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109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辐流筒、折流部件和沉降部件;在所述箱体上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所述辐流筒的顶部与所述进水口连通,而底部与所述排污口对应设置;所述折流部件设置在所述辐流筒和排污口之间,其包括与所述辐流筒连通的进水通道和与所述排污口对应的出水通道;所述沉降部件沿所述出水通道的水流方向设置,且环向设置在所述箱体与辐流筒间围成的间隙处;所述出水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沉降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水体被充分净化且节约制造成本。充分净化且节约制造成本。充分净化且节约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泥沙废水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洗砂含泥废水装备一般采用就地建造。具体的,需要修筑混凝土池体或辐流式浓缩沉淀装置或平流沉淀池,存在占地面积大且造价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上述设备由于结构尺寸大,使得废水净化时间长且停留时间长,降低了废水净化效率;再有,上述设备排出的污泥含水率相对较高,导致水资源的回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辐流筒、折流部件和沉降部件;
[0005]在所述箱体上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
[0006]所述辐流筒的顶部与所述进水口连通,而底部与所述排污口对应设置;
[0007]所述折流部件设置在所述辐流筒和排污口之间,其包括与所述辐流筒连通的进水通道和与所述排污口对应的出水通道;
[0008]所述沉降部件沿所述出水通道的水流方向设置,且环向设置在所述箱体与辐流筒间围成的间隙处;
[0009]所述出水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沉降部件。
[0010]可选的,所述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还包括清泥组件,所述清泥组件包括驱动件、转轴和清泥刮片;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其输出端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排污口对应设置;所述清泥刮片的数量为多个,且环向设置在所述转轴位于箱体内的一端上。
[0011]可选的,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清泥刮片与所述排污口所在的箱体底部间设有间隙,且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01

5mm。
[0012]可选的,所述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还包括出水堰和出水槽;所述出水堰环向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其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堰为锯齿形结构;所述出水槽环向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箱体与所述出水堰间围成的间隙处;所述出水槽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0013]可选的,所述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还包括泥位感应器,所述泥位感应器包括感应端和显示端,所述感应端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显示端设置在所述箱体外。
[0014]可选的,所述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
[0015]可选的,所述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还包括人孔,所述人孔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0016]可选的,所述辐流筒的形状为喇叭状,且顶部孔径小于底部孔径;在所述箱体的底
部设有与排污口连通的污泥漏斗;在所述进水口、排污口和出水口上均设置阀门。
[0017]可选的,所述沉降部件包括沉降斜管。
[0018]可选的,所述折流部件包括与所述辐流筒同轴设置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上下设置,且二者开口相向设置;所述第二槽体通过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辐流筒;所述第一槽体的开口大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开口,在二者间形成所述出水通道。
[0019]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中所述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泥沙废水经进水口依次流入辐流筒和折流部件,采用所述辐流筒促使水体快速流入折流部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体流动时间;通过折流部件延长水体流动路程,促使水体中的泥沙絮凝以完成第一次沉降分离;采用沉降部件使得经折流部件沉降的水体完成第二次沉降分离,确保水体被充分净化;同时,在箱体内沿水流方向组合使用辐流筒、折流部件和沉降部件,使得结构紧凑,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尺寸和设备占地空间,从而节约制造成本;采用排污口便于排出沉降后的泥沙。
[0021](2)本技术采用所述清泥组件便于将被沉积在箱体底部的污泥清入所述排污口排出;同时,所清除的污泥是被折流部件和沉降部件充分沉降后的污泥,其含水率较低,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回用率。
[002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一种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黑色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0025]其中,1、箱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排污口,2、辐流筒,3、沉降部件,4、驱动件,5、转轴,6、清泥刮片,7、出水堰,8、出水槽,9、泥位感应器,10、支撑架,11、人孔,12、第一槽体,13、第二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参见图1,一种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辐流筒2、折流部件和沉降部件3;
[0029]在所述箱体1上设置进水口1.1、出水口1.2和排污口1.3;
[0030]所述辐流筒2的顶部与所述进水口1.1连通,而底部与所述排污口1.3对应设置;
[0031]所述折流部件设置在所述辐流筒2和排污口1.3之间,其包括与所述辐流筒2连通的进水通道和与所述排污口1.3对应的出水通道;
[0032]所述沉降部件3沿所述出水通道的水流方向设置,且环向设置在所述箱体1与辐流筒2间围成的间隙处;
[0033]所述出水口1.2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沉降部件3。
[0034]所述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还包括清泥组件,所述清泥组件包括驱动件4(具体为电机)、转轴5和清泥刮片6;所述驱动件4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其输出端与所述转轴5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5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且与所述排污口1.3对应设置;所述清泥刮片6的数量为多个,且环向设置在所述转轴5位于箱体1内的一端上。具体的,在所述转轴5与清泥刮片6连接的端部上还设置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为弧形弯曲体,且与所述箱体1底部适配设置,所有清泥刮片6均匀布设在所述连接体上。采用所述连接体,不仅增强了对清泥刮片6的连接强度,还便于均匀布设清泥刮片6,提高清泥效果。
[0035]所述转轴5与所述辐流筒2和折流部件同轴设置。具体的,所述转轴5位于所述箱体1内的一端贯穿所述辐流筒2和折流部件设置,便于改善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
[0036]所述排污口1.3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所述清泥刮片6与所述排污口1.3所在的箱体1底部间设有间隙,且所述间隙的宽度为1mm,便于充分清泥。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辐流筒(2)、折流部件和沉降部件(3);在所述箱体(1)上设置进水口(1.1)、出水口(1.2)和排污口(1.3);所述辐流筒(2)的顶部与所述进水口(1.1)连通,而底部与所述排污口(1.3)对应设置;所述折流部件设置在所述辐流筒(2)和排污口(1.3)之间,其包括与所述辐流筒(2)连通的进水通道和与所述排污口(1.3)对应的出水通道;所述沉降部件(3)沿所述出水通道的水流方向设置,且环向设置在所述箱体(1)与辐流筒(2)间围成的间隙处;所述出水口(1.2)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沉降部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泥组件,所述清泥组件包括驱动件(4)、转轴(5)和清泥刮片(6);所述驱动件(4)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其输出端与所述转轴(5)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5)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且与所述排污口(1.3)对应设置;所述清泥刮片(6)的数量为多个,且环向设置在所述转轴(5)位于箱体(1)内的一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1.3)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所述清泥刮片(6)与所述排污口(1.3)所在的箱体(1)底部间设有间隙,且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01

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沙废水沉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堰(7)和出水槽(8);所述出水堰(7)环向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且其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真蒋开国聂家义裴怡唐奇梅蒋新峰吴宁波朱维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柯林瀚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