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114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两端开口的水冷套能与安装在炉口段烟道上的下料口底座连接,连接后的水冷套呈倾斜设置状态,水冷套的壳体底端伸入下料口中,水冷套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贮料格满足如下要求: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在下料过程中贮料格中能积存散料,并且各贮料格内的壳体内壁能被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所覆盖,从而使贮料格和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共同构成了水冷套壳体内壁上易磨损区域的耐磨层。该水冷套壳体内壁上的易磨损区域上覆盖的耐磨层的耐磨效果好,从而延长了下料口装置中水冷套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0001]本技术涉及转炉余热锅炉领域,具体涉及其下料口装置中的水冷套。

技术介绍

[0002]转炉余热锅炉是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回收钢厂转炉炼钢时产生的煤气、高温烟气和烟尘中的热量。转炉余热锅炉的炉口段烟道的下段竖直设置在转炉炉口的上方,炉口段烟道下段的水冷壁上设置有下料口,在炉口段烟道的下料口与散料进入转炉的下料管之间连接有下料口装置。由于下料口装置距离转炉炉口位置很近,因而下料口装置不仅要受到冶炼中的高温钢水1200℃以上的热辐射影响,而且还会有渣液等喷溅物附着于下料口装置上,从而形成高温三角地带,而散状原料如废钢等通过下料口进入转炉的过程中,下料口装置一直受到散状原料的摩擦及撞击,所以下料口装置的使用工况非常恶劣。
[0003]下料口装置倾斜设置,其与炉口段烟道下段的水冷壁之间通常呈小于35
°
的夹角设置,目前常用的下料口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水冷套,水冷套与设置在下料口周围水冷壁上的下料口底座可拆卸连接,水冷套包括:中空的壳体,冷却水在壳体内腔中流动,壳体上设置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进水装置、出水装置,壳体下端伸入下料口中。由于下料口装置通常倾斜设置,散料从输送物料的下料管进入水冷套中后,散料都会掉落在倾斜设置的壳体的底部倾斜内壁上,然后会沿着该底部倾斜内壁进入下料口,再通过竖直设置的炉口段烟道下段进入转炉中。通常将壳体底部倾斜内壁上承受并过渡输送散料的区域称为易磨损区域。为了提高水冷套的使用寿命,易磨损区域的内壁上焊接有耐磨钢板。但是,即使焊接有耐磨钢板, 1年内仍然会由于散料的冲击和摩擦导致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出现变形、开裂等现象,大大降低了下料口装置中的水冷套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维修周期较短,相应也就使得转炉炼钢的正常工作周期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用于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该水冷套壳体内壁上的易磨损区域的耐磨效果好,从而延长了下料口装置中水冷套的使用寿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两端开口的水冷套能与安装在炉口段烟道上的下料口底座连接,连接后的水冷套呈倾斜设置状态,水冷套的壳体底端伸入下料口中水冷套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贮料格满足如下要求: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在下料过程中贮料格中能积存散料,并且各贮料格内的壳体内壁能被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所覆盖,从而使贮料格和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共同构成了水冷套壳体内壁上易磨损区域的耐磨层。
[0006]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沿壳体底部侧
壁中心母线走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弧形板,每个弧形板的底端与易磨损区域内对应的壳体内壁焊接,各弧形板的侧壁与其上方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之间的角度相同、且均为锐角,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加强板,各加强板均与这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内的壳体内壁焊接,从而在易磨损区域内形成若干四方格形状、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
[0007]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各弧形板与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焊接后,沿着壳体侧壁底部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第一角度的区域范围为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各弧形板的高度一致;继续从第一区域边缘向两侧扩展,各弧形板的高度均沿着扩展的方向逐渐变小。
[0008]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弧形板竖直设置,弧形板与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
°
~30
°
,第一角度的范围为62
°
~65
°
,沿着壳体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75
°
~100
°
的区域为易磨损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范围为75

