至少三个一级横向支管(6),每个所述一级横向支管(6)径向设置至少一个一级纵向支管(7),每个所述一级纵向支管(7)径向设置至少三个二级横向支管(8),每个所述二级横向支管(8)径向设置至少一个二级纵向支管(9),每个所述二级纵向支管(9)设置出气口(10),每个所述出气口(10)固定设置具有多个气泡孔的出气板(11),用于切割所述原料气形成微气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中,每个所述一级横向支管(6)的内径为所述主进气管(5)内径的5/9至7/8,优选安置在距所述主进气管(5)顶端1/5至1/4距离处;和/或每个所述一级纵向支管(7)的内径为所述主进气管(5)内径的5/12至7/10,优选安置在距所述一级横向支管(6)顶端1/3至2/3距离处;和/或每个所述二级横向支管(8)的内径为所述主进气管(5)内径的5/18至7/17,优选安置在距所述一级纵向支管(7)顶端1/3至2/3距离处;和/或每个所述二级纵向支管(9)的内径为所述主进气管(5)的内径的5/36至7/34,优选安置在距所述二级横向支管(8)顶端1/3至2/3距离处;和/或每个所述出气口(10)内径为所述主进气管(5)内径的5/72至7/68;和/或每个所述出气板(11)的直径与所述出气口(10)外径相同,厚度为0.5

2mm,孔隙率为50%

70%,所述气泡孔直径为1

20μm,优选5

2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中,所述气泡发生器(3)适配反应器(1),优选所述主进气管(5)的内径为所述反应器(1)内径的1/7至1/5;和/或每个所述一级横向支管(6)的内径为所述反应器(1)内径的1/9至1/8,优选安置在距所述主进气管(5)顶端1/5至1/4距离处;和/或每个所述一级纵向支管(7)的内径为所述反应器(1)内径的1/12至1/10,优选安置在距所述一级横向支管(6)顶端1/3至2/3距离处;和/或每个所述二级横向支管(8)的内径为所述反应器(1)内径的1/18至1/17,优选安置在距所述一级纵向支管(7)顶端1/3至2/3距离处;和/或每个所述二级纵向支管(9)的内径为所述反应器(1)的内径的1/34至1/36,优选安置在距所述二级横向支管(8)顶端1/3至2/3距离处;和/或每个所述出气口(10)内径为所述反应器(1)内径的1/68至1/72;和/或每个所述出气板(11)的直径与所述出气口(10)外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飞高攀李晓红齐国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