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83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1
在由添加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辊的包覆部时,在辊以倾斜的状态滚动的情况下,当使包覆部与外圈的外周面分离这样的剪切力要发挥作用时,如果添加了强化纤维,则包覆部可能会容易从外圈的外周面剥离。一种辊,该辊具备:主体部,该主体部构成为具备外圈和能在该外圈的内周侧旋转的内圈;和包覆部,该包覆部配置于外圈的外周面,包覆部由分散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构成,其中,包覆部具备强化纤维的排列方向对齐的区域。维的排列方向对齐的区域。维的排列方向对齐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辊,本专利技术的辊能适当地用作例如车辆的滑动门用的导辊。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滑动门使设于滑动门的前端上部的上导辊、设于后端的高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导辊、以及设于前端下部的下导辊分别以能滚动的方式卡合于设于车身开口部的上缘部的上导轨、设于与车身开口部邻接的车身后部侧壁的高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导轨、以及设于车身开口部的下缘部的下导轨,将滑动门支承为能沿车身侧壁滑动,能通过该滑动门的滑动来进行开闭。
[0003]沿设于车身侧的导轨滚动的导辊由以下构件构成:主体部,由金属制的内圈和金属制的外圈构成,该外圈隔着保持轴承的保持件以能旋转的方式装接于内圈的外周面;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包覆部,覆盖外圈的外周面。根据此构成,金属制的导轨和金属制的外圈不直接相接,合成树脂制的包覆部夹存于两者之间,因此开闭门时的静音性提高。
[0004]再者,关于滑动门的导辊,如专利文献1的图3中的那样,在滑动门上缘前端的臂构件的顶端铆接固定有导辊,导辊被保持为能在水平方向上转动,但有时由于臂构件的摆动,支承轴倾斜,辊自身以倾斜的状态滚动。
[0005]为了提高包覆部的机械强度、耐久性,有时会在形成包覆部的合成树脂中添加强化纤维(参照专利文献3)。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328791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28882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

106004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6

734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人们的研究,发现了在由添加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包覆部时存在下述问题。
[0014]在导辊以倾斜的状态滚动的情况下,当使包覆部与外圈的外周面分离这样的剪切力要发挥作用时,如果添加了强化纤维,则包覆部可能会容易从外圈的外周面剥离。
[0015]其原因考虑如下。
[0016]包覆部以外圈为嵌件而被注塑成型(参照专利文献3),因此通过与作为成型材料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冷却相伴的热收缩,包覆部的材料以咬住的方式固定于外圈的外周面来进行连结。
[0017]当该合成树脂中添加有强化纤维时,与未添加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相比,合成
树脂的热收缩率变小。这是因为强化纤维自身几乎不收缩。
[0018]技术方案
[001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于由添加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包覆部,维持强化纤维的机械强度、耐久性,并且维持与外圈的外周面之间的连结力。
[002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规定如下。
[0021]一种辊,该辊具备:主体部,该主体部构成为具备外圈和能在该外圈的内周侧旋转的内圈;和包覆部,该包覆部配置于所述外圈的外周面,所述包覆部由分散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构成,其中,所述包覆部具备所述强化纤维的排列方向对齐的区域。
[0022]根据如此规定的第一方面的辊,包覆部中存在强化纤维的排列方向对齐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在与强化纤维所对齐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不存在阻碍合成树脂的收缩的要素。
[0023]因此,通过控制使强化纤维对齐的方向,能确保构成该区域的形成材料相对于外圈的外周面的连结力。
[0024]优选的是,在包覆部中,强化纤维对齐的区域与外圈的外周面相接(第二方面)。
[0025]这是为了确保该区域对外周面的连结力。
[0026]当在该区域与外周面之间存在其他区域(例如,强化纤维随机分散的区域)时,无法期待强化纤维对齐的区域的连结力提高效果。
[0027]优选的是,在使强化纤维对齐的区域中,强化纤维的排列方向相对于所述外圈的外周面呈0度~50度的角度(第三方面)。
[0028]通过维持该角度,能去除阻碍合成树脂的热收缩的强化纤维的影响。一般而言,相对于外周面的角度越小,连结力越强。
[0029]虽然优选的是,区域中所含的所有强化纤维的排列角度相对于外周面呈恒定的角度,但在该区域中,强化纤维也可以在上述的0度~50度的角度范围内分散。
