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LED灯源结构,可应用于监视摄影机夜间红外线光源及一般照明的光源结构,或应用于监视摄影机夜间红外线光源结构。红外线芯片单颗固着于一导热良好的块状金属上,此块状金属的芯片固着面可为平面(散光用途)或凹面(聚光用途);红外线芯片所产生的热能,可快速的导向质量远大于芯片的块状金属上,此一沉热结构大幅降低芯片温度,并扩大与散热结构的接触面积,使芯片所产生的热能快速散出,因而芯片能承受更大功率。另外,多个含芯片的沉热体,置于一成型的绝缘框架内再固着于一金属基座上,形成合于不同功率需求的复式结构,而金属基座可为具机械连结功能的单体与其它散热装置或外型结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体,特别是一种LED灯源结构。
技术介绍
图1示出了已知红外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已知红外线结构由外壳11,镜头12,红外线13,外罩14,所组合而成一红外线结构;该红外线的LED分布在镜头的四周外缘位置,该红外线13与镜头12包覆在外壳11内部,且该外壳11外缘上方接合设置一外罩14,组合而成一红外线结构1;由于红外线13的数量需求过多,而占据镜头结构的大部分空间,造成该红外线结构体1的成本增加;且红外线13所发出光束的能量有限,使得该光束照射范围缩小及距离短。科技时代的来临,研发的商品不断的日新月异,以符合科技商品更趋近人性化及科技商品的结构材料精简化,以降低结构材料的成本;其中以红外线为例,红外线的使用层面相当广泛如自动门的感测、防盗系统的监视器光源等,诸如此类的商品,已成为我们的生活中的一环,而红外线13光源所使用的发光二极管(LED),以往就单颗而言的确是体积小,光源能量小,所以在商品结构组装上,只占用的空间有限,而在用途上亦受限;而在多颗组合上,由于多颗组合的发光二极管,因客诉要求而大幅度增加,导致体积大而增加成本,造成散热性不佳,经长时间使用时,发光源内部温度不易散热,使发光源内部温度过高,造成发光二极管内芯片烧毁及透明封装体产生雾化,缩短红外线的使用寿命及发光亮度不足,导致红外线故障率提高,增加红外线结构维修成本。该红外线13芯片所产生的热源只依靠LED金属支架散热,并无其它金属散热体作辅助,所以该芯片所承受的电流量,因芯片散热不佳导致所供给的电流量受到限制,相对的芯片所发出的亮度功率随着影响,由于芯片所发出的亮度与电流量成正比关系,所以当电流减弱该芯片亮度也随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ED灯源结构。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ED灯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属沉热体,具有二固着面,一端固着面固着单颗红外线芯片,此金属沉热体的固着面为平面或凹面,且该多颗含芯片的金属沉热体的另一端置于一成型的绝缘框架内,再固着于一导热基座前端平面上;一导热基座,具有两端不同尺寸的外螺牙,一端外螺牙锁固于红外线底座外壳的内螺牙,而另一端外螺牙锁固于灯罩的内螺牙,且该端外螺牙的前端平面固着金属沉热体;一绝缘框架,用于框正及夹紧该沉热体,且该绝缘框架一端固着于一铜导热基座的前端平面;一绝缘导热层,配置于该金属沉热体的固着面与铜导热基座的承载面。本技术具体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将发光芯片藉由数颗沉热块聚集在单颗导热基座上,并将光源集中成一光束,所以只要单颗发光结构体,便能达到监视摄影机镜头所需的光源,可避免材料浪费。2、本技术将发光芯片所产生的热能,经由沉热块、导热基座、散热器及灯罩,由以上金属块层层的锁固,将发光芯片的热能迅速散出到大气中,使得LED灯泡结构体能体积小、散热快、寿命长。3、本技术将芯片热能作迅速的散热,且芯片外围没有封装体的封装,使得发光芯片能承受更大的电流量,增加其芯片亮度并提高光源功率。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红外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LED灯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LED灯源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LED灯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LED灯源结构的方形散热器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LED灯源结构的方形散热器实施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LED灯源结构的圆形