85mm, 位于第一区域外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向两侧逐渐降低至为第一区域上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的一半。
[0009]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加强板的形状满足如下要求:加强板为四边形板,具有四个顶角,将加强板卡入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后,加强板有三个顶角分别与这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接触,随后将加强板的对应的三条边壁分别与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满焊焊接。
[0010]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加强板的两条下边壁之间的角度为锐角,且这两条下边壁的长度相同,加强板的两条上边壁之间的角度也为锐角,且这两条上边壁的长度相同,加强板上与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接触的顶角和其对角顶角的对角连接线与对应贮料格中的壳体内壁垂直。
[0011]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水冷套壳体上设置有椭圆形连接法兰,下料口底座的外端口上设置有竖向的椭圆形连接法兰,水冷套通过两个椭圆形连接法兰与下料口底座可拆卸连接后,水冷套上的椭圆形连接法兰竖向设置。
[0012]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所述的水冷套包括:由环形法兰、外进水围板、内进水围板、第一法兰围成的环形进水腔,外进水围板上设置有进水连接管,由第一法兰、外出水围板、内出水围板、第二法兰围成的环形出水腔,环形出水腔位于环形进水腔的下方,外出水围板上设置有出水连接管,第一法兰上沿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第一通孔,第二法兰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口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口径,第二通孔的数量和第一通孔相同、且上下一一对应,每个第一通孔中插装且密封连接有一个两端开口的进水管,各进水管的进水口均与环形进水腔连通,各进水管向下穿过环形出水腔,并经过相应的第二通孔向下伸出,伸出环形出水腔的各进水管外围均套设有一个底端封盖的受热管,每个进水管与对应的受热管之间均具有间隙,每个受热管的开口端均固定在第二法兰上、且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与环形出水腔连通,每两个相邻的受热管通过镶嵌焊接在这两个受热管内侧壁之间的焊接圆条密封连接,使得水冷套的
壳体内壁包括:由若干个周向排列、密封连接的受热管的内侧壁,焊接圆条的内侧壁、环形进水腔的内腔壁、环形出水腔的内腔壁。
[0013]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各受热管的底端口通过与受热管底端口焊接的管帽封盖,各管帽的内侧壁均焊接在倾斜设置的弧形防磨钢板上,防磨钢板的倾斜的角度与水冷套的倾斜角度相同,防磨钢板的弧度与易磨损区域的弧度相同,其下端位于管帽斜下方、其上端与易磨损区域内的受热管的内侧壁下端、焊接圆条的内侧壁下端密封焊接,贮料格延伸到防磨钢板上,使得防磨钢板的内壁上也能覆盖有散料,这样散料下料时,管帽能被更好地保护。
[00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两端开口的水冷套能与安装在炉口段烟道上的下料口底座连接,连接后的水冷套呈倾斜设置状态,水冷套的壳体底端伸入下料口中,其特征在于:水冷套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贮料格满足如下要求: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在下料过程中贮料格中能积存散料,并且各贮料格内的壳体内壁能被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所覆盖,从而使贮料格和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共同构成了水冷套壳体内壁上易磨损区域的耐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沿壳体底部侧壁中心母线走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弧形板,每个弧形板的底端与易磨损区域内对应的壳体内壁焊接,各弧形板的侧壁与其上方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之间的角度相同、且均为锐角,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加强板,各加强板均与这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内的壳体内壁焊接,从而在易磨损区域内形成若干四方格形状、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各弧形板与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焊接后,沿着壳体侧壁底部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第一角度的区域范围为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各弧形板的高度一致;继续从第一区域边缘向两侧扩展,各弧形板的高度均沿着扩展的方向逐渐变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弧形板竖直设置,弧形板与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
°
~30
°
,第一角度的范围为62
°
~65
°
,沿着壳体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75
°
~100
°
的区域为易磨损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范围为75

85mm, 位于第一区域外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向两侧逐渐降低至为第一区域上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的一半。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加强板的形状满足如下要求:加强板为四边形板,具有四个顶角,将加强板卡入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后,加强板有三个顶角分别与这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接触,随后将加强板的对应的三条边壁分别与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满焊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春燕赵涛何网秀陆亚虎陈艳范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