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曲结构、机械臂及机械臂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弯曲结构、机械臂及机械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机械臂的弯曲结构大都由刚性结构组成,机械臂能够快速、精确、牢固、重复地执行任务,已在制造、装配、物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此类机械臂通常是在结构化环境中工作,难以适应动态、未知、非结构化的复杂环境。
[0003]因此以类肌腱结构制成的连续体机械臂,由于其存在柔性,具有很强的避障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非结构环境,但目前市面上大多的柔性多自由度的机械臂,都存在不易维修、弯曲角度小、因整体重量大引起灵活性不足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弯曲结构、机械臂及机械臂系统。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弯曲结构,包括多个动力线缆组以及多个依次可转动连接的基本弯曲组件;所述动力线缆组与基本弯曲组件一一对应;
[0006]多个基本弯曲组件的长度相同或不相同;多个动力线缆组的总长度不相同;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动力线缆组(301)以及多个依次可转动连接的基本弯曲组件(100);所述动力线缆组(301)与基本弯曲组件(100)一一对应;多个基本弯曲组件(100)的长度相同或不相同;多个动力线缆组(301)的总长度不相同;动力线缆组(301)的一端与所述基本弯曲组件(100)连接,通过在动力线缆组(301)的另一端进行驱动能够带动对应的所述基本弯曲组件(100)运动;所述基本弯曲组件(100)包括第一圆柱接头(10)、第二圆柱接头(101)、第一外壳(11)以及第一内管(12);所述第一内管(12)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1)内侧,且与所述第一外壳(1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圆柱接头(10)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1)上,且与所述第一外壳(11)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圆柱接头(101)贯穿所述第一内管(12),第二圆柱接头(101)的两端均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1)上,相邻基本弯曲组件(100)之间,位于后端的基本弯曲组件(100)中的第一圆柱接头(10)可转动连接位于前端的基本弯曲组件(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圆柱接头(10)包括管结构(5);管结构(5)上设置有中心孔(1)与第一通孔(2);所述第一通孔(2)的数量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孔(1)的两侧;所述第一通孔(2)用于固定动力线缆组(301);所述第一圆柱接头(10)与第二圆柱接头(101)的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上设置有柱体接触弧部(6)、第一弧部(7)、第二通孔(9)以及第三通孔(8);第一外壳(1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柱体接触弧部(6)与两个第一弧部(7),所述柱体接触弧部(6)与第一弧部(7)依次交替连接;第一外壳(1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柱体接触弧部(6)与两个第一弧部(7),所述柱体接触弧部(6)与第一弧部(7)依次交替连接;所述柱体接触弧部(6)与所述第一圆柱接头(10)相匹配;所述第三通孔(8)的数量为2个,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1)上,第三通孔(8)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圆柱接头(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12)上设置有柱体接触弧部(6)、第三通孔(8)以及第一切口(14);第一内管(1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柱体接触弧部(6)与两个第一切口(14),所述柱体接触弧部(6)与第一切口(14)依次交替连接;第一内管(1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柱体接触弧部(6)与两个第一切口(14),所述柱体接触弧部(6)与第一切口(14)依次交替连接;所述柱体接触弧部(6)与所述第一圆柱接头(10)相匹配;所述第三通孔(8)的数量为2个,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内管(12)上,第三通孔(8)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圆柱接头(1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结构,其特征在于,动力线缆组(301)包括第一钢丝(302)以及第一卷簧(303);所述第一卷簧(303)套装在所述第一钢丝(302)上;
所述第一钢丝(302)与第一卷簧(303)的数量均为2个;两个第一卷簧(303)的端部分别穿过对应的基本弯曲组件(100)的前一个基本弯曲组件(100)中的第二圆柱接头(101)上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通孔(2),且第一卷簧(303)与前一个基本弯曲组件(100)中所述第二圆柱接头(101)紧固连接;所述第一钢丝(30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卷簧(303),通过第二通孔(9)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外壳(11)上。6.一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
‑
5任一项所述的弯曲结构,还包括末端执行器(300),所述弯曲结构与末端执行器(300)通过中间连接组件(11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组件(110)包括第一圆柱接头(10)、第二圆柱接头(101)、第二外壳(19)以及第二内管(20);中间连接组件(110)中的第一圆柱接头(10)、第二圆柱接头(101)、第二外壳(19)、第二内管(20)的连接方式与基本弯曲组件(100)中第一圆柱接头(10)、第二圆柱接头(101)、第一外壳(11)以及第一内管(12)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最末端的基本弯曲组件(100)中的第一外壳(11)与中间连接组件(110)通过中间连接组件(110)中的第一圆柱接头(1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壳(19)与第一外壳(11)的形状区别在于,第二外壳(19)的一端为平面;所述第二内管(20)与第一内管(12)的形状区别在于,第二内管(20)的一端为平面,且在第二内管(20)上还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环形切口(23);所述机械臂还包括末端线缆组(304),所述末端线缆组(304)与所述动力线缆组(301)的结构相同,长度不同;末端线缆组(304)所具有的两个末端卷簧(30)与所述最末端的一个基本弯曲组件(100)中的第二圆柱接头(101)紧固连接;所述末端线缆组(304)所具有的末端钢丝(27)安装在所述中间连接组件(110)所具有的的第二外壳(19)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执行器(300)为机械爪结构;所述机械臂还包括第二钢丝(29)以及第二卷簧(31);所述第二卷簧(31)套装在所述第二钢丝(29)上;所述第二卷簧(31)的端部穿过所述中心孔(1),所述第二卷簧(31)的端部连接安装板(33),安装板(33)与连接头(35)连接,安装板(33)与连接头(35)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簧(34);连接头(35)与机械爪结构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弯曲结构为腕部关节(305),所述动力线缆组(301)为腕部线缆组,多个依次可转动连接的基本弯曲组件(100)为腕部骨架;所述机械臂还包括底座(190)、肩部关节(306)以及肘部关节(307);所述肩部关节(306)包括肩部骨架(200)与肩部线缆组(308);所述肘部关节(307)包括肘部骨架(180)与肘部线缆组(309);所述底座(190)、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默罕默德卡世夫纳维德,戴灵芝,
申请(专利权)人:伊满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