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家茂专利>正文

LED灯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13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LED灯源结构,可应用于监视摄影机夜间红外线光源及一般照明的光源结构,或应用于监视摄影机夜间红外线光源结构。红外线芯片单颗固着于一导热良好的块状金属上,此块状金属的芯片固着面可为平面(散光用途)或凹面(聚光用途);红外线芯片所产生的热能,可快速的导向质量远大于芯片的块状金属上,此一沉热结构大幅降低芯片温度,并扩大与散热结构的接触面积,使芯片所产生的热能快速散出,因而芯片能承受更大功率。另外,多个含芯片的沉热体,置于一成型的绝缘框架内再固着于一金属基座上,形成合于不同功率需求的复式结构,而金属基座可为具机械连结功能的单体与其它散热装置或外型结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体,特别是一种LED灯源结构
技术介绍
图1示出了已知红外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已知红外线结构由外壳11,镜头12,红外线13,外罩14,所组合而成一红外线结构;该红外线的LED分布在镜头的四周外缘位置,该红外线13与镜头12包覆在外壳11内部,且该外壳11外缘上方接合设置一外罩14,组合而成一红外线结构1;由于红外线13的数量需求过多,而占据镜头结构的大部分空间,造成该红外线结构体1的成本增加;且红外线13所发出光束的能量有限,使得该光束照射范围缩小及距离短。科技时代的来临,研发的商品不断的日新月异,以符合科技商品更趋近人性化及科技商品的结构材料精简化,以降低结构材料的成本;其中以红外线为例,红外线的使用层面相当广泛如自动门的感测、防盗系统的监视器光源等,诸如此类的商品,已成为我们的生活中的一环,而红外线13光源所使用的发光二极管(LED),以往就单颗而言的确是体积小,光源能量小,所以在商品结构组装上,只占用的空间有限,而在用途上亦受限;而在多颗组合上,由于多颗组合的发光二极管,因客诉要求而大幅度增加,导致体积大而增加成本,造成散热性不佳,经长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金属沉热体,具有二固着面,一端固着面固着单颗红外线芯片,此金属沉热体的固着面为平面或凹面,且该多颗含芯片的金属沉热体的另一端置于一成型的绝缘框架内,再固着于一导热基座前端平面上;    一导热基座,具有两端不同尺寸的外螺牙,一端外螺牙锁固于红外线底座外壳的内螺牙,而另一端外螺牙锁固于灯罩的内螺牙,且该端外螺牙的前端平面固着金属沉热体;    一绝缘框架,用于框正及夹紧该沉热体,且该绝缘框架一端固着于一铜导热基座的前端平面;    一绝缘导热层,配置于该金属沉热体的固着面与铜导热基座的承载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茂
申请(专利权)人:李家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