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耳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10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极耳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包括电池电池主体、极耳结构以及封边,封边包覆电池电池主体、电池电池主体内容置有电解液,极耳结构穿过封边后与电解液接触,所述极耳结构包括本体、均热板以及连接部,均热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本体和连接部,本体突伸出封边外,均热板位于封边内,连接部与电池主体连接,均热板与极耳结构之间通过封塑工艺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极耳结构由本体、均热板以连接部构成,由均热板把热量及时传递至位于封边外的本体中,从而提升了极耳结构的散热效果,避免了热量堆积而导致的电池鼓包现象发生。导致的电池鼓包现象发生。导致的电池鼓包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耳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是指一种极耳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基于其锂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显著优点,因此目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然而,存在部分对于锂电池体积有要求的应用场合,导致不仅需要锂电池具有更紧凑的结构,对于锂电池的散热性能也有着较高要求。
[0003]而在锂电池工作时,为了保证锂电池的安全,其封边通常比较厚,导致锂电池热传递效率较低,由于极耳的发热更为严重,使得大量的热量会囤积在极耳与封边的连接处而导致该位置发生鼓包现象,影响电池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极耳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能够提升极耳结构的散热效率,从而避免鼓包现象的发生。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极耳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包括电池电池主体、极耳结构以及封边,封边包覆电池电池主体、电池电池主体内容置有电解液,极耳结构穿过封边后与电解液接触,所述极耳结构包括本体、均热板以及连接部,均热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本体和连接部,本体突伸出封边外,均热板位于封边内,连接部与电池主体连接,均热板与极耳结构之间通过封塑工艺进行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均热板的两端分别与本体、连接部焊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均热板包括吸液芯、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彼此正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工作腔,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焊接,吸液芯安装于两个工作腔之间形成的热传递腔中;第一盖板设置有与热传递腔连通的灌注孔。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的顶部具有注液槽,注液槽焊接有注液管,注液管通过灌注孔与热传递腔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注液管设置有封堵件,封堵件用于在热传递腔内注有冷却介质以及抽真空后堵塞注液管。
[0011]优选的,所述吸液芯为金属丝网,吸液芯的目数为100

400目。
[0012]优选的,所述吸液芯通过蚀刻成型有微结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极耳结构由本体、均热板以连接部构成,由均热板把热量及时传递至位于封边外的本体中,从而提升了极耳结构的散热效果,避免了热量堆积而导致的电池鼓包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技术的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极耳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均热板的内部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电池主体,2—封边,3—极耳结构,4—本体,5—均热板,6—连接部,51—吸液芯,52—第一盖板,53—第二盖板,54—工作腔,55—热传递腔,56—注液槽,57—注液管,58—灌注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0]如图2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极耳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包括电池电池主体1、极耳结构3以及封边2,封边2包覆电池电池主体1、电池电池主体1内容置有电解液,极耳结构3穿过封边2后与电解液接触,所述极耳结构3包括本体4、均热板5以及连接部6,均热板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本体4和连接部6,本体4突伸出封边2外,均热板5位于封边2内,连接部6与电池主体1连接,均热板5与极耳结构3之间通过封塑工艺进行固定。
[0021]对比图1和图2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把在极耳中设置有均热板5,具体为把极耳分切为两段以形成极耳电池主体1以及连接部6后,往极耳电池主体1与连接部6之间焊接均热板5,当有热量传递至均热板5时,均热板5的腔体里的工质在低真空度的环境中受热后开始产生工质的气化现象,此时吸收热能并且体积迅速膨胀,气相的冷却介质迅速充满整个腔体,当气相工质接触到一个比较冷的区域时便会产生凝结的现象。借由凝结的现象释放出在蒸发时累积的热,凝结后的工质会借由微结构的毛细管道再回到蒸发热源处,此运作将在腔体内周而复始进行,因此均热板5能够在连接部6因锂电池充放电而产生热量时,工质及时把热量进行吸收后膨胀,当工质膨胀并移送到本体4处时,因本体4位于封边2外而温度不高,因此工质放热至本体4并进行液化,从而达到了及时把封边2内热量进行吸收并传递至封边2外的效果,保证了电池不会因发生鼓包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均热板5的两端分别与本体4、连接部6焊接,使得三者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从而保证了热量的可靠传递。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均热板5包括吸液芯51、第一盖板52和第二盖板53,第一盖板52和第二盖板53彼此正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工作腔54,第一盖板52与第二盖板53焊接,吸液芯51安装于两个工作腔54之间形成的热传递腔55中;第一盖板52设置有与热传递腔55连通的灌注孔58。
[0024]优选的,所述吸液芯51为金属丝网,例如为铜丝网;吸液芯51的目数为100

400目。
[0025]通过第一盖板52、吸液芯51以及第二盖板53三者构成均热板5,使得热量会被传递至热传递腔55内的工质中以使得工质进行膨胀,而吸液芯51则是让热传递腔55内分为多个区域,多个区域上下连通而中部被隔开,有利于提升热传递效率。
[0026]具体的,所述第一盖板52的顶部具有注液槽56,注液槽56焊接有注液管57,注液管
57通过灌注孔58与热传递腔55连通,通过该注液管57往热传递腔55中注入工质并抽真空后,再对注液管57进行分度而形成密闭空间,从而让工质在热传递腔55内进行液化和汽化交替进行,达到了及时吸热散热的效果。
[0027]优选的,所述注液管57设置有封堵件,封堵件用于在热传递腔55内注有冷却介质以及抽真空后堵塞注液管57。
[0028]优选的,所述吸液芯51通过蚀刻成型有微结构,该微结构用于提升吸液芯51的毛细性能,即提升了耐腐蚀性能,让吸液芯51与工质长时间接触后依然不会被腐蚀而破损,提升了本技术的性能。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包括电池电池主体、极耳结构以及封边,封边包覆电池电池主体、电池电池主体内容置有电解液,极耳结构穿过封边后与电解液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结构包括本体、均热板以及连接部,均热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本体和连接部,本体突伸出封边外,均热板位于封边内,连接部与电池主体连接,均热板与极耳结构之间通过封塑工艺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板的两端分别与本体、连接部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板包括吸液芯、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彼此正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工作腔,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秋远谢军罗棋张嫘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锐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