[0030]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规定如下。即,其为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规定的辊,其中,在所述外圈形成有凸缘部,所述区域具备:使所述强化纤维沿第一方向对齐的第一区域;以及使所述强化纤维沿第二方向对齐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区域靠所述凸缘部侧处,当将所述外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设为0度~50度时,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外周面的角度为130度~180度。
[0031]根据如此规定的第四方面的辊,具备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作为强化纤维对齐的区域。当将外圈的外周面与第一区域中的强化纤维的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设为0度~50度时,外周面与第二区域中的强化纤维的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作为与第一方向相同方向的旋转角)设为130度~180度。在此,第一区域中的强化纤维的第一方向与外周面的夹角和第二区域中的强化纤维的第二方向与外周面的夹角均为0度~50度。
[0032]当在外圈形成有凸缘部时,相对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靠近凸缘部的方式配置。
[0033]为了增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相对于外圈的外周面的连结力,优选的是,在外周面设置阶梯部(第六方面)。这是因为,通过设置阶梯,包覆部的材料在其热收缩时会更强力地咬住外周面,其连结力提高。
[0034]阶梯部的形状可以任意设计,例如,可以在外周面的一个侧面侧设置堰部(第七方面)。此外,也可以在外周面的其他侧面设置凸缘部,形成与该凸缘部连续的凹部(第八方
面)。
[0035]也可以共同设置堰部、凹部(第九方面)。
[0036]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规定如下。即,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规定的辊中,所述外圈的一个侧面被所述包覆部包覆,在包覆所述侧面的侧面包覆区域中,所述强化纤维对齐,其角度在以朝向所述包覆部的外周面远离所述侧面的方向为+时处于
±
10度以内。
[0037]根据如此规定的第五方面的辊,在侧面包覆区域中,强化纤维以沿侧面的方式以规定范围的角度对齐。因此,该侧面包覆区域的形成材料的热收缩不会被强化纤维阻碍。因此,该侧面包覆区域以较强的力连结于外圈的侧面。
[0038]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规定如下。即,一种辊的制造方法,所述辊具备:主体部,该主体部构成为具备外圈和能在该外圈的内周侧旋转的内圈;和包覆部,该包覆部配置于所述外圈的外周面,所述包覆部由分散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构成,其中,所述辊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述外圈作为嵌件组装于覆盖该外圈周围的模具的步骤,在此,在所述模具与所述外圈的侧面之间形成有所述包覆部的形成材料的流入路,所述形成材料包括所述合成树脂和所述强化纤维,在使所述形成材料穿过所述流入路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所述辊具备: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构成为具备外圈和能在所述外圈的内周侧旋转的内圈;和包覆部,所述包覆部配置于所述外圈的外周面,所述包覆部由分散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构成,其中,所述包覆部具备所述强化纤维的排列方向对齐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其中,所述区域与所述外圈的外周面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其中,在所述区域中,所述强化纤维相对于所述外圈的外周面呈0度~50度的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其中,在所述外圈形成有凸缘部,所述区域具备:所述强化纤维沿第一方向对齐的第一区域;以及所述强化纤维沿第二方向对齐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区域靠所述凸缘部侧处,当将所述外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设为0度~50度时,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外周面的角度为130度~180度,所述第二方向的角度为与第一方向相同方向的旋转角。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其中,所述外圈的一个侧面被所述包覆部包覆,在包覆所述侧面的侧面包覆区域中,所述强化纤维对齐,其角度在以朝向所述包覆部的外周面远离所述侧面的方向为+时处于
±
10度以内。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其中,在所述外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雄一高田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