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加氢反应釜,包括:釜体,其顶部具有一进料口及氢气插入口;搅拌组件,安装于所述釜体中,以用于对釜体中的原料与氢气进行搅拌混合,在所述釜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组件轴向转动的驱动组件;至少一组回气机构,安装于所述釜体的内侧,该回气机构用于将所述釜体顶部的氢气回送至所述釜体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回气机构用于将釜体内侧顶部的氢气进行回引,已实现将浮余溶液上方的氢气进行回收,实现氢气的充分利用,有效避免氢气的浪费,亦能够保证溶液与氢气之间的充分混合。溶液与氢气之间的充分混合。溶液与氢气之间的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氢反应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
,尤其涉及一种加氢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加氢反应釜一般釜体和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设置在釜体中用于对釜体内部进行搅拌,工作时,釜体内装有反应溶液和催化剂,氢气从反应釜的底部通入反应釜中,同时启动搅拌装置对釜体内部进行搅拌,从而使得氢气与溶液和催化剂充分混合,进而进行加氢反应。。
[0003]加氢反应釜工作时通过氢气管将氢气输送至釜体的底部,使之与溶液混合搅拌,混合后氢气上浮于溶液的上表面,因此上浮的溶液只能与溶液相接触,因此氢气的使用率交底,引发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加氢反应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加氢反应釜,包括:
[0007]釜体,其顶部具有一进料口及氢气插入口;
[0008]搅拌组件,安装于所述釜体中,以用于对釜体中的原料与氢气进行搅拌混合,在所述釜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组件轴向转动的驱动组件;
[0009]至少一组回气机构,安装于所述釜体的内侧,该回气机构用于将所述釜体顶部的氢气回送至所述釜体的底部,所述回气机构与所述搅拌组件之间还设置有传动机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回气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釜体内侧底部的套管,位于该套管中活动插接有活塞杆,所述套管的外侧安装有进气阀,且套管的外侧还连通有延伸至所述釜体底部的输气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釜体中的转轴,该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杆,其中,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外侧的驱动管,该驱动管的外壁与所述活塞杆的底端相固定,所述驱动管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转轴外侧的异形环槽,所述驱动管的内侧还设置有一滑动于所述异形环槽中的导轴。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提升机构,在所述转轴的底部沿轴向开设有输出腔,在所述转轴的顶部外侧还开设有与输出腔相连通的喷水孔,所述提升机构安装于所述釜体的内侧底部,且与转轴转动并连通,提升机构用于将釜体底部的原料向上提升,以用于与釜体顶部的氢气相接触。
[0015]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一固定盒,所述固定盒通过单向阀与所述转轴的输出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固定盒与所述输气管相连通,所述固定盒中还设置有控液机构,该
控液机构用于实现将液体吸入固定盒中并排入转轴中。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控液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盒中的活塞板,所述固定盒的顶部分别连通有进液阀及排气阀,其中,所述活塞板与固定盒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在弹簧的初始状态下,所述活塞板位于所述排气阀的下方。
[001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盒的内侧还固定安装有一位于所述单向阀下方的隔板,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固定盒转动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釜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一视孔,位于该视孔中内嵌有一透明片。
[001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加氢反应釜,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回气机构用于将釜体内侧顶部的氢气进行回引,已实现将浮余溶液上方的氢气进行回收,实现氢气的充分利用,有效避免氢气的浪费,亦能够保证溶液与氢气之间的充分混合;
[002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将釜体内侧顶部漂浮氢气回引利用的同时,通过该提升机构将底部的溶液向上提升,以实现与釜体内部上方的氢气充分接触,保证了釜体内部的溶液流动性,相对于传统直接搅拌的方式,本专利技术能够进一步实现溶液与氢气的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搅拌组件的立体图一;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搅拌组件的立体图二;
[0025]图4为图3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3的正视图;
[0027]图6为图5的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釜体;11、进料口;12、插入口;13、驱动组件;14、视孔;2、搅拌组件;21、异形环槽;22、输出腔;3、回气机构;31、套管;32、活塞杆;33、进气阀;34、输气管;4、传动机构;41、驱动管;5、提升机构;51、固定盒;52、活塞板;53、进液阀;54、弹簧;55、单向阀;56、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参照图1
‑
6,一种加氢反应釜,包括:
[0031]釜体1,其顶部具有一进料口11及氢气插入口12;
[0032]搅拌组件2,安装于釜体1中,以用于对釜体1中的原料与氢气进行搅拌混合,在釜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组件2轴向转动的驱动组件13;
[0033]至少一组回气机构3,安装于釜体1的内侧,该回气机构3用于将釜体1顶部的氢气回送至釜体1的底部,回气机构3与搅拌组件2之间还设置有传动机构4。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回气机构3用于将釜体1内侧顶部的氢气进行回引,已实现将浮余溶液上方的氢气进行回收,实现氢气的充分利用,有效避免氢气的浪费,亦能够保证溶液与氢气之间的充分混合。
[0035]参照图4,进一步来说,在本专利技术中回气机构3包括安装于釜体1内侧底部的套管31,位于该套管31中活动插接有活塞杆32,活塞杆32由活塞及杆件组成,套管31的外侧安装有进气阀33,显然,该进气阀33为单向阀,且套管31的外侧还连通有延伸至釜体1底部的输气管34,工作时通过活塞杆32于套管31的内部上下移动,以实现抽吸效果,将釜体1内侧顶部的氢气抽入套管31中后,再通过输气管34输送至釜体1的内侧底部。
[0036]参照图2,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中搅拌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于釜体1中的转轴,该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杆,其中,转轴与驱动组件13相连接。
[0037]示例性来说,上述的传动机构4包括套设于转轴外侧的驱动管41,该驱动管41的外壁与活塞杆32的底端相固定,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管41的两侧还可设置连接耳,通过连接耳实现与活塞杆32的固定,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活塞杆32应与连接耳可拆卸连接,以保证在长时间驱动后,能够通过对活塞杆32的拆卸更换,其次,驱动管41与转轴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
[0038]参照图4,再进一步来说,在本专利技术中传动结构包括开设于转轴外侧的异形环槽21,异形环槽21具有一个最高部分及一个最低部分,驱动管41的内侧还设置有一滑动于异形环槽21中的导轴,当导轴往复移动再上述的最高部分及最低部分之间时,实现使所述驱动管41上下移动。
[0039]参照图5,6,其次,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提升机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其顶部具有一进料口(11)及氢气插入口(12);搅拌组件(2),安装于所述釜体(1)中,以用于对釜体(1)中的原料与氢气进行搅拌混合,在所述釜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组件(2)轴向转动的驱动组件(13);至少一组回气机构(3),安装于所述釜体(1)的内侧,该回气机构(3)用于将所述釜体(1)顶部的氢气回送至所述釜体(1)的底部,所述回气机构(3)与所述搅拌组件(2)之间还设置有传动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机构(3)包括安装于所述釜体(1)内侧底部的套管(31),位于该套管(31)中活动插接有活塞杆(32),所述套管(31)的外侧安装有进气阀(33),且套管(31)的外侧还连通有延伸至所述釜体(1)底部的输气管(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釜体(1)中的转轴,该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杆,其中,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组件(13)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外侧的驱动管(41),该驱动管(41)的外壁与所述活塞杆(32)的底端相固定,所述驱动管(41)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转轴外侧的异形环槽(21),所述驱动管(41)的内侧还设置有一滑动于所述异形环槽(21)中的导轴。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向东,王云龙,刘文静,王康,李明高,田玖婷,韩睿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智慧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