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润滑导热硅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68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润滑导热硅芯管,由管内向管外依次包括润滑层、结构层、导热块、外层、色带线,通过润滑层的环向连续波浪纹结构设计,增大导热面积和减少摩擦面积,提高线缆穿越性能;结构层和外层间设置多个导热块,可以增强导热性能;结构层的弧形块提高管体耐压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简单,实用性强,经济效益好。效益好。效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润滑导热硅芯管


[0001]本技术属于通信电缆管材
,具体涉及一种自润滑导热硅芯管。

技术介绍

[0002]硅芯管是目前常用的电线电缆护套管,尤其是用于公路地下电缆管线,硅芯管为双层结构,外层为聚乙烯层,内层为固体润滑层,固体润滑层中含有硅基树脂,可以使内壁摩擦系数大大降低,线缆穿线时的磨损就会减少。
[0003]硅芯管属柔性管,一般成品均盘绕包装,一盘硅芯管可从几百米至几千米不等,在线缆维护时,经常需要抽取出来,这就对硅芯管的润滑性有了较大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硅芯管均为圆柱状实壁管,由于线缆的外径与硅芯管的内径相差不大,线缆穿越时,线缆外表面与管内壁的接触面积较大,这样造成的摩擦损伤面积也会较多,并且接触面积大,穿线阻力也会增大,穿线难度也会提高,不利于施工敷设。
[0004]线缆在抽取和运行工作过程中,均会产生较多热量,而聚乙烯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3

0.6W/(m*K),导热系数较小,长期处于温度较高条件下,均会影响管体和线缆的使用寿命,亟待开发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缆套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高硅芯管的润滑性和导热性。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润滑导热硅芯管,由管内向管外依次包括润滑层、结构层、导热块、外层、色带线。
[0007]所述润滑层内表面有连续波浪纹的润滑凸起块。
[0008]所述结构层内表面与润滑层相连,外表面均匀分布有6个弧形块,结构层与外层间的空隙填充有导热块。
[0009]所述外层与导热块和结构层相连,色带线均匀分布在外层的外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润滑层的材质为硅基树脂。
[0011]润滑层内表面有连续波浪纹设计的润滑凸起块,使得线缆在管内穿越时仅与润滑凸起块的顶面接触,相比于平壁管材,接触面积大幅度减少,穿线阻力相应减少,并且波浪纹结构设计,润滑层的用料成本减少;并且,润滑层内表面连续波浪纹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大管内表面积,管内表面积增大,导热面积大,传热速率快。
[0012]优选的,润滑凸起块的个数为12

20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层的材质为聚乙烯和石墨的混合物。
[0014]结构层外侧设计有6个弧形块,弧形块的外侧与外层的内侧相连,通过6个弧形块的加强作用可以提高管材的抗压性,并且石墨的导热能力强,可以提高该层的热传导能力。
[0015]优选的,所述结构层最大厚度:最小厚度为(1.5

2):1。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块的材质为导热硅胶,导热硅胶的导热系数高,为1.0

3.0W/
(m*K),可以进一步提高管内热量往管外传导。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外层的材质为聚乙烯。
[0018]进一步的,所述色带线有4条,且均匀分布在管体外表面,起识别作用。
[0019]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层最大厚度:结构层最大厚度:外层厚度为(0.3

0.5):1:1。
[0020]本技术所使用的材料均为柔性较高的材质,管材生产后依旧可以通过盘卷机盘卷包装;管材设计内结构壁使自润滑性能提高,减少线缆的磨损;通过增大传热面积和导热系数的方式,提高了管材的导热性能,使管内线缆运作产生的热量容易传导至外界环境中,提高了线缆的安全性;管材可采用多机共挤的生产方式,通过口模结构变换来生产本技术管材,生产难度低且快速,经济效益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自润滑导热硅芯管的剖面图。
[0022]附图标记:1润滑层、2结构层、3导热块、4外层、5色带线、11润滑凸起块、21弧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本技术的技术要点,以下内容均结合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实施例
[0025]自润滑导热硅芯管,由管内向管外依次包括润滑层1、结构层2、导热块3、外层4、色带线5。
[0026]所述润滑层1内表面有连续波浪纹的润滑凸起块11。
[0027]所述结构层2内表面与润滑层1相连,外表面均匀分布有6个弧形块21,结构层2与外层间的空隙填充有导热块3。
[0028]所述外层4与导热块3和结构层2相连,色带线5均匀分布在外层4的外侧。
[0029]进一步的,所述的润滑层1的材质为硅基树脂。
[0030]润滑层1内表面有连续波浪纹设计的润滑凸起块11,使得线缆在管内穿越时仅与润滑凸起块11的顶面接触,相比于平壁管材,接触面积大幅度减少,穿线阻力相应减少,并且波浪纹结构设计,润滑层1的用料成本减少;并且,润滑层1内表面连续波浪纹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大管内表面积,管内表面积增大,导热面积大,传热速率快。
[0031]优选的,润滑凸起块11的个数为12个,润滑凸起块的个数不宜过少或过多,数量过少,减阻效果不显著,数量过多,模具难以成型出较为规整的内表面。
[0032]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层2的材质为聚乙烯和石墨的混合物。
[0033]结构层2外侧设计有6个弧形块21,弧形块21的外侧与外层4的内侧相连,通过6个弧形块21的加强作用可以提高管材的抗压性,并且石墨的导热能力强,可以提高该层的热传导能力。
[0034]优选的,所述结构层2最大厚度:最小厚度为2:1。
[0035]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块3的材质为导热硅胶,导热硅胶的导热系数高,可以进一步提高管内热量往管外传导。
[0036]进一步的,所述外层4的材质为聚乙烯。
[0037]进一步的,所述色带线5有4条,且均匀分布在管体外表面,起识别作用。
[0038]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层1最大厚度:结构层2最大厚度:外层4厚度为0.3:1:1。
[0039]通过5台挤出机共挤出复合,即可连续生产得到本技术所述的自润滑导热硅芯管,生产速度快,并且管体可盘绕性好,生产长度长可适用于长距离无接头管线敷设,提高线缆的穿越性。
[0040]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主要特征与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的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同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的等同变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润滑导热硅芯管,其特征在于,由管内向管外依次包括润滑层、结构层、导热块、外层、色带线;所述润滑层内表面有连续波浪纹的润滑凸起块;所述结构层内表面与润滑层相连,外表面均匀分布有6个弧形块,结构层与外层间的空隙填充有导热块;所述外层与导热块和结构层相连,色带线均匀分布在外层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导热硅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层的材质为硅基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导热硅芯管,其特征在于,润滑凸起块的个数为12

20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导热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鑫陈晓梅彭伏弟林知高洁林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