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件面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214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形成独立风道的插件面板装置,以解决后插拔区的散热问题。所述插件面板装置,可形成独立的风道,进而极大改善后插拔单板区的散热性能。一种插件面板装置,包括插件面板和固定在其上的单板,还包括:风扇,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插件面板或所述单板上,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设置在所述插件面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原有机箱尺寸的情况下,改善了位于后插拔区大功率单板的散热问题。(*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或通信领域的散热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形成独立风道的插件面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发展,机箱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为节省空间,业界对于机箱中的单板都采用了前后对插的形式;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单板的功耗越来越大,进而使得整机的功耗也越来越大,而供散热的机箱空间却越来越小,这就不能保证机箱的充分散热,有时候还影响单板的性能。在业界现有的许多机箱中,由于受整机功能以及机箱空间的限制,机箱的前插拔单板区一般能够得到风扇提供的足够风量以满足散热的需要,但后插拔区却只能分配到很小的风量,使得后插拔单板的散热情况很差,极大限制了位于后插拔单板区的功耗的提高,从而导致后插拔单板功能得不到充分应用。为了在充分实现后插拔单板的功能同时,保证不扩大现有机箱紧凑空间条件下改善后插拔区域的散热能力。业界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1所示,在机箱下部设置导风板,将一部分风量引到后插拔单板区,同时加大机箱深度,后移风扇,改善后插拔区的出风口面积,这样处理后,能够使后插拔单板区的散热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前插拔单板区的风量被却被分流,进而造成了前插拔单板区的散热不利,另外,还使机箱深度加大,降低了机箱配置的灵活性,需要对现有机箱进行改造,因此,该方法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后插拔单板区的散热问题,同时也没有达到机箱紧凑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插件面板装置,可形成独立的风道,进而极大改善后插拔单板区的散热性能。一种插件面板装置,包括插件面板和固定在其上的单板,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插件面板或所述单板上,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设置在所述插件面板上。所述插件面板还包括用于固定单板和/或风扇的支撑边。所述支撑边一端延伸形成有翅边,用于固定风扇。还包括至少两个螺钉,用于固定所述的风扇。所述插件面板和所述支撑边由金属板弯折或固定连接形成,且呈L型。所述插件面板大体呈U型,且还包括设置于其上的短边。所述的插件面板装置还包括挡风板,用于隔离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挡风板固定在所述插件面板、风扇或单板上。所述的插件面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件面板上的扳手。本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原有机箱尺寸的情况下,极大的改善了后插拔区大功率单板的散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后插拔单板区散热方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插件面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插件面板装置中未装单板的插件面板内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插件面板装置中未装单板的插件面板外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插件面板装置中装配好单板的插件面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插件面板装置中装配好风扇的插件面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插件面板装置中装好挡风板的风扇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插件面板装置包括插件面板1,分别开设于所述插件面板1正面前下方和前上方的进风孔6和出风孔7,插件面板1由金属制成,大体呈U型并在其两边形成有支撑边2和短边3,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也可采用焊接、螺钉连接、铆接等连接方式将所述的插件面板1、支撑边2和短边3连接在一起。其中,支撑边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单板9的铆螺母11,其一端延伸形成翅边4,在翅边4的四角分别有一个铆螺柱10,用以固定风扇5,所述的风扇5为离心风扇,在所述风扇5上则固定设置有一挡风板8,以隔离进风孔6和出风孔7,而短边3可以对插件面板1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在后插拔单板区采用上述的插件面板装置后,利用所述离心风扇的运转,就可以形成独立风道进行散热,由于挡风板8的能够避免气流短路,所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方案能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为更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下面按照该装置的装配顺序对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第一步装配单板;图3、图4为未装单板9的插件面板装置结构示意图,插件面板1由金属板折弯成U型,其中较长边是单板的支撑边2,上面设置有若干铆螺母11,单板就通过螺钉固定装配在支撑边2上。支撑边2的下部有伸长的翅边4,在翅边4上设置若干铆螺柱10,用来固定离心的风扇5。插件面板1上下分别装有协助插拔用的扳手13,正面的中间是单板上电缆接插件的出孔,下部有若干小孔作为独立风道的进风孔6,上部有若干小孔作为独立风道的出风孔7,进风口6和出风口7的设计,使后插拔单板区的每个单板都具有独立的散热风道,极大的提高了后插拔单板区的散热效果。如图5所示,单板9有若干腰形孔12,相对插件面板翅边上铆螺柱10对应设置,腰形孔12的结构设计是为了给固定离心的风扇5的铆螺柱10让位。如果不采用腰形孔12结构,安装风扇时,也可以直接将风扇5固定在单板9上,但是这种安装方式会使风扇转动时产生的振动影响到电路板上器件,使器件的可靠性降低。图5是装配好单板9的插件面板1,翅边4上的铆螺柱从单板的腰形孔8伸出,用螺钉将单板9固定在支撑边2上。第二步装配离心风扇;如图6所示,为装配好离心风扇的插件面板装置,用螺钉将离心风扇固定在插件面板翅边4上的铆螺柱10上。第三步装配挡风板。如图2、图7所示,挡风板8装配在离心风扇5上方,可以固定在风扇5、支撑边2或单板9上,隔离进风孔6和出风孔7,避免气流短路,从图7所示的放大图中,可以更清楚的了解风扇部位的局部结构。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到,本技术在不改变原有机箱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位于后插拔单板区中大功率单板的散热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插件面板装置,包括插件面板和固定在其上的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插件面板或所述单板上,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设置在所述插件面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面板还包括用于固定单板和/或风扇的支撑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边一端延伸形成有翅边,用于固定风扇。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插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螺钉,用于固定所述的风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面板和所述支撑边由金属板弯折或固定连接形成,且呈L型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面板大体呈U型结构,且还包括设置于其上的短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风板,用于隔离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挡风板固定在所述插件面板、风扇或单板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件面板上的扳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形成独立风道的插件面板装置,以解决后插拔区的散热问题。所述插件面板装置,可形成独立的风道,进而极大改善后插拔单板区的散热性能。一种插件面板装置,包括插件面板和固定在其上的单板,还包括风扇,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插件面板或所述单板上,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设置在所述插件面板上。本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原有机箱尺寸的情况下,改善了位于后插拔区大功率单板的散热问题。文档编号H05K5/02GK2762504SQ20042011675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日专利技术者庄振宇, 韦家标, 池善久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件面板装置,包括插件面板和固定在其上的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插件面板或所述单板上,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设置在所述插件面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振宇韦家标池善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