散热器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LED灯源结构的圆形散热器实施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LED灯源结构的实施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红外线1;外壳11;镜头12;红外线13;外罩14;LED灯源2;红外线底座外壳21;内螺牙211;红外线底座22;铜导热基座23;外螺牙231;电源线232;承载面233;沉热体24;芯片241;框架242;灯罩25;内螺牙251;镜片252;LED灯源结构体26;镜头27;方形散热器28;圆形散热器29。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的本技术LED灯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立体组合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由图中可知,本技术LED灯源2由红外线底座外壳21、电源线232、红外线底座22、铜导热基座23、沉热体24、框架242、灯罩25、镜片252组成;该红外线底座外壳21内缘设置有一内螺牙211,该内螺牙211可直接锁固于红外线底座22外缘的外螺牙221,使内螺牙211纹路不被撞击而受损,且该内螺牙211也可锁固于其它结构体上,该红外线底座22内部设置有一电源线232,由该电源线232供应直流电源给发光二极管(LED),该红外线底座22前端设置一铜导热基座23,该铜导热基座23由于体积比沉热体24大,具有扩大吸收沉热体24热源并迅速散出,且该铜导热基座23前端设置有外螺牙231,该外螺牙231前端设置有一承载面233,该承载面233可固着含有芯片的多颗沉热体24作定位设置,该数颗沉热体24间设置有一成型的绝缘框架242,由于绝缘框架242设置有蜂窝状或者不规则的网状,所以可框正与夹紧该沉热体24,该沉热体24的单体前端平面有设置一芯片241,该沉热体24质量较发光芯片241大,所以具有很好的导热性且散热佳,该框架242前端设置有一灯罩25,该灯罩25内缘设置有一抛物线的弧形面,该弧形面有助于芯片光源集中反射,以作为不同扩散角度的应用,并可增加芯片241光源亮度,且该灯罩25前端平面设置有一镜片252,可防止灰尘进入LED灯源2内而阻碍光源亮度,且该灯罩25内缘设置有一内螺牙251,该内螺牙251与铜导热基座23的外螺牙231相锁固,该灯罩25可成为一固定与保护的外壳,并可直接吸收铜导热基座23的热能,使整体结构的耐热性及冲击性能更佳。此外,金属沉热体的材质为黄金、银、铜、铝的导热性佳金属。此外,导热基座材质为黄金、银、铜、铝的导热性佳金属,该导热基座具有机械连结功能的单体与其它散热装置或外型结合。此外,灯罩材质为黄金、银、铜、铝的导热性佳金属。下面将本技术与传统技术进行比较传统技术1、习用红外线光源分布在镜头外缘四周,且红外线光源所需的发光二极管数量要多,才足够供应镜头光源,而造成结构体积大幅度的增加。2、发光二极管数量过多,经长时间使用所造成热能很高,且又被装设在一封密性的监视摄影机机壳内,导致发光芯片易因高热而烧毁及二极管透明封装体雾化,而缩短发光二极管使用寿命。3、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由于芯片处封装有一透明封装体,而芯片所产生热能只能透过金属支架作散热,由于芯片亮度与电流成正比关系,所以发光二极管所需的电流量受到限制。本技术1、本技术将发光芯片藉由数颗沉热块聚集在单颗导热基座上,并将光源集中成一光束,所以只要单颗发光结构体,便能达到监视摄影机镜头所需的光源,可避免材料浪费。2、本技术将发光芯片所产生的热能,经由沉热块、导热基座、散热器及灯罩,由以上金属块层层的锁固,将发光芯片的热能迅速散出到大气中,使得LED灯泡结构体能体积小、散热快、寿命长。3、本技术将芯片热能作迅速的散热,且芯片外围没有封装体的封装,使得发光芯片能承受更大的电流量,增加其芯片亮度并提高光源功率。以上所述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金属沉热体,具有二固着面,一端固着面固着单颗红外线芯片,此金属沉热体的固着面为平面或凹面,且该多颗含芯片的金属沉热体的另一端置于一成型的绝缘框架内,再固着于一导热基座前端平面上; 一导热基座,具有两端不同尺寸的外螺牙,一端外螺牙锁固于红外线底座外壳的内螺牙,而另一端外螺牙锁固于灯罩的内螺牙,且该端外螺牙的前端平面固着金属沉热体; 一绝缘框架,用于框正及夹紧该沉热体,且该绝缘框架一端固着于一铜导热基座的前端平面; 一绝缘导热层,配置于该金属沉热体的固着面与铜导热基座的承载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茂,
申请(专利权)人:李家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