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树脂、层积体和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17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4
提供一种氟树脂,其中,由通过在130℃进行40000小时的热处理而得到的热处理后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和热处理前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根据下式算出的拉伸强度维持率为50%以上。拉伸强度维持率(%)=(热处理后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MPa))/(热处理前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氟树脂、层积体和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氟树脂、层积体和管。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由氟树脂形成的管。另外,还已知通过将氟树脂与其他聚合物材料层积而形成的层积管。
[0003]作为这种层积管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多层层积体的制造方法,该多层层积体的制造方法使用包括模头和向上述模头供给树脂的多个挤出机的共挤出装置,通过同时多层共挤出法至少将聚酰胺(A)和含氟烯键式聚合物(B)层积,得到由上述聚酰胺(A)和上述含氟烯键式聚合物(B)构成的层积体,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上述模头的温度为超过260℃且310℃以下的范围。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1/070485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树脂,该氟树脂即使在通过以高线速度挤出成型来制造管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具有平滑的内表面的管。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氟树脂,其中,由通过在130℃进行40000小时的热处理而得到的热处理后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和热处理前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根据下式算出的拉伸强度维持率为50%以上。
[0011]拉伸强度维持率(%)=(热处理后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MPa))/(热处理前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MPa))
×
100
[001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氟树脂,其中,在60℃将氟树脂在全氟环丁烷中浸渍10天的情况下,提取到全氟环丁烷中的提取物的提取量相对于浸渍的所述氟树脂的质量为0.3质量%以下。
[0013]上述氟树脂优选为熔融加工性氟树脂。
[0014]上述氟树脂优选具有选自由碳酸酯基和羧酸卤化物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碳酸酯基和羧酸卤化物基的总数相对于每106个主链碳原子数为3个~800个。
[0015]上述氟树脂优选含有乙烯单元和四氟乙烯单元。
[0016]上述氟树脂优选还含有六氟丙烯单元。
[0017]上述氟树脂优选含有三氟氯乙烯单元和四氟乙烯单元。
[0018]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积体,其具备含有上述氟树脂的氟树脂层和含有非氟树脂的非氟树脂层。
[0019]作为上述非氟树脂层,优选具有含有聚酰胺树脂的聚酰胺树脂层。
[0020]优选上述氟树脂层与上述聚酰胺树脂层粘接,上述氟树脂层与上述聚酰胺树脂层的层间粘接强度为30N/cm以上。
[0021]作为上述非氟树脂层,优选具备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的EVOH层。
[002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的管,其由上述层积体形成。
[0023]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层的管,其含有上述氟树脂。
[0024]优选上述管的内表面由上述氟树脂形成,上述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1.0μm以下。
[002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氟树脂,该氟树脂即使在通过以高线速度挤出成型来制造管的情况下,也能制造具有平滑的内表面的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
[0028]本专利技术的氟树脂是在130℃进行40000小时的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维持率为50%以上的氟树脂(下文中有时称为“第1氟树脂”)。
[0029]本专利技术的氟树脂中,提取到全氟环丁烷中的提取物的提取量相对于浸渍的氟树脂的质量为0.3质量%以下(下文中有时称为“第2氟树脂”)。
[0030]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制造方法中,通过采用比较高的模头温度,可得到层间粘接的多层层积体。但是,在氟树脂的耐热性不足的情况下,由于氟树脂暴露于比较高的模头温度下等原因,所得到的管的内表面有时会变粗糙,特别是在以高线速度挤出成型的情况下,所得到的管的内表面有时会变粗糙。
[0031]因此,对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若使用拉伸强度维持率高的氟树脂作为挤出成型的材料,即使在以高线速度挤出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制造具有平滑的内表面的管。此外,还发现制造拉伸强度维持率高的氟树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1氟树脂是基于这些发现而完成的。
[0032]另外,对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若使用提取到全氟环丁烷中的提取物的提取量少的氟树脂作为挤出成型的材料,即使在以高线速度挤出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制造具有平滑的内表面的管。此外,还发现制造全氟环丁烷提取量少的氟树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2氟树脂是基于这些发现而完成的。
[0033]本专利技术的第1氟树脂在130℃进行40000小时的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维持率为50%以上。拉伸强度维持率由通过在130℃进行40000小时的热处理而得到的热处理后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和热处理前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根据下式算出。
[0034]拉伸强度维持率(%)=(热处理后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MPa))/(热处理前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MPa))
×
100
[0035]本专利技术的第1氟树脂在135℃进行40000小时的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维持率可以为50%以上,在150℃进行40000小时的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维持率可以为50%以上,在170℃进行40000小时的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维持率可以为50%以上,在200℃进行40000小时的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维持率可以为50%以上。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第1氟树脂在进行40000小
时的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维持率为50%的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3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上、特别优选为170℃以上、最优选为200℃以上。
[0036]本专利技术的第1氟树脂由于进行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维持率高,耐热性优异,因此成型时的分解被抑制,即便在以高线速度挤出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制造具有平滑的内表面的管,进而还能得到耐热性优异的成型品。近年来,汽车发动机的小型化推进,发动机、尾气的温度具有升高的倾向。与之相伴,对于设置在汽车内部的部件也要求比以往更高的耐热性。本专利技术的第1氟树脂由于进行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维持率高,因此也可以适合用作形成燃料管等设置在温度非常高的汽车内部的部件的材料。
[0037]本专利技术的第2氟树脂中,提取到全氟环丁烷中的提取物的提取量相对于浸渍的氟树脂的质量为0.3质量%以下。作为提取物的提取量,优选为0.2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03质量%以下。
[0038]提取物的提取量可以如下确定:在60℃使氟树脂在全氟环丁烷中浸渍10天,从全氟环丁烷中取出氟树脂并回收全氟环丁烷,通过加热全氟环丁烷而除去全氟环丁烷,测定残留的提取物的质量(残渣的干燥质量),计算出提取物的质量相对于浸渍的氟树脂的质量的比例,由此可以确定。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氟树脂,其中,由通过在130℃进行40000小时的热处理而得到的热处理后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和热处理前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根据下式算出的拉伸强度维持率为50%以上,拉伸强度维持率(%)=(热处理后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MPa))/(热处理前的氟树脂的拉伸强度(MPa))
×
100。2.一种氟树脂,其中,在60℃将氟树脂在全氟环丁烷中浸渍10天的情况下,提取到全氟环丁烷中的提取物的提取量相对于浸渍的所述氟树脂的质量为0.3质量%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氟树脂,其中,所述氟树脂为熔融加工性氟树脂。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树脂,其中,所述氟树脂具有选自由碳酸酯基和羧酸卤化物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碳酸酯基和羧酸卤化物基的总数相对于每106个主链碳原子数为3个~800个。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树脂,其中,所述氟树脂含有乙烯单元和四氟乙烯单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氟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岛祐己神谷幸